石刻篆書,永不落幕的經典


永不落幕的經典——石刻篆書篇


中國書法的載體從甲骨到碑石到紙素,凝固了漢字的光彩,使中國書法成為世界美術史中的一朵奇珍,形成了東方視角下的獨特審美觀念。作為中國書法藝術傳承的介質,拓片不僅是研究文字演變的可貴數據,更是學書者研習書法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庫。從碣石頌功、豐碑湧起到編集刻帖、樂遊山水,石刻書法在書法史上鐫刻出了永不磨滅的光輝。


陀羅尼經


秦時李斯已嘆”篆籀以前,眇邈不可得而聞矣”,遵循傳統書法史的視角,篆書,無疑是漢字演進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是書法史上奕奕生光的豐碑,後世所起隸草行楷無一不以篆書為滋乳。蔡邕《篆勢》雲“鳥遺蹟,皇頡循。聖作則,制斯文。體有六,篆為真”,足見篆書的廟堂地位。而在照像製版,印刷技術未臻發達之前,拓片既是珍貴的史料,又是學書模板,對研究歷史、文字演變、書法傳承有舉足輕重的參考價值,因而成為歷代書家、收藏家的學書津樑與家藏秘寶。


般若臺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