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武痴”偏访武学名师 立志再兴龙形拳

年过五旬的温国生希望将龙形拳发扬光大。

  上世纪70年代,温国生迷上武术。(翻拍)

  惠东县梁化人温国生,自幼练习龙形拳,至今年过五旬,依旧每天练拳不辍。人们笑称他是痴迷武术“走火入魔”了,而他说自己努力一辈子,只想让家乡传统的龙形拳文化再次发扬光大。《惠州日报》记者罗孝宗采访了这位“武痴”。

  10岁起进武馆习武,23岁获省赛亚军

  1962年,温国生出生于梁化镇。在这个远近闻名的 “广东省龙形拳之乡”,他自幼就受到长辈们耳濡目染的熏陶。加上天性调皮好动,自10岁起就被父母送到镇上的林家武馆习武,从此与当地流行的传统武术龙形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林家武馆,温国生得到了梁化龙形拳第四代传人林国才、林国威等师傅的精心调教。长达7年的苦练后,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掌握了龙形拳五形合一的马步和内功心法技巧。到20岁时,他已能熟练地使出各套拳路与刀枪棍棒等器械功夫。

  经历习武10年寒窗苦的温国生,在22岁开始进入公众视野。那一年,他报名参加了惠阳地区武术比赛。这是他首次参加正式比赛,初登擂台就一鸣惊人夺得了第一名。第二年,他被选派参加全省的武术比赛,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辞去工作重新踏上习武之路

  1988年温国生已26岁,在家人催促下他找了一份工作。工作待遇不错,但跟武术无关,温国生还是无法安心。短短两年后,他就离开单位,重新踏上了习武之路。

  省赛扬名之后,温国生参加过全国的武术比赛。到了全国大擂台,他才深刻感受到功夫界人外有人,自己的修为还肤浅得很。当时正好赶上港台武侠风风靡内地,年轻又好武的温国生对金庸和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爱不释手。为了得到小说中那些功夫大师们所拥有的神奇武功,他决定到外边去寻找名师,梦想着小说中的那些奇遇也能被自己碰上。

  温国生节衣缩食一路云游,先后到了内蒙古、甘肃、南京、通州、上海、福建等地,一路上不断地以武会友切磋交流,打探当地武学高人的下落。虽然奇遇没出现,温国生的收获也不少。尤其是在福建福清南少林演练龙形拳时,得到了100岁老拳师张本利的亲手指教。

  成为龙形拳第五代传人,各地收徒传艺

  游学归来后温国生发现,龙形拳在家乡的传承现状已不乐观。过去只要有闲暇,人们就会相聚一块耍几趟拳脚,如今这种场景已难得一见。过去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耍上几招,而如今老一代相继离世,后生辈更是没几个会这门功夫了。

  温国生见此深感忧心,可具体该怎么办呢?几经思索,他觉得让龙形拳后继有人才是根本出路。于是,他把已经废弃的武馆重新开起来,经过努力,终于带出了首批龙形拳弟子。

  在他的带动下,龙形拳爱好者渐渐多了起来。温国生的努力也得到大家认可,成为了梁化龙形拳的第五代传人。后来,温国生又受邀到广州、从化等地教授龙形拳。在广州授拳多年后,今年年过五旬的温国生回到了惠东,他说下半辈子就打算守着家乡了。虽然年岁渐老,温国生对龙形拳的喜爱丝毫未减,每天早起第一件事,依旧是先打一小时拳。看他穿上练功服打起拳来,立马虎虎生威仿佛二三十岁的青年。温国生说,他要尽余生之力,让古老的龙形拳文化在家乡再兴。(记者罗孝宗)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