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网后台被“催更”,制作人尼格买提与《你好生活》这样“破圈”

走出舒适圈,首任制作人的尼格买提和总台首档“先网后台”的综艺《你好生活》在实践和对话中不断改变“语态”,用独特的节目内容,吸引着台网端观众的收看。



在你心中,什么是生活?你理想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由央视网、中视电传联合承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央视网联合出品的新青年分享节目《你好生活》自12月17日播出以来,其对于当下年轻受众群体的引领和积极生活方式的倡导,在这个新年伊始带动起观众对自身生活的思考。


疫情期间虽居家在内,走向诗和远方的《你好生活》带领观众完成了一次次云旅行,节目中与城市生活方式有关的思考,也让观众静下心来回望那些需要改变的自己。

伴着一山一水,一个民宿、一群朋友、一个主题,主持人尼格买提和常驻嘉宾孙艺洲、董力或来到乡野之间,或探寻生活中的一片秘境。一个个关于生活理念的探讨,不仅在节目中有了答案,对于正在经历疫情考验的国人来说,节目所传递出的能量,也穿过屏幕带给人慰籍。


在“改变”中,重新认识生活

在《你好生活》中,习惯泡茶开启新一天的孙艺洲,弹着吉他歌唱生活的董力,和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尼格买提一起迎接新老朋友的到来。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节目首要呈现的生活态度。少些外卖,自己下厨做一桌饭菜,开启崭新的一天;和嘉宾一起爬一次山,体验攀登的喜悦;做做瑜伽,活动下筋骨,不出门也要让身体保持活力;早睡早起、食物疗法、中医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自律的生活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健康生活,成了一件最简单却又是最困难的事儿”,节目里,嘉宾们通过一个个目标任务与日常对话,“留点时间,锻炼身体,沐浴阳光,多些耐心,关照一菜一蔬一羹汤”。他们身体力行放慢生活的脚步,勤糜余劳,心有常闲,这种健康生活观的传递也带动观众开始改变。

作为一档生活分享类慢综艺,其涉及的生活哲学又是方方面面的。带着天文望远镜前来的撒贝宁在仰望星空中关照少年心,那些少年时的梦想触发了每个人对未来的探索征程;以迂回躲闪的智,直面出拳的勇,拳击运动员邹市明以他搏击人生的故事,讲述面对人生起落时的勇气和全力以赴;放下手机,用心准备一道家宴,和朋友相聚时尽情诉说生活中的那些变化,才发觉人间珍贵是平常。


呈现生活方式之外,《你好生活》还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以新青年的传承延伸对生活的思考。品一抹茶香,悟一份品格,茶文化的背后是对修生养性理念的践行;手艺人花费一个星期才能制作一个鳌鱼灯,节目组驻扎下来并全程记录以视频存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这更像是一个人的马拉松,所谓匠心,也是一辈子的守护;势如破竹、胸有成竹,竹文化不仅以精神给人力量,其自带的经济效益又养育着一方水土,还成为了中外贸易交流的桥梁。


没有强情节的综艺剧本编排,朋友间自然的相处方式,让节目散发着清新的质感。而在播出期间,对于正需要排解疫情紧张情绪的全国观众来说,《你好生活》也为大众提供了解压的出口。


先网后台,破圈传播被“催更”

演员、歌手、运动员、主持人,亦或是来自不同行业的素人,节目邀请了有着不同履历的年轻人一起探索生活的意义,也回望那些珍贵的成长经历,而这些让观众共鸣的话题,又因感同身受扩大着节目的讨论度。

在第五期节目中,北漂梦的话题打开了嘉宾的话匣子,尼格买提回忆起在工作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青涩阶段,好妹妹乐队聊起从孤独坚守到万人演唱会的艰辛和不易……奋斗与坚持、选择与挑战,节目中这些触及年轻人生活的故事,也因为内容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心。

嘉宾的选择注重呈现当下年轻人多元的生活方式,由此带来的是年轻观众对于节目的高关注度。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档“先网后台”的综艺节目,《你好生活》在传播渠道上面临打破传统电视受众圈层的挑战。网络端,观众的积极反馈凸显着节目对于受众的吸引力,不仅B站获得网友9.8的评分,且随机点开节目的播放页面时,视频下方的“在看数”还显示出网友对于往期节目的持续观看热度。


