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探究余秀华为何要“色解唐诗”

这几天随便浏览了一下网页我才发现了一个去年的新闻就是余秀华在去年“色解唐诗”了。笔者看了这条消息并没有觉得非常震惊,这是因为余秀华以前那篇原创诗歌《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已经奠定了她“身体欲望诗人”的地位。当然这个称谓也是我自己给她取的,其实单从诗的角度看,笔者并不觉得那首

诗歌有什么问题,也不觉得余秀华用“欲望”的标题来表达一个中年女性渴望冲破枷锁的心灵有什么不对的。笔者今天也不想谈对于余秀华“色解唐诗”有什么褒贬的看法,只是当时我看到余秀华可以“色解唐诗”的时候我觉得并是不是只是哗众取宠这么简单。她敢于这么大胆的将唐诗这样解释一定是是带着一种“博取眼球”的需求来着。但是,她博取眼球的背后我认为是她那种“多样化的心理”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余秀华

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诗人。 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第一首诗《印痕》,截至2015年1月,余秀华已写了2000多首诗。诗歌主题多关于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人生的疼痛和残缺成为她创作的心灵之源。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探究余秀华为何要“色解唐诗”

1驱力与本能(drive and instinct)

作为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来源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又出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它们是躯体器官产生的紧张系统。这些能量一旦被激活,便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弗洛伊德假定有两大类基本的驱力:(1)同自我或自我保护有关的驱力,包括饥、渴及其他与生存有关的生理需要,它们是使个体生存所必须满足的。(2)性爱(Eros)的驱力,同性欲望和种系的繁衍有关。

弗洛伊德更看中性欲望,并把这个概念极大地扩展为既包括性欲望,又包括所有其他的需求快乐或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的欲望。弗洛伊德把性欲的能量源泉叫作里比多(libido),认为只有力比才能够让人感受到快乐。

"过去二十多年,余秀华最想得到的就是爱情、由爱情产生的情欲。但都没真正实现过。当她有能力掌控人生时,她就想去实现。首先要解除不自由,就得离婚。"

上文带双引号的两句话是笔者从百度百科余秀华的介绍中摘取来的,我们知道余秀华最先想要的是爱情,随着爱情伴随而来的就是情欲。余秀华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欲,笔者也曾经无意间看过余秀华那张她展示自己身材的照片。可以说,卫慧、安妮宝贝们用虚构人物来间接表达的是一种集体的女性欲望需求。但是,余秀华的诗歌大都是以第一人称为主视角来写诗,也就是说明所表达的情感都是她自己最初和最原始的情感。

余秀华出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离婚,她为什么写作?她写作的内驱力就是因为要找一个符合她爱情观念和情欲观念的人。她写诗也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简单自娱自乐的方式,她写诗歌有表达自己的目的所在,而真正的驱动力就是她对“身体和情感”的渴望。

余秀华在诗中和生活中都不会掩饰自己那种有些放纵的“欲望表达”,当然九十年代以来很多新生代的女作家已经在做这样的事情了。但是,没有人会在公共场合这样露骨的表达这些。笔者认为余秀华作为中年女性可能在脑中会经常闪现对爱情和情欲的向往和憧憬。

多年前的《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与如今的“色解唐诗”美其名曰为:对爱情和情欲的向往,直白一点就是自己对于满足不了的情欲的一种发泄或者以此方式得到心灵快感。

2无意识过程

与本能一样,无意识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治疗癔病时,他发现只有在催眠状态中才能回忆起一些过去经验,而这些内容在清醒时完全不能被意识到,就好像它们从没有发生过一样。

他认为,某些经验和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被推到意识之外,是致病的原因。由此他假设,在意识之外,还存在一个心理结构,即无意识。他假设,人的心理是由意识和无意识构成的。它们就好像一座水中的冰山,在水面上的是意识,在水面下的是无意识;也正像实际中看到的冰山一样,(水面上的)意识只是心理结构中的一小部分,而(在水面下的)无意识则是一个相当大的构造。弗洛伊德非常看重无意识,认为它是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定义为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其他欲望,这些内容因为同社会道德准则相悖,因而无法直接得到满足,它们被挤出意识之外,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它们不是消失了,而是被推入无意识领域。无意识里的内容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而是积极活动着,时刻寻求满足。这就像是被压入水的皮球,由于浮力的作用,时刻都在争取浮出水面。然而,无意识中的这些毕竟是与社会准则或个人理念相冲突的,人们必须设法禁止它们进入意识。

余秀华作为中年女性、或者说和自己不喜欢的男人过了这么多年当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因为这种向往没有进行及时的满足所以才会导致压抑的心理。但是,即使被压抑也不会完全消失,所以在她的诗歌中还有“色解唐诗”中就会浮出水面。余秀华这么多年的压抑造成了她越没有什么就越期待什么,同时余秀华也不愿意掩饰,更因为九十年代以来对于“欲望写作”这种东西已经被正统文学史接受了,所以她自己也认为并没有什么错误。如今的余秀华除了有些哗众取宠的小心思之外,已经在无意识中流露出这种带着“欲望的心理”。

所以,笔者在看到余秀华“色解唐诗”的时候丝毫没有惊讶,反而觉得第一,这是余秀华的风格;第二,这个女人是依然可怜的,因为她的要求依然没有被满足的;第三,就是我认为大家批评她这个“色解唐诗”是正确的,不是说她仅仅对“唐诗的歪解”有问题,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要求相当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