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摄影吗?看看这几部纪录片

纪录片这种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 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为大家推荐十部关于几部关于摄影的纪录片。


看电影几乎是每个人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而我却非常喜欢纪录片,纪录片这种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 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非常对我的口味,也许是我喜欢纪实摄影的缘故吧!


下面我就推荐几部关于摄影的纪录片, 它们是Netflix and Photography: Contacts(摄影全接触)、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 (安妮·莱柏维兹的浮华世界)、Arakimentari(迷色)、Near Equal Moriyama Daido(接近森山大道)、The Adventure of Photography(摄影发展史)、Manufactured Landscapes(人造风景)、La Ciudad De Los Fotógrafos (摄影师的城市)、Ashes and Snow(尘与雪)和War Photographer(战地摄影师)。


一. Netflix and Photography: Contacts(摄影全接触)



数十位摄影大师的作品集,3DVD,超过6个小时的影像资料集,配上人声,朗读摄影者写的创作心经。每一张摄影作品对每一个观者的触动都不会完全一样。


关于这部我没太多的推荐词想说,我们都知道,无论练习书法也好,绘画也好,临摹是最基础的学习方式,摄影也是一样,只是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去临摹大 师的作品,因为摄影作品是不能被模仿的,在历史上那一瞬是复发复制的。摄影的临摹是在于去观看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去了解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及思想境界,这是 我理解的摄影临摹。


二. 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 (安妮·莱柏维兹的浮华世界)



安妮·莱柏维兹是当代最富传奇的女性摄影师。她1949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969年还在旧金山艺术学院求学时,即为《滚石》杂志拍片。以名人肖像摄影享誉摄影界,1983年成为《名利场》杂志首席摄影师,并长期为《VOGUE》杂志供稿。获奖无数,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出版过数本里程碑式的画册,如由苏桑桑塔格撰文、1999年由兰登书屋出版的《女性》,以及由派蒂史密斯和罗斯安妮凯斯撰文的2003年由兰登书屋出版的《美国音乐》等。



纪录片中回顾了安妮的精彩创作,还云集朱莉亚·罗伯茨、乔治·克鲁尼、米克·贾格尔、琥碧戈柏、克丝汀邓斯特、绮拉奈特莉等明星精彩访谈;小野洋子亲口陈述蓝侬身亡前一天,拍摄裸身相拥经典画面的过程。影片把记忆中零零碎碎的片段完整了起来,太多熟悉的作品,尤其许多名人的肖像,著名杂志的封面,都出自这位女性之手,她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物真实情感的挖掘,用影像叙述出来,被很多名人昨接受赞许。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安妮·莱柏维兹的工作方式,拍摄人物从不急于举起相机,而是和被拍摄者混在一起,直到他们忽略她的存在。这时候,镜头捕捉到的是最自然最真实有些连被拍摄者自己都不知晓的生命状态。不做作不摆姿能直视灵魂的记录方式,精准地探测出每一个生命独到的展示,解读出一个表情一个姿态所蕴含的生命状态。


安妮莱博维茨的个人经历很具独特,与女作家、女权主义者苏珊·桑塔格相识后形影相伴,与其建立起似密友更似恋人的关系,她们该是相知者,灵魂之伴侣。50岁以后她想起生孩子,自己生了一个,让人代孕生了一对双胞胎。她有着“名人摄影师”之称,她还是美国身价最高的摄影师之一,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活着的传奇人物”。


三. Arakimentari(迷色)



我想有点独立思想的爱好者就不会不知道荒木经惟这个名字,荒木经惟,一个备受争议的日本摄影家。他从不忌讳在自己的作品中直观展现关于性的种种,因 此他饱受卫道士的指摘和批判。他的行为乖张,衣着夸张随意,在很多人眼里分明就是一个随时可以大吃女模特豆腐的色老头,然而他又曾饱含深情地推出那本成名 影集《感伤的旅程》,里面记录了荒木和爱妻阳子蜜月旅途中的点点滴滴。斯人已逝,影集中的瞬间成为永远,而竹中直人根据这对夫妇改编的电影《东京日和》更 是感到了无数人。温柔的荒木,不羁的荒木,究竟哪一个更加真实?导演Travis Klose通过大量的采访和记录,或许能像你我展示一个更为真实的荒木经惟……