微博上,在节目播出期间,#你好生活# #尼格买提被认成徐峥# #尼格买提英文# #康辉给老婆打电话#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董卿吃花娜扎吃茶# #央视主持天团团建# #配音界的半壁江山都来了# #没有了父母你成了最孤独的人#等话题多次登上微博话题榜。



尼格买提此前曾在采访中谈道:“节目先在网络播出,再转回大屏,这种方式决定节目更多地面向网络时代的受众,面向年轻人。”作为传统媒体的综艺主持人,他借先网后台的模式,放下顾忌和藩篱,让自己直面观众和网友的播出反馈,并以更加真实的面貌示人。

网络端之外,《你好生活》在电视端也获得了受众积极的反馈。据统计,节目播出期间,25-34岁、35-44岁的年轻观众以及高学历观众中收视率和观众构成均有大幅提升,对于第一次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的慢综艺来说,《你好生活》用独特的节目内容吸引着电视端观众的收看。



“《你好生活》从奋斗聊到治愈,在只言片语中间能够得到不同人对生活的思考,这样的感受也是弥足珍贵的。”电视播出时,屏幕下方实时滚动的网友留言,又将网络观众的反馈呈现在电视窗口,这种台网联动的融媒体播出方式,让节目以内容和传播的“新”,借助大小屏的传播优势,触及到更多的收视群体。

从第十期节目开始,《你好生活》还将首播时间从工作日更改为周末——周六央视网全终端播出,周日登陆央视综艺频道晚九点档,并增加了工作日的重播频率。排播的调整离不开节目前期播出时的好口碑,“催更”的观众还在节目官微下方留言等待心仪嘉宾的到来。


文艺节目发力创新,打造综艺新矩阵

“比起主持节目,制作一档节目需要下的硬工夫多太多了。比想象中辛苦,但总能在最难以为继的时刻,看到新的曙光。这对我是一次跳出舒适圈的尝试。”首次担纲综艺节目制作人,尼格买提感触颇深。

舒适圈外,首先遇到的难关就是节目的招商,对于这一过程,尼格买提用“体验到了人情冷暖”来概括。“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口头承诺的合作出现爽约,团队卧薪尝胆,最终节目才有了回天的希望。”这些困局,都是一位主持人此前不曾遇到的难题。从2006年初登央视舞台,十几年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主持人一路成长而来,拥有“制作人”新身份后,招兵买马、搭桥建船,这才让节目行走的脚步越来越远。

作为制作人需要绷紧神经,但在这样一档央视少有的慢综艺里,尼格买提却要学会改变自己熟悉的主持方式。“‘央视范儿’的主持风格,在常规节目里也许能压得住场,但在这样的节目类型中却是要首先摒除的。”分享对生活的热爱,在主持人温暖而平和的话语中,节目润物无声般的慢综艺气质也随之凸显。



近两年,由主持人担纲制作人的节目越发多了起来,去年八月,在央视综艺频道2019创新节目推介会上,就有包括《你好生活》在内的多档主持人转型制作人的节目进行推介,这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不仅有主持人转型,涵盖艺术、文化、喜剧、竞演等诸多类型的文艺节目,自去年九月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启动高质量改版以来,一批高品质的文化节目就开始陆续与观众见面,文艺节目创新按下“加速键”。


将影视、戏剧、综艺融合在一起的《故事里的中国》在致敬经典中传承时代精神;尽显主持功力的《主持人大赛》用专业上演高能个人秀;沉浸式文化分享节目《一堂好课》让学术与思想兼备……这些品类丰富、形式创新的节目,不仅在不同面向讲好中国故事,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节目内涵,又以浓郁的文化气质传递能量,展开时代精神的生动讲述。

以全力实现艺术水准和人民满意度“两个有所提高”为目标,着力打造重点文艺节目精品,总台以日常创新栏目为载体,以8K、5G等新技术运用为突破,强化文化与科技的充分融合,进一步打通大屏小屏,打造新颖多样的综艺节目。《你好生活》以及《一堂好课》等多档节目的推出和好评,凸显了创新成效。据悉,未来,总台将继续推出众多优秀创新节目,打造丰富、立体、多彩的总台优秀综艺节目新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