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在人生与岁月的沉淀中,不变的是爱与梦想

《天堂电影院》是一部充满怀旧意味的影片,于1988年至1990年在世界各地上映,

这部影片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 ·多纳托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 ,也是他的成名作。本片刚刚上映时反响平平、票房不佳,后来这部电影为观众所熟知是因为它获得了诸多不凡的成就和奖项, 如第6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美国金球奖、韩国青龙奖等众多国际大奖

影片讲述了意大利西西里岛吉安加村中一个普通小男孩萨尔瓦多的故事,童年的小多多非常喜欢看电影,他的梦想是成为像艾弗多一样的电影放映师,一次意外使艾弗多双眼失明,小镇上唯一一个会放电影的小多多就成了那里的放映师。

长大后的成年多多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两人短暂的甜蜜被现实隔断,在艾弗多的劝说下,多多背井离乡,追求梦想。三十年后,中年多多回到小镇参加老朋友艾弗多的葬礼,看到了童年时候的那段承诺和回忆,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这部影片充满自传色彩,导演在浓厚的怀旧气息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光阴和梦想的故事,作为个人成长和时代缅怀相融合的影片,《天堂电影院》在平淡的叙事中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情感张力,使电影整体婉转又不失丰满。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我高中的时候,这两天重温过后别有一番新滋味,今天我会结合影片内容,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音乐特色和现实思考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与您一同鉴赏本片。

《天堂电影院》海报

人物塑造:主角与配角之间形成了放射状的人物关系图

《天堂电影院》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热爱电影的小男孩经历种种磨炼最后走向成熟成功的故事,而在这段崎岖的成长之路上有很多人对他的人生起了推动和引导的作用。

比如母亲给了他母爱,老放映员艾弗多既是多多的朋友也充当了他的父亲和人生导师,艾莲娜给了他爱情,神父代表着人生中的权威力量,而疯子也藏着梦想和未来的隐喻。这些配角和主人公多多之间形成了放射状的人物关系图,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一个人物塑造是被浪费的。

① 母亲:

托马斯 ·阿奎纳曾说:“父母是把儿女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来爱的。”对母亲而言,尤其是单亲家庭里的母亲,孩子不仅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也是自己最珍贵的亲情寄托。多多的母亲一人抚养两个孩子,既要忍受对丈夫的思念,又要在孩子面前装作镇定,努力安抚他们的心。

她的母爱并不张扬,作为一个孤独的女人,她的全部寄托就是孩子,所以她的爱化成了严厉的训诫。无论是发现多多用买牛奶的钱买了电影票,还是发现多多私藏的胶卷着火差点害死妹妹,她都是劈头盖脸一顿打,这些落在多多身上的教训同样也落在母亲的心里,她不希望多多的人生道路有任何闪失。

她的母爱亦是深厚的,她相信孩子的全部选择,愿意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爱化成了温柔的注视。无论是多多远离家乡逐梦罗马的那天,还是三十年后多多衣锦还乡的那天,她都没有落泪,也没有丝毫抱怨,她永远是多多漂泊异乡的坚实后盾。

多多的母亲

② 艾弗多:

艾弗多是小多多的忘年交,两人虽然有着悬殊的年龄差,但却如平辈一样交流,他们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亦父,艾弗多膝下无子,所以他把多多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来爱护和教育,但他们之间没有那种等级关系,他们的每一次交流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在多多的人生转折点,每一次都有艾弗多的建议与忠告,当多多面对学业和工作的两难,他让多多坚持学习,未来的人生才有更多的选择;当他面对爱情和事业的抉择,他告诉多多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他劝多多投身到更广阔的世界里,“每天待在这里,会把这里当成全世界,会相信事情一成不变 ……”尽管内心不舍,但他仍然倾注全部的爱,助力多多展翅远飞,用自己的孤寂换取多多的成就。

亦师亦友亦父:艾弗多

③ 艾莲娜:

马尔林斯基说:“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

艾莲娜,银行家的女儿,美丽、优雅、清纯,懵懂少年多多心中的女神,靠着真心和坚持,多多成功追到了艾莲娜,他们突破了门第的束缚,不顾家长的反对热烈地相爱了,但幸福是短暂的,这对昔日的恋人终究还是阴差阳错、擦肩而过。

