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樂的創夢者



Sugar 唐鴻寓


曾供職WPP廣告創意總監

音樂、攝影、詩歌的愛好者

服裝品牌設計師



Sugar是一個喜歡音樂、繪畫、攝影、詩歌的設計師。我們相識於WPP。他擁有藝術的想象力,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在興趣與夢想之間,他用激情和毅力實現連接。那麼,他是如何把藝術的想象融入廣告創意設計?又是如何銜接到服裝品牌?他開始嘗試去做一個服裝品牌,將服裝作畫布去做創意和設計,用服裝去表達年輕人的態度和情緒。我們聽聽他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後的想象力。


首先,我們先從他的興趣愛好說起……


嘉賓:Sugar 唐鴻寓

主持:Jack 龍偉權

便於閱讀,以下采用英文簡稱


藝術想象力


JACK:你的早期興趣愛好與事業有關聯性?


Sugar :那肯定有很大的關聯性。

因為之前一直喜歡一些潮流跟時尚的東西。

音樂跟服裝其實是走得很近的兩個藝術。

因為很多的服裝品牌都會從音樂中吸取靈感,

特別是像60、80、90年代裡面的一些音樂,

所以選擇服裝也就很自然了。


像是CELINE品牌,

現任的創意總監Hedi Slimane就非常喜歡搖滾音樂,

他把搖滾音樂的東西融進了他的產品當中。

有點波西米亞,有點頹廢,有點暗黑,

但是又有精緻和高級的味道。

你看他的東西可以聯想到某一個年代的生活方式,

他把屬於過去時代的復古元素用活了,

變成今天這個時代的新東西。


CELINE服裝


我為什麼選服裝這個品類來玩呢?

其實也受到90年代新浪潮音樂的影響,

它們像朋克音樂一樣叛逆,

甚至是反搖滾和去布魯斯的,

它們創新的以電子合成器作為最重要樂器,

而帶來了新鮮音色和動感節奏。

新浪潮是90年代的一個藝術思潮,

涉及領域包括文學、電影、音樂、設計等。

其中電影和音樂是最突出的。


CELINE服裝


CELINE服裝


服裝它是一個載體,好像是一塊畫布,

它承載我很多的一些想法,

甚至一些在以前廣告公司沒有機會表達的創意和思想,

它都可以承載,比方說山本耀司,

他通過服裝把以前做音樂玩搖滾的一些態度和理念,

徹底的釋放出來了。


山本耀司作品


山本耀司作品


山本耀司很喜歡黑色,

因為他覺得黑色是一種最有包容性,

而且最不可說明白的一種顏色,

所以黑色就變成山本耀司產品中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而我以前喜歡書法,喜歡攝影,

剛好也可以用到服裝品類裡,

因為服裝它是一種視覺語言,

和書法、攝影同是一種視覺語言一樣,

它們之間有很多的創作共同之處。


Sugar書法作品


Sugar書法作品


JACK:其實,你是從愛好走到了服裝品牌的行業,

我覺得它更像你喜歡的電子迷幻音樂一樣。


Sugar :對,因為它比較多元,

它可以用很多的材質、很多的工藝來表達你的想法。

就像我剛才說的,它像一塊畫布,

可以在上面塗抹你任何覺得有意思的想法。

而且從不侷限於形式和手法,

就像電子迷幻音樂,

更多是一種感覺的表達。



JACK :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玩音樂呢?


