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投身影视产业,“折腾”20年的侯小强靠什么在业内扎根?

文 | “广电独家”

记者 杨哲

9月27日下午,侯小强亲自操刀的火星小说IP大会座无虚席,吸引了400余家影视公司800余人参会,王小枪等悬疑灵异作家、藤萍等7位IP向知名女作家,以及曹盾、梁振华、白一骢等百余位影视业导演、编剧、制片人、平台负责人、影视公司CEO为他站台祝贺。

现场加了两轮座位后,依旧有很多站着、蹲着或直接坐在地上的观众。这种火爆场面给活动主持人、合领科技创始人(盛大影视前CEO)赵雨润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他第三次主持好朋友侯小强创办的火星小说发布会。

尽管会上宣布了“火星女频”APP上线,发布了60部核IP,以及成立诸神联盟影业、开放与影视公司合作等计划,但更吸引眼球的是侯小强对IP思考的12条金句。

再次出发的侯小强,发射的能量有目共睹。如今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希望成为谁,因为他就是侯小强。不过,与别人创业后的热血沸腾不同,先后创立中汇影视、火星小说的侯小强说:“我是不断地在胆怯,不断地有挫败感,不断地在怀疑,但是我最后选择的始终还是坚定地走下去。”


创业就是要自己坚韧的一个旅程

火星小说IP大会之后不久,记者再次见到侯小强。他依旧是一副潮人打扮:小白鞋、红色运动裤、深蓝色帽衫。两年前侯小强再度创业,继中汇影视后又成立了火星小说,意在做高质量IP。两年间,火星小说曾创造出“三天出版一本书,七天销售一个影视版权”的速度,实现了快速发展,业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尽管他坦陈“创业就是压力”,不过此刻的他却顾盼有神,不见倦容。和其他创始人一样,侯小强每天早晨一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巨大的人力运营成本,是如何让公司更好地活下去。不过他又说:“我不缺最底层的驱动力,就像底下有一把烈火永远在燃烧一样。”

说起侯小强,用“折腾”一词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从毕业成为新浪媒体人到将新浪博客做成中国第一大社区,从加入盛大文学到创立中汇影视,上线电影社区“毒药”及APP,再到成立火星小说投身影视产业,他从业的这20年可谓起起伏伏。

“我见过很多优秀的人,知道自己和他们是有差距的,就得奋起直追。”曾在20多岁就拿到五六百万年薪的侯小强,最终还是选择了九死一生的创业之路,离开盛大时的他已经38岁了。“有的事是你心甘情愿去做的,有时候你也回不了头。”


从2014年创业开始,他也像其他创业人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孤独和压力。“那时候(创业之前)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了格局;但是等到出来创业的时候,就会发现学到的东西跟过去是不一样的,它更实用。”

如今的他意境更深远,“一个人得能上去还能下得来,我觉得创业就是让一个人下来的过程。下来是为了再上去,就像爬山一样。上了一座山不必惊慌,也不必骄傲,因为还得要下来;下来也不必慌张,因为你还有别的山可以去。这能见识到不同的风景。”

历经这样一个过程,侯小强变得更务实,对世界的理解也更真实,焦虑症也在自律的规律作息和跑步中治愈了,把自己引向一个更为健康的方向。不过他也透露:“创业这个过程对于成功的人来讲叫九死一生,对于像我们这种还没有成功的人来讲叫七上八下。”

侯小强并不认为自己和公司已进入到成功创业的行列,“真正成功的人,他是向死而生,他选择了活着。但对我们公司来说,每天真的都有可能要死掉。并不是每件事都很顺,创业给了我不同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让自己坚韧。”

同时,创业也让侯小强的服务型人格发挥到极致。他鼓励新媒体《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鸡汤文作者李筱懿走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他劝说隐退的经典言情小说作者藤萍重出江湖,联系她的书迷、歌手张碧晨为她站台;他把耶鲁大学“超级学霸”李哲远通过微博、出书、知识付费等方式打造成新晋网红……“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我来搭台、你来唱戏。”