这段爱情对多多的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爱情的失意让他卸下一切感情的重担,毅然决然地投入事业。在罗马,多多的身边不缺情人,但初恋艾莲娜始终在他柔软的内心深处有一处位置,那是谁也剥夺不去的。艾莲娜是多多心中永恒的白月光,也是他世俗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乌托邦。

艾莲娜

④ 神父:

阿代尔费奥神父在电影中的戏份不是很多,但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很有价值,神父这个人物形象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宗教权威,在旧天堂影院,他掌握着影片的审查权,电影公映之前都需要经过他的审核,每当出现接吻镜头时,他就会摇动手中的铃铛示意艾弗多做出删减。

神父在多多的人生中也是权威的代表,在他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也刻意躲避神父,在他追求事业的时候,迟到的神父又暗示多多不再受到权威的压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了,所以说神父的每一次出场都不会浪费。

神父

⑤ 疯子:

疯子是我第一次观影的时候所忽视的一个人物,他是在情节设置之外的形象,看似不与主人公构成任何联系,也不对叙事节奏产生任何影响,但疯子与主人公多多在影片中始终是共存的。

重温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这个角色,发现他一共出场了六次。

每一次疯子出现的时候都会重复他对广场的归属权:“广场是我的!”在旧天堂影院门口、新天堂影院门口乃至影院轰然倒塌的时候,他都会突然出现在镜头里,高呼广场是自己的,在这个疯子身上,似乎时光对他不起任何作用。他是固执的,代表着主人公对待梦想最原始的自我,他守护着自己的理想,从没变过。

《天堂电影院》人物合集

叙事结构:时空交错的剪辑技巧,使影片叙事详略得当

① “今”、“昔”两条线的时空转换

影片的片长接近三个小时,横跨主人公童年、青年和中年三个时间段,信息量不可谓不大,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并不会有冗长拖沓的感觉,反而始终被影片温馨的基调所环绕,这一切都得益于导演精妙的叙事和剪辑技巧。

电影整体上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导演埋下“今”、“昔”两条时空线,带领观影者在两条线之间完成流畅的时空转换。“今”代表中年多多,远在罗马的他得知艾弗多逝世的消息,陷入沉思,通过他的回忆,我们进入了倒叙模式,一同回顾小多多的童年期,后续镜头的衔接与闪回又将我们从“昔日的回忆”带回现实,冲淡了回忆状态的叙事方式的单一性,也在回忆与现实之间建立了联系。

童年多多

② 三种蒙太奇手法的交叉使用

[1] 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又称并列蒙太奇,是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天堂电影院》中并行表现的两条情节线分别是“回忆线”和“现实线”,导演特意将这两条线内发生的故事并置而行,用相似的镜头组接起来,不仅强化了主人公的情绪,还能流畅地实现场景的切换。

[2] 隐喻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分为物件型隐喻、拍摄技法隐喻和事件型隐喻,由于较为隐蔽,不易被观众所发现,往往要在二刷甚至三刷的时候才能体会。比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狮子头形象,在初次观影的时候易被忽视,狮子头第一次出现是在多多盯着放映口的时候,他想象中的狮子头突然张开大口;第二次出现是在艾弗多用镜子把电影投射到广场的白墙上,胶片着火后火从狮子头中喷薄而出。导演设置这几处隐喻是为艾弗多失明和多多远走他乡埋下了伏笔。

[3] 复现蒙太奇

复现蒙太奇是指影片前面已经出现过的道具、场景、音乐等在后面重复出现的一种剪辑手法,形成前后呼应的同时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例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红灯笼的形象被反复强调,既呼应了情节,也渲染了气氛。而在《天堂电影院》中不断复现的形象是广场上的疯子,全片中疯子出现了六次,尽管每次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他那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这是我的广场!”疯子形象强调了归属感和对事物的执著与热忱这两种因素,正好与主人公形成呼应。

天堂电影院

音乐特色:独特的音乐语言助推了情节,也升华了情感

有人曾用一句话形容《天堂电影院》:“音乐般的电影,电影般的音乐。”这句话非常准确,一部优秀的电影离不开完美适配的电影配乐,影片的配乐师安德里阿·莫里康内是20世纪最高产的电影音乐作曲大师之一,他谱写过的诸多电影你一定听过,如《教父》、《海上钢琴师》、《美国往事》等等。

本片的配乐风格偏浪漫主义,每一首的谱写都独具匠心、独一无二,乐曲旋律饱含丰富的情绪,主要可分为成长主曲、爱情分曲和苦难分曲几类。十分建议您一边阅读此部分,一边聆听对应的音乐。

