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

明天,是就是清明节了。一提到清明,我们会想到春和景明,想到“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想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清明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综合性日子,也是最容易展现家国情怀的节日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以各种方式过清明,清明的人文精神早已熔铸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而今年又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清明,在今年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许多坚守一线的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美好的生命告别了人世……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今天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也是在这个时候,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烈士褒扬条例》和《退役军人事务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精神,评定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等14名(按姓氏笔画排序)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为首批烈士。


这一批名单中,有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名字:

刘智明,武昌医院的院长,曾三天不眠不休,协调成功收治500多个确诊病人。在连续多日疲劳作战病倒后,他还对同事说,“我不能倒下,还很有多事情要做”;


李文亮,这个年轻人的命运曾在2月7日的那个深夜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人们赞他是英雄,可其实他的最后一个生日愿望却不过是——“做一个简单的人,保持足够的平常心”;



夏思思,90后的年轻姑娘,口头禅是“有事叫我,我来”,是领导同事都很喜爱的“小思思”。住院时主动把ICU床位让给别人,可自己最终却永远告别了两岁的儿子……



在首批评定的这14名烈士中,医护人员有12人。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至少46名医护工作者为疫情防控献出生命。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青年马克思的一段名言,也是千千万万奋战在疫情阻击战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的真实写照。


他们或奔赴武汉,或坚守本地,义无反顾地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是最坚强的战士,是最忠实的守卫。如今,我们的战“疫”初见曙光,他们当记头功。我们向他们致敬!

还有像吴涌那样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安干警,以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警魂,我们向他们致敬!

还有像廖建军那样用真心真情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社区工作者,用生命书写担当,用爱心守护家园,我们向他们致敬!


不止于此。还有那些仍夜以继日奋战在机场、隔离酒店、小区等地的防控工作者,是他们守护着阻击病毒的第一道防线;还有那些操劳奔波的快递小哥、志愿者,他们勤勤恳恳地忙碌,成为城市流动的血脉;还有武汉的那上千万百姓,你们识大体、顾大局,做出了巨大牺牲……

他们中有的人坚持着迎来了胜利,有的人不幸告别了人世,我们向他们致敬!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崇敬英雄;英雄护卫人民,人民缅怀英雄。让我们记住这些身影,记住这些名字。多年以后,当我们再回头看这段历史,我们会想起,曾经有这样一些平凡的人,为这场特殊的战斗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路。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在疫情中不幸逝世的同胞,我们也当深情缅怀,以表哀思。在这个过程中找寻生命的价值,感受奋斗的意义,这是对清明节的深层次理解。汲取力量,发扬蹈厉,铭记他们作出的牺牲和努力,我们将走得更远更坚定。

当我们把目光再一次投向那些再也不可能回还的身影时,亦是在永远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难忘岁月,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缅怀,致敬!


来源:综合参考消息、光明网、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