本片荣获2004年布鲁克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配乐奖。


荒木经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摄影师,并不完全是因为他的照片可以让你那么的色迷迷的观看,喜欢这老头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对摄影和对生活的态度, 在《Arakimentari》中,比约克说:“天空和云朵的照片,寄托了荒木对亡妻的思念。“我想不论做什么事,最难的是怎么做而不是要去做什么。给你 最爱的人拍照是件很容易的事,然后看着她死去,但是荒木没有这么做,可能是他要收回一生中所有的东西包括最爱的。”爱一个人一定要说出来,这是一种美好的 自我感觉,但作为男人,悲伤却被保留了。


四. Near Equal Moriyama Daido(接近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 是“挑衅”(PROVOKE)的旗手人物,目前已是获得世界性承认的重要摄影家。他强劲的影像风格尤其受到当代日本青年人的喜爱,这令他自己也有点不知所措。但他作品里所呈现的青春的感性与活力,是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青年人的掌声的。


关于这部纪录片我没发说推荐词,因为我还没完全看过,网上找了很多下载都失效了!单凭森山大道这个名字就值得推荐,如果哪位找到有效的下载链接,记得通知小弟一声。


五. The Adventure of Photography(摄影发展史)



本片回顾了自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150多年摄影技术的发展历史。从早期银板照相到战时摄影新闻工作,再讲到当代着名的艺术家,本片包罗了1700 张照片和300位艺术家,不仅是摄影艺术的历史,还是它一个半世纪的经历。在着名的摄影大师们的带领下,本片一定会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摄影术问世,正是十九世纪中叶,由于工业革命的成功,西方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到本时期已经成熟。贵族阶级的没落和城市的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 大量涌现,社会风气一变,追求时尚成为时髦。故摄影一登上人类社会和文化舞台,立刻成为热点和亮点。时间仅过去十年(1849年),仅法国巴黎一地,拍摄 达盖尔银版肖像的人即有十万之众。到了1853年,美国一万多人,就拍摄照片竟达三百多万幅。其时摄影发展情况之热烈,可见一斑。


由于社会的演迭,一些或出身、或依附于昔日贵族没落的知识分子,对新生活要末不习惯,要末不理解,因而产生一种迷茫、一种宿命的厌世情绪。平面艺术 领域中拉斐尔前派就产生于这样的社会土壤。致使到这个世纪末,整个欧洲艺坛都笼罩在有着复古倾向的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和象征主义之中。这种造型风气从一开 始就影响了产生于此时,还没有自己传统的摄影艺术,自然就不足为怪的。


这部不仅可以了解摄影的历史,还可以了解世界摄影艺术流派。让我们知道我们该拍些什么,然后再思考怎样去拍。


六. Manufactured Landscapes(人造风景)



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踏足那些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发展中国家,在他的镜头下,有如工蚁般辛勤工作的福建某工厂流水线的工人、有来自世界各地在江浙某村堆积 如山的电子垃圾、有位于孟加拉仿佛堆满死尸一般的拆船厂、有如同黑云滚滚遮天蔽日的天津塘沽港煤矿基地、也有宏伟壮丽仿佛造福千秋万代的三峡大坝工程。在 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类以环境为代价,追逐着眼前那微乎其微的利益,却不知早已将环境和自己的命运逼向末途……


本片荣获2007年加拿大金尼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河水潺潺(RiverRun)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奖、2006年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加拿大影片和最佳纪录片奖。


一个长达五分多钟,在福建省一个超大型的工厂内拍摄的移动镜头,揭开了 Jennifer Baichwal的纪录片《人造风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s)的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景观。这片子给我了极大的震撼,虽然我生活在这个国家里,这样的场景我却没有真实的体验过,我很希望更多的人看 到这部电影及Edward Burtynsky的作品。我们曾经做过他的文章,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爱德华?伯汀斯基拍摄的中国。


七. La Ciudad De Los Fotógrafos (摄影师的城市)



这部杰出的纪录片追忆了一群智利摄影记者和摄影师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皮诺切特以武力夺取政权后,他们走上街头拍摄下人民持续不断的罢工,抗议示威、 流血冲突等重要事件。尽管今天有很多人并不出名,有些已经故去,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黑暗时期的圣地亚哥城内的各种真实景象却为后人提供了证据,《摄 影师们的城市》是智利近几年来最重要的一部纪录电影,它从摄影家的独特视角回顾了拉丁美洲那段永难忘记伤痛记忆,而要比普通人的叙说更为专业和全面。(Highly Recommended!)