Sugar :在大學的時候,

剛開始聽一些國內的音樂人和樂隊,

也開始接觸很多西方的音樂,

後來幾乎都聽西方音樂。

因為我當時學的東西其實偏向中國傳統,

比如說書法、篆刻、國畫。

可能人就是一個矛盾的物種,

有時候他需要一些互補或者是相沖突的東西,

中國的東西有它很獨特的地方,

中國的哲學,它代表了一種東方的空靈或者無的思想,

而西方很直接很真實。


那段時間對於年輕人來講,

搖滾樂是荷爾蒙燃燒的產物,簡單而直接,

剛好和中國文化的內省、含蓄、寧靜形成互補。

我自學吉他,在宿舍的走廊裡,晚上不用睡覺。

大家一起聽音樂聊音樂,一邊畫畫,

對音樂的愛好就一直伴隨著我,

以致後來工作幾年後,

我還發行過一張以Trip Hop為主要風格的專輯,

城市畫報雜誌還做過我的一篇專訪。


Sugar音樂專輯


Sugar音樂專輯發表於《城市畫報》


JACK:在那個時代,產生很多對音樂的愛好者。

剛才你談到西方是開放的,東方是內斂的,

西方是明確的,東方是含蓄的,

這樣就形成了在思想上、文化上跟獲取知識上都

產生了很大的碰撞思緒在裡面,也形成了你對於這個音樂,

對於傳統文化之間的一種愛好。



JACK : 我覺得做美術的人都很喜歡攝影,

我記得90年代末有一本很重要的書《黑鏡頭》,

這本書也影響了很多人對攝影的愛好。


Sugar :是的,不過攝影純粹是自己喜歡,

也跟廣告公司和後來在服裝行業的創意工作有很大關係。

廣告公司出來後,

在服裝品牌公司每一季品都要拍創意形象片,

攝影作為工作和愛好後來就越來越分不清了。

攝影作為愛好,

跟我平時喜歡寫一些文字是一樣的,

都是用來表達。

如現實中的某一個街角、某幾個人、幾個影子、幾片樹葉,

其實它在我眼中可能不是現實中的那幾片葉子,

那幾個人,或者那幾個影子,

它變成我腦海印象中的一種語言,

剛好我覺得對我觸動了,

所以我把它記錄下來。


Sugar攝影


Sugar攝影動圖


當它變成我鏡頭裡面某一種構圖或者某種影調的時候,

我覺得它有意思,

也是表達我某種審美或者感覺的一種載體,

它其實更像是一種意識流。

富士相機品牌曾經有一期廣告營銷有一個概念:浪攝流。

它說攝影師流浪於城市之中,

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在哪裡在何時按動快門。

我們可以理解為攝影創作就像一條狗,

當你有感覺了就會自然的排洩一樣,

在哪個地點不重要。


Sugar攝影


JACK : 在林語堂雜文裡,談的就是生活的一些瑣事,

或者是生活中看到的事情,然後把它記錄下來,

表達一種情緒或一種感覺,就像你剛才的意識流,

只是林語堂通過他的文字來表達,

你是通過鏡頭表達,形成了一種生活的感受。


Sugar :是的,因為可能在常人眼中,

那只是幾片樹葉,那可能只是個影子,

但是在我的眼中或者鏡頭下面它可能就是某一種情緒。

這個情緒跟那個葉子可能又不是一個直接對等的等號關係,

它帶著某種時空下、光線下、

情緒下的某一種抽象語言。


因為我還比較喜歡德國的ECM唱片公司,

它出了很多爵士樂、現代器樂,

也出了很多古典音樂,它的封面都是抽象的。

比方說它拍幾個點點的星光,

拍一閃而過的那種一片模糊的樹影,

或者平靜的海平面,

或者完全沒有形狀的一片浪花,

它其實就是一個凝固了的抽象的時間切片。

那它跟大海有關係?它有關係,

但它僅僅只是那一片大海?又不是。

這個切片無形中生成這個大海在某一個鏡頭下,

獨特的一個影像或者語言。

不同的人看它可能有不同的聯想和意思在裡面。

當然這個只是剛才我說我平時喜歡拍一些東西的感覺。



設計符號化


JACK:我們曾經在WPP共事,後來你去了服裝公司。

那你現在還是廣告公司體系?還是打造服裝品牌?


Sugar :現在不算,現在是自己做品牌和產品。

比廣告公司要全面一些,

從品牌、產品、市場、營銷,到落地。

可能算創意品牌,或者工作室品牌吧。

包括產品概念、產品設計,

也包括之前廣告公司會做的品牌策略、

廣告創意、視覺設計。


JACK : 如果從廣告和創意體系來談的話,

通過更完整的企業鏈條來達到自己對創意想法的目的,

這樣算不算能理解你現在的契機點呢?


Sugar :可以算,最主要跟自己喜歡的東西有關係,

比如音樂、創意、攝影等等。

人類作為一個高級動物,

他可能比普通動物有更多表達慾望。

現在,我可以把創意變成市場化的實際產品。


JACK : 其實就是把真正的想法創造出來。


Sugar :而且它可以比以前有更多的表現形式,

以前可能一個標題、一段文案、

一個平面或者一個TVC。

現在你可以把它變成材質,

變成品牌設計語言,

變成摸得著的產品,

變成空間體驗等。


Off-White


Off-White


Off-White


例如Off-White、Gucci這樣的品牌,

它可以把一個概念變成很多可延展性的設計,

用各種材質和手法,

在每一季不斷地去豐富和延展。

單單說Off-White,

其實它是把街頭符號性的創意最大化的一個品牌,

它就是在它的服裝上,把符號,

以及類似像斑馬線的街頭符號,

把它用在服裝上。

表達年輕人那種街頭的自由精神。


Gucci


Gucci


再說像BALENCIAGA品牌,

他們把環衛工人的那種服裝的一些版型,

熒光條,把它做到這種服裝裡面去,

把司空見慣的街頭元素變成一種可以玩味,

甚至帶著某種叛逆精神,

或者說自由精神的一種東西,

在服裝上呈現出來。

因為服裝對今天來講,

它已經不是一種穿在身上用來保暖遮體的東西了,

它變成一個人的態度和身份的一個符號,

或者是他的一種內在精神的外在表現,

這就是服裝的意義。


Gucci


Gucci


JACK : 剛才你談到的,服裝從精緻奢華,

轉變到形態符號化,呈現出來的服裝,

更有標誌,更有精神。


Sugar :不同的服裝品牌,都有自己的基因,

其實要表達一定的主題或者精神內核。

因為服裝它不外乎就是以幾塊紡織面料,

然後用針線把它縫起來,

但只是一個物理層面的東西,

而創意才真正賦予這幾款面料的精神內涵或者態度的東西。


比方說像GUCCI它之所以喜歡,

是用紅色的赤環蛇、蜜蜂、老虎等等。

它代表年輕人比較喜歡的那種精靈古怪,

那種酷酷的味道。

如果你也喜歡那種酷酷的味道,

你可能會覺得現在的GUCCI跟以前的精緻相比起來,

卻古板的GUCCI不一樣了,它更加酷了,

更加貼近現在年輕人所喜歡的那種味道和風格。


轉換性創造


JACK : 你是從廣告公司進入服裝領域,

你怎麼看這個行業?


