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孩子的才艺“估值”超千亿


语音识别的研究起步于二战,194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发起、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承担。数代科学家前赴后继之努力,迄今为止全球投入的资金远超1000亿美金。

图6-1 幼童大脑都有性能高于 “iPhone 99”的语言生物芯片组—-但常被荒废

每个儿童的大脑天生都有语言加工的“生物芯片组”,也即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生物器官,其性能超过“iPhone99”,其估值远超千亿美金——纵有三千亿美金你也买不到!这组比超级电脑还超级的语言生物芯片组,虽然为人类物种的基因所预设(pre-programmed),但它的具体生长实现,需要后天特定行为的匹配;这行为绝不是文字符号的视读,而恰恰是语音流输入,也即,聆听、聆听、再聆听;它与阅读没有一毛钱的直接关系——500年前大众多是文盲,更没有语法知识教学,但人们照样说话、说书、吟诗唱和,照样下南洋之海、上丝绸之路,币重言甘而商贸无阻,学会千般外语,融入万种风情,从来没有像今天我们学外语这般模样:既聋又哑。

语言学习一旦被拖进课堂,我们就固守语法知识的一隅之说,既无视亘古常识,又忽视当代科研,对人人具备的天赋语言大脑弃之不用,弄得聪明勤奋的数亿同胞,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年年上演聋哑大戏——反倒是那些“逃出校门”的“戏子艺人”,个个轻松习得外语,从邓丽君到章子怡,从成龙到李娜,莫不如此。

二. L2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石:语言的深层结构

图6-2 人类语言的四个层面,表层是行为和文化知识,底层是基因和大脑结构

可用金字塔来简要概括语言的四个层面。最底层是人类物种独特的基因群;第二层是被基因群预设生长方向的大脑生理结构等等;这两个层面反应了语言的物种生物属性。第三层是被生理结构决定的功能和外显行为,体现语言的社会属性;顶层是人类知识文明的积淀,体现语言的文化属性。按乔姆斯基的思路,交流行为与文化知识是语言的“表层结构”,物种基因与大脑构造是语言的“深层结构”。

对任何儿童个体,由于语言是生物本能,他丝毫无须了解乔姆斯基理论,只要置身于人类社会就能自发自然地生长出“语言器官”的某种表现型:这种或那种母语。但对任何国家或族群,当缺乏语言器官生长的社会环境、即亲密自然的语言双向交流时,那么非自然的人工的L2学习体系的整体设计,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而必须自底向上弄明白语言的物种属性和生理属性

。这就好比,司机或飞行员的