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播出: 《迎難而上 勇者不懼》

4月3日 13:00 CCTV-4播出《迎難而上 勇者不懼》


精彩看點


【貴州省·青巖鎮】


貴州青巖古鎮

有著世代傳承的軍屯文化

明朝初年

為維護疆土穩定

朝廷施行衛所制

青巖便是駐兵的屯堡之一

將士們攜帶家眷來到這裡

過起了戰時為兵

和時為民的生活


明天啟年間

水西土司安邦彥起兵叛亂

兵圍貴陽城

青巖人周思稷臨危受命

率七千多將士守城

對抗十萬叛軍


沒多久

守軍糧道被截斷

長達十個月的封鎖

讓貴陽城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為了打通糧道

周思稷多次率軍突圍

在一次戰鬥中他身負重傷

眼看著將士們無糧可食

他決定以死殉國


自殺前

他要求將士們在他死後

把他的遺體也當作軍糧


生而為英 死而飧軍

周思稷捨身報國的舉動

深深震撼了守城的將士們

他們厚葬了將軍

並立下誓言

哪怕戰至一兵一卒也要堅守到底

兩個月後援兵趕到

貴陽危機得以解除

明熹宗感念周思稷的忠義之舉

追授他為“誠意伯”

“以身飧軍”的故事

也被寫入《周氏族譜》

被後人世代傳頌


周思稷殺身成仁

殉節取義的大無畏精神

在青巖傳播開來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巖人


【吉林省·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



吉林省長春市的西南郊

有一片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汽車廠區

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批“解放”汽車

就是從這裡開出來的

1949年

持續百年動盪的中國迎來了新生

中華大地上百廢待興

為了實現民族工業的振興

共和國決定建一座自己的汽車工廠



在當時

出於工業化建設需要

國家制定了率先生產載貨汽車的方案


可在此之前

中國從來沒有自己生產過汽車

大部分的機床設備都是蘇聯援建的

技術人員看不懂


於是

學習俄語

弄懂說明書

成為一汽人的首要任務

那時的汽車廠

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

幾乎人人手裡提個書包

夜以繼日地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

他們不僅掌握了汽車製造的基礎知識

還學會了操作機床 駕駛汽車

1956年7月14日

第一批生產出的12輛“解放”卡車

從一號大門緩緩駛出

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


當時

開了二十多年外國車的馬國範師傅

被選中駕駛第一輛“解放”卡車


為此

他激動得又剃頭又刮臉

這件事後來被寫成歌曲《老司機》

傳唱至今


那一天的長春

到處紅旗招展 鑼鼓喧天

成千上萬的人站在道路兩旁

爭先恐後地目睹國產汽車的風采


從那以後

“解放”卡車

成為中國人的強國記憶



那些風雲往事

不僅凝聚了前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

也把中國人迎難而上

無所畏懼的氣魄傳承了下來


【湖南省·芙蓉鎮】



芙蓉鎮

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地方

歷史上

這座隱匿在深山中的小鎮

曾憑藉酉水舟楫之便

成為通商的黃金口岸


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

隨著鳳灘水電站的建成

和附近鐵路的開通


商品貨物都放棄水路 改走陸路

因河而興的商戶企業紛紛倒閉


看著河邊的商船一一消散

百年碼頭只剩下一個空架子

人們心裡十分不忍

為了家鄉的未來

芙蓉鎮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利用地形優勢開發猛洞河溶洞

發展旅遊


當時

六個三十幾歲的年輕人

自發組成“六壯士”突擊隊

駕著一艘機動小船開進猛洞河峽谷

開始溶洞開發工作

剛開始施工時

洞內無路可走

突擊隊員們就泡在十幾米深的水裡

在石壁上鑿石孔 澆築橫樑 鋪設橋板


那段日子裡

一個石孔要幾天才能鑿成

一段棧橋要幾個月才能完工

六個人長年累月住在船上

渴了就喝洞中水

累了就在船上伸伸腰

在三年多的施工過程中

六個漢子往洞內背運了96噸水泥

24噸鋼材和3萬多塊青磚

他們磨破了雙手 背腫了雙肩

但從來沒有人抱怨過


1986年

小龍洞第一期開發完成

當首批客人坐船來到洞裡時

小小的古鎮沸騰了

如今

當年的六壯士還有四位健在

夜幕降臨

這些曾經患難與共的兄弟

圍坐在一起

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和對逝去工友的思念

寄託於一杯酒水


這份被時光沉澱的情感

伴隨著不怕苦不畏難的精神

融入潺潺河水

緩緩流向遠方


【浙江省·東浦鎮】


趙小豔是浙江東浦鎮的

一位普通居民

她曾擁有溫馨的家庭

可愛的女兒和疼愛自己的丈夫


可是

一次意外

徹底打亂了她的生活

年幼的女兒不慎從窗戶跌落

經搶救雖保住了性命

卻再也站不起來了

趙小豔摟著女兒哭了很久

可僅僅一天之後

她就決定擦乾眼淚

直面殘酷人生


為了讓女兒好好生活下去

趙小豔辭去工作

全心陪伴女兒


那段日子裡

趙小豔每天揹著女兒去學校

當時有人說

孩子能好好活著就行了

還要讀什麼書


但趙小豔卻不肯

她說 雖然人不會動

但是腦子還不殘

生活過得再苦

也要把女兒培養出來

後來

孩子大了 背不動了

她就在自行車上安裝固定布帶

把女兒和自己綁在一起


19年的風雨求學路

6900多個日日夜夜

身材瘦弱的趙小豔為女兒撐起了一片天

2013年

女兒順利考上越秀外國語學院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

她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女本柔弱

為母則剛

真正的勇者

是面對困難時不退縮 不逃避

直面生活 不懼風浪


江水滔滔 流盡歲月

在歷史的長河中

中華民族曾經歷過無數磨難與困苦

但不屈的華夏兒女從未被壓垮

一代代人迎難而上

越挫越勇


在磨難中成長

在困境中奮起

以不屈不撓的無畏精神

攻克一個個難關

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