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野蛮生长,可还记得初心?

虎扑以前就是中文篮球的藏经阁和图书馆。是所有国内篮球内容创作者在2004-2012左右绕不开的一座山。据我所知,包括殳海等很多大家熟悉的篮球媒体人,都是泡虎扑的,甚至包括姚明,都会偷偷潜水看网友对于他的评论。

可虎扑如果就以一个综合性体育论坛发展,U1S1,天花板是哪?虎扑尝试过很多发展路线,他们做过服装品牌GEQ,涉足电商领域,搞过线下的体育赛事,旗下的路人王比赛作为IP也有一定知名度。可是体育内容论坛没有版权,就像一个蛋蛋被别人捏在手里的可怜鬼。


那怎么办?虎扑选择,这个蛋,你捏就捏着吧,大不了我不在乎我的基本盘了呗。

虎扑的转折点就是那年狂蹭吴亦凡事件以后,虎扑得到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流量,这让虎扑的高层,可能是高层吧,看到了转型的希望。

从此以后,虎扑想树立起自己网络男生宿舍社区的感觉。他们也一直朝着这个路线运营,大而全,所有微博知乎火过的热点虎扑都能再讨论一遍。虎扑开始让运营发一些挑战的帖子,会搬运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视频(比如最近的国外tik tok视频),什么火,18-35岁男人在社会上喜欢什么,他们就着重往那方面引。看看虎扑的热搜,这像一个体育论坛吗?

直接点说就是sex,就业,职场,娱乐等一系列男性很关注的话题。

这些都ok,你想做大想赚钱,没关系,只要你能保持以前的高质量体育文章和深度,我都不说啥。

可是虎扑曾经赖以成名,让所有混这个论坛超过10年的人来到这的初心是什么呢?快速的真实新闻,北美第一手文章的最快翻译,才华横溢的作者的高质量原创文章,有趣的能交流的资深球迷。

最近两年,虎扑新闻的错误越来越多,以前我写篮球文章是很爱参考虎扑的,可是我逐渐发现虎扑新闻开始用机翻,开始曲解,一篇文章他们会提炼出有矛盾有冲突的点整成短新闻让网友积极讨论,说白了就是断章取义。

比如上次柯林斯感染新冠病毒,虎扑居然能写是约翰-柯林斯,这是任何初级新闻工作者都不该犯的错。nba官方发新闻备忘录提醒各大球队不要让球员给球迷签名,虎扑不知道怎么能翻译成有球员已经感染新冠(当时无人确诊),3月3日新闻。

曾经上虎扑首页的内容大多是深度长文,可虎扑这两年,随便一个球员可能4-5场表现出色,就要以话题团为名发个 2-300的内容,短平快的让网友热火朝天的聊两句。

很多写手费尽心血出品的内容,因为和虎扑管理内容人员没什么联系,都很难推到首页的,时至今日,都用大数据的时代,虎扑的首页内容还是编辑推荐,可编辑的水平呢?他们宁愿推一些非常水的内容,因为流量大嘛。流量为王,内容好不好,重要吗?你辛辛苦苦3000字写上十年也不如skr蹭一下啊。

首页内容水化,运营四处蹭热点,缺乏针对内容创作者的基本扶持,就连回帖的内容也愈发无聊,好多读者兴奋的就是过来刷个烂梗,内容都懒得看,看似讨论的热热闹闹,有效可以合理讨论的回帖少之又少,为了追求亮贴,尬评甚至完全和主题没关系的评论也能顶到最高。

虎扑确实在野蛮生长,可他做到不忘初心了么?你曾经最强的内容把控在哪呢?内容起家的社区做成大而广的直男社区,可能是一切小而美的社区商业化的必然归宿。

可我还有什么理由再去看虎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