“我是做互联网出身的,对我来讲,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历让侯小强视野开阔,结交了一大批朋友,左右逢源。即使一直“批斗”IP的编剧汪海林对于侯小强也是认可的,曾在微博上表示:“我们是好朋友。观点完全不同也可以做朋友。”

此外,侯小强也非常受媒体界欢迎,因为他在公开演讲时总是金句频出,“要么爆款要么死”等100条金句在网上广为流传。此次他在火星小说IP大会上又抛出“IP主要性别是女,赢小女生者赢天下”“小众高分作品更容易成为爆款”等金句。

侯小强透露,这是前十年从事媒体的缘故,同时也深受麦基项目的影响,并表示:“其实这就是你真心想说的话,你自己相信的话。人就是要真诚地说话。”


审美必须升级

对于发布会上出现的盛况,侯小强认为:“大家既好奇也疑惑,更多的是焦虑。”在他看来,近几年互联网裹挟资本搅动传统影视市场,新市场培育新受众,这些新受众需要在互联网上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影视制作公司的焦虑与日俱增。

“那个时候,大家缓解焦虑的做法是什么?‘大IP+小鲜肉’。”侯小强认为这种模式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大IP有势能、有用户,“小鲜肉”有流量;不过这种模式在今年却屡屡遭受重创,很多新的不确定性的出现让行业开始反思IP的价值。

但是侯小强却是始终力挺IP的,他用一组数据进行了说明:截止到今年8月底,剧集播放量排名30强中有67%是IP改编;电影30强中有14部是IP改编,约占47%;而豆瓣评分前二十名中的影视剧,有13部是IP改编。

“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侯小强用巴菲特的这句格言说明,所谓的动荡也好、回旋也罢,其实是让市场更良性。“眼下对于熟悉内容、热爱内容的公司来讲,反而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客观市场稳中有升,主观市场的调整却与从业者水平有关,很多不专业问题的出现是与其看事物发展眼光太窄有关。“80%的人喜欢看天气,不喜欢看气候。这么多年来,我最重要的经验和教训都来自于风险。影视产业的大气候没有变,大盘很稳健,我对影视市场整体发展保持乐观。”

他进一步指出:“IP的成功是绝对的成功,相对的失败。”同时,他从实操层面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爆款=好IP+化学反应团队。”

对于好IP的标准,侯小强指出,它不应该是最贵的,而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并认为“只有有势能的小说才叫IP”。

所谓“势能”,是指用户规模、情绪、“人设”、跨界能力、操作能力。有势能的小说必须经过豆瓣评分、微博讨论、站点流量等数据不断检验。“三高”数据的IP往往具有辨识度,“人设”也有代入感,唯有这样才会产生强大的内核和穿透力,才能够突破圈层,赢得更多受众。

他又给出了“爆款IP”的一个公式:“爆款=广谱情绪+超级人设+经典叙事+迭代审美。”侯小强特别强调了“人设”和审美。他说,观众看过美剧、大片等之后,就不可能再回去看盗版、烂片和“五毛特效”,“消费可以降级,但审美必须升级。”

此外,侯小强特别重视女性向作品,认为“IP的主要性别是女”。因此,“火星小说”APP拆分成两部分,即定位为女性小说平台的“火星女频”APP和定位为掌上奇闻诡事的“火星小说”APP。

“好的故事都有两条腿,一条情节,一条情感。”他认为《夏洛特烦恼》《快把我哥带走》等就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它们到底为什么吸引大家?其实本质上它就是一种情绪。”而在男性向IP中,作品往往只有情节这一条腿走路,这就很难成为“爆款”。

基于对IP的认识,侯小强把金字塔顶端的20%的IP分为1000万以上的S级、500万左右的A级、二三百万左右的B级。他说,网文变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暴利,公司只赚20%~30%,能养活自己就行。

如今的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却在意别人怎么去评价一部小说。“我们团队卖掉一个IP不见得有奖励,但是买到一个好IP是有奖励的。我的成就感来自于两个,第一IP价值到底发挥出来没有,第二合作伙伴是谁,这可能会让我更兴奋。”