① 成长主曲

“Childhood and Manhood”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我对它的喜爱甚至超过了电影同名主旋律“Cinema Paradiso”,现在我正一边听着这段旋律一边码字,曲子不长,一共2分16秒,单曲循环起来却不会腻。开头的小提琴把人瞬间带入回忆中,成长主曲浸透于多多从儿童到青年再到中年的生命历程之中,平淡过后是感动和温暖,后劲十足。

② 爱情分曲

其次是“Love Theme”,弦乐和鸣反复,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相爱而不能相守的多多和初恋情人艾莲娜,感伤、不解、欣然,多种情绪交融在一起,听来缠绵又迷散,三十载的感情浮浮沉沉,时间改变了一切,却无法改变爱的光明与热度。

③ 苦难分曲

重听“After The Destruction”的时候,我感到淡淡的无以名状的忧伤,当多多和母亲一起站在经历战争后的城市,看到一片片城市废墟,悲痛和无奈涌上心头。去年听闻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时候,我脑海浮现的也是这个旋律。导演和配乐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通过默契使影片达成了视觉和听觉上的高度统一,没有歌词的纯音乐往往能诉说更多不可言语的内容。

现实思考:人生不是电影,但仍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美好

① 成长总要经历疼痛

多多从小缺乏父爱,他也曾在油灯下翻看父亲的照片,询问妈妈父亲的归期。小时候的他对死亡和离别并没有太多的感知,在接到父亲阵亡的通知时,母亲一脸悲戚,而多多还没有妈妈一样的悲伤,他只是被妈妈牵着往前走,在路上看到《乱世佳人》的电影海报,脸上露出满足的偷笑。

而成长是残酷的,经历过伤痛才会真正成熟,初尝甜蜜爱情的多多在现实的阻隔下被迫与恋人分开,长时间的联系中断使他痛苦、迷惘,多多第一次体会到失去和分离的痛楚。艾弗多告诉他:“人生不是电影,人生比电影辛苦多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在不断地跌倒和失去中才能体会拥有的珍贵,小时候的我们向往成长,而长大后的我们又无比缅怀过去懵懂的时光。然而,人生不是电影,没有重拍的机会,也无法修正,伤痛是成长的必要经历。

② 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

艾弗多既是多多的朋友,也是他的人生导师,甚至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他无疑是深爱着这个孩子的,但艾弗多明白——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让他去闯。

影片中有两处相似的情节,一处是旧天堂影院被烧毁,双目失明的艾弗多无法胜任放映师的工作,只有小多多会用放映机,他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新天堂影院的放映员。小多多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心爱的工作,可以不去上学了。但是艾弗多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他:“总有一天,你会去做别的事,比这重要得多的事情,你必须继续学习。”

他没有出于私心,把小多多限制在那个狭小的放映间,而是让他继续求学,直到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

另一处是青年多多服兵役归来,面对爱情和未来感到迷惘无助的时候,艾弗多尽管也很舍不得他,但仍然强烈要求他离开小镇:“每天待在这里,你会把这儿当成世界的中心。”当挚爱亲人撒手人寰,所爱之人身影渐淡,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多多还有这个人生导师指引前途。艾弗多的爱是伟大的,不是私占的,他放手让多多去闯,由此引导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为了一名著名导演。

③ 世间百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

我们的人生自然不是电影,不一定会有一位人生导师一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但我们也会像电影主人公那样面对事业和爱情的权衡、理想和信念的释放、友情和爱情的比较,我们有许多现实的枷锁,造成了种种擦肩而过。

但人间百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亟待发现,那些甜蜜的、沮丧的、快乐的回忆会随着时光沉淀下去,而在人生和岁月的沉淀中,不变的是爱与梦想。

结语:

尽管《天堂电影院》是一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片,但它的魅力仍然留存至今,影片成功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光阴和梦想的故事,描绘了一段平淡却不平凡的个人成长史,也记录下了一种艺术的辉煌与落寞。影片通过独特的人物塑造、回忆式的叙事结构、饱含情感的音乐特色,向观众传达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哲学家赫尔岑说:“只有爱能够创造有真正生命的坚实的东西。”导演将电影技巧与人物情绪完美融合,达到了艺术与情感的完美统一。主人公多多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爱的包围下成长成熟的,他的回忆因爱而华丽,他的人生因爱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