在皮诺切特长期独裁统治时期,有一群由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组成的摄影队常年奔波在圣地亚哥城内,用手中的相机从各个角度拍摄下智利民众的反抗行 动,在大街上,在骚乱和抗议队伍中间,这些无畏的摄影师们无数次亲眼见证了鲜血和子弹。对他们而言,摄影曾经是通向自由的道路,是维持生活的手段,也是让 自己从一个旁观者成为事件亲历者的途径。独裁者拥有权力和枪炮,而这些摄影师们拥有镜头和闪光灯,他们的相机就是人民的武器,他们的底片就是对过去的丑恶 时代最好的控诉。


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照片的拍摄者们也曾活在危险和恐惧中,然而在有生之年他们都需要说出事实并找到答案:自己究竟是过去独裁时期的英 雄还是现在依旧漂浮在民主静潭里的那些被遗忘的人?这就是他们的故事。一个来自黑白时代的黑白故事,在那个时代里,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在黑与白之间做出选 择,而唯一不同的灰色阴影却只存在于他们的照片之中。


这部我也不多说,怕说多了政治味就浓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八. Ashes and Snow(尘与雪)



也许你读过很多摄影师的故事,也许你看过很多风光摄影作品,可像格雷戈里那样走遍世界,拍下了人、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微妙关系的经典作品,其中充满着诗意和灵气的摄影师恐怕不多。


镜头捕捉到的瞬间——和大象嬉戏印度少女,雄鹰展翅下的缅甸僧侣,同猎豹深情相拥的祖孙二人……眼前这些影像纯净无暇,已存在于世上数千万年。自然摄影师格雷戈里•考伯尔成功地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寻找到久违了的爱和信赖,画面中我们找不到恐惧和危险。


影片分成好几部份,有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和山猫等……影片拍摄极美,每个篇章,配上音乐,就像一首诗,人类与动物都没有说话,但是肢体的语言诉说了一切。看著影片,静静的欣赏动物和人类优雅的互动,脑袋中那些假设性的思考也就暂时抛开一边了。


九. War Photographer(战地摄影师)



詹姆斯•纳切威(James Natchwey),1985年,他36岁时加入玛格南图片社,在过去20年中,得过各种各样的摄影奖,还创造了一项新闻摄影记录:采访了 20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所有的战争和冲突,被誉为是20年来“最勇敢、最重要的战争摄影师。”2001年底,由于在图片销售分成方面与图片社产生分歧,他 告别了玛格南,和另外6名同行一起组织了一个新的小图片社—Ⅶ,开了摄影师自己拍摄、管理、经营的先河。这是继萨尔加多退出之后,玛格南再次由于著名摄影 师离开而面临尴尬,惹得国际新闻摄影界议论纷纷。


为拍摄这部96分钟长的记录片,从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弗雷跟踪采访纳切威长达 2年之久,科索沃、雅加达、拉马拉、东爪哇、纽约和汉堡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拍摄方法也很特别:弗雷将一架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挂在纳切威的照相机上, 不仅使观众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摄影师如何观察、如何拍摄,甚至可以使我们听到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的快门声,现场感极强。电影用纳切威的一段独白作为 开场白:“在现场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发生的这一切。但我是一个拿相机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门就躲开,还是应该负起摄影记者的责任?


本片获奥斯卡最佳记录片提名,这是以摄影师为题材的电影首次问鼎奥斯卡奖。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这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的一句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句话一直在我脑袋。战 地摄影师可能是很多人向往的一个职业,我从曾早年间在看完唐师曾的《我从战场归来》后,也有这样的想法,可当我看完Susan Sontag的《关于他人的痛苦》后,我迷茫了。我又想起了卡帕的那句话,这是句矛盾的话,前半句陈述摄影师本身是一个旁观者,后半句则说明摄影师必然要 成为一个参与者。既然是参与了,就有了主观性,我拍摄的照片就成为了一个带有我主观性的引导视觉。看完这部片子给我带来很长时间的思考,而现在思考仍然在继续。


本来小编只总结了九部纪录片,可是为了贯彻凡事都要凑整的传统,最后再加上另外一部作品,BBC摄影演义,具体内容大家自己看吧:



附上链接:

第一集:瞬间的永恒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yMTUzMTE2.html


第二集:大师群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yMTUzMjI4.html


第三集:快门下的抉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yMTUzNTQ4.html


第四集:纸上电影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yMTUzODcy.html


第五集:天涯若比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yMTU0NTQ4.html


第六集:数位冲击效应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yNzc5O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