如今他的团队,除了一半时间在全网寻找最好的IP,另一半时间也在物色最适合的化学反应团队。

团队需要饥饿感

现今大小屏幕上出现的很多“爆款”大多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年前的网络小说,而现在技术与市场的变化缩短了从文字到影像的过程。侯小强也不谦虚地说道:“我们的后端比阅文要长。”

的确,浸淫网文行业多年,侯小强具有丰富人脉与独特眼光。他不遗余力地推进IP的影视转化,更为重视与IP能够产生化学反应的制作团队的找寻。

据侯小强透露,他们的IP别人很少主动来买,大多是主动推销,“因为我当时在买IP的时候,就已经想到它适合谁。合适的团队怎么找?我们就去各种各样的排行榜里面找。”只要觉得合适,侯小强就很有耐心地采取攻势,或拉群找人,或慢慢研磨,有时一拍即合,有时战线长达半年终究还是黄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侯小强也看淡了,凡事顺其自然。

如何拿到好IP?“三个字——快、狠、准。”

所谓“快”,就是缩短购买IP的决策链。

“我们和侯鸿亮、郭靖宇、陈思诚合作,每次都是两三天就作出了决定,因为好IP不会一直在那里等着你。”

所谓“狠”,是指增加对风险的钝感力,没有风险就没有“爆款”。作为晋江历史上积分过100亿的仅有的两三部小说之一,《死亡万花筒》在互联网上每分钟都有一条对它的评论,它有极少的灵异元素,改改就会“爆”。

所谓“准”,就是杜绝选择IP的平均主义。

在侯小强眼中,能做到这三点的人往往首先具有对好内容的“饥饿感”,其次具有对内容的高审美能力,最后是具有较强的决断力。“我们也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合作伙伴。”不过能做到这三点的人并不多,人们往往过高地估计了风险。

“没有转换风险的IP不是好IP。”侯小强说,在做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时候,一个知名演员和他说做这个风险太大了,因为男一号是反派,但做出来却获得了成功,票房过了4亿元。他认为风险就像解一道奥数题,很难,但解决之后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受众的欢愉度。

侯小强对于手中的IP万分珍视,几乎每天都在会见各种各样的合作者,即使周末也不例外,甚至在家里见客也成了常事。“就像嫁女儿似的,不会随随便便把它给托付出去。”

他说,“我喜欢跟两种人做生意。第一种是像侯鸿亮、陈思诚这样优秀的制作人,甚至可以按照成本价与他们合作,因为我更看重他们后边的投资机会。第二种则是能够跑赢大盘的20%头部的人,如梁振华不但体面而且专业、讲规则。”

除了成熟的制作团队,侯小强也喜欢和年轻的制作人合作,“我现在倒是觉得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年轻一点的”。《快把我哥带走》制片人吕旭、《白夜追凶》导演五百都是年轻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叙事张力和互联网节奏,契合新受众的审美。

除了与外部团队合作外,侯小强对于自己的团队也有要求。他直言不讳:“我一直对我们的团队不太满意。”

在他看来,优秀团队应该有三层能力,最底层的是把目标和理想内化成自身驱动力;第二层是要有正确的方法论,提高效率;顶层就是借势而生,跟随模仿。“往往选对手的时候,我喜欢跟随着,这是我擅长的地方。”

“一个创业公司不可能‘码’到最好的团队,但如果一个创业公司真的成功了,那就一定会让一批不优秀的人变成最优秀的人。”他表示:“一个好公司也有两条腿,一条是2B的口碑,一条是2C的诚信透明。”火星小说不是昙花一现的公司,“第一要把握住关键的机会,第二要躲过伤筋动骨的坑”,只有这样,才能更靠近成为“中国漫威”的目标。

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这种保持优秀的习惯已经渗透到侯小强的骨子里,让他在文化产业扎根越来越深。对于未来,就像他所说的:“我们曾经相信的,现在更加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