Sugar :簡單來說,中國的服裝行業沒有創意。

就是把人家的東西拿過來把它解剖一遍,

然後再把它重新做出來。

雖然說現在有個別品牌有自己的想法,

但這個還不成氣候,

只是零星點點。

我是真的希望今天的中國能有一些,

真正有創意的人進入到服裝行業裡來。



服裝從某種意義上,

它其實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的一個最直接的外在反映,

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形態就有什麼樣的服裝。

比方說唐朝的服裝,

你肯定會聯想到一種華麗的東西,

跟唐朝開放,詩歌、詩賦滿天下,

那種開闊氣象是完全吻合的。

在美國六七十年代,

服裝為什麼會是那種形態,

因為在那個反戰的年代社會思想,

開放人們追求精神自由,

那是一個Hippy嬉皮士的年代,

人們用公社式、流浪式的生活方式來反映,

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

他們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

甚至批判中層階級的價值觀。



1969年Woodstock音樂節更是這種精神的頂峰,

大家聽Bob Dylan(鮑勃 迪倫) 的民謠、

聽Jimi Hendrix (傑米 哈里斯),

充滿迷幻味道的布魯斯吉他,

聽垮派詩人Ginsberg金斯堡的詩朗誦,

大家流連於草地、泥濘、詩歌、音樂、甲殼蟲汽車和毒品,

甚至還有來自遙遠東方的ZEN禪文化。

所以服裝在那個時候就變成一種鬆鬆垮垮的,

喇叭褲、牛仔褲、流蘇元素大流行,

你說喇叭褲對於人類的服裝來說,

它有功能上的設計意義嗎?

一點意義都沒有。

但是它是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

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一種最直接的反應。

那種開放的、自由的、叛逆的精神,

服裝是用來表達年輕人的那種內心的和精神上的東西。


Bob Dylan


Bob Dylan


為什麼以前那些精緻優雅的東西,

慢慢的變成賣不動?

如今,整個社會意識形態更加崇尚個性和自由,

所以越街頭的東西,

越能夠受到年輕人的喜歡,

就是這樣,社會意識形態使然。


JACK : 你覺得中國哪些服裝品牌做得比較好?

相對於日本,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什麼?


Sugar :在某些領域,

一部分中國服裝品牌開始融合中國本土的文化,

進行嘗試與結合,但還是太滯後了。

拿日本來舉例,

他們在服裝行業完美呈現他們地域文化,

以及地域意識形態的東西。

在東京,你可以看到年輕人的服裝穿著,

是跟他們的社會意識相連接的,

我們其實有點很尷尬,

因為我們傳統東西丟得差不多了。


在日本,他們的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更強。

學習中國唐代、宋代,隨後又慢慢把它變成自的東西,

後來明治維新又學習西方的東西,

包括你看日本街頭,他們基本上都是穿西裝的。

所以,日本的服裝設計在國際上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比如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等。

特別是三宅一生,

他把一些很東方的元素比如摺紙、

褶皺東西變成設計語言,

真正意義地把傳統審美和藝術元素變成自己的品牌靈魂。

比如山本耀司,他把搖滾的態度,

變成他服裝的態度,

但又融入了東方的飄逸和不羈。

所以他們才能夠在巴黎,

甚至在全球形成自己的影響力。

也帶動日本後來的一大批服裝設計。


三宅一生


山本耀司作品


JACK : 我最近在研究日本的設計歷史,

我們都會發現日本的拿來主義,

但很快會把它轉化為本土的思維或者是本土的文化。

把唐朝服裝回歸到和服,

把西裝變成上流社會的一種品格,

把巧克力,甚至威士忌他都有自己的這個文化在裡面。

所以日本這個民族還是有很大的優勢,

讓不是自己的文化變成自己的文化,

然後創造出屬於自己文化體系的設計,

而且在世界上能夠得到不同國家的認同,

我覺得這個是非常棒的一種思維。



欄目主持:

龍偉權/JACK

目主持:

龍偉欄目主持:龍偉權/JACK LONG權/JACK LONG

廣告從業十八載,一直從事創意

設計、運營策展事務。


曾服務GIMC、ADK、WPP等國

際廣告公司,現為廣州正典公司

執行創意總監,屢次獲得國內外

設計獎項。


法國Innodesign Prize國際創新

設計大賽評審團成員、ClD迪拜

國際室內設計大賽副秘書長、中

國設計師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

家協會員、廣州市美術家協會理

事、深圳插畫師協會會員。


【往期精選】


簡說 | 用“設計”講中國故事


簡說 | 設計思維下的創新管理


簡說 | 追溯西方美術史聊"Design"


- END -


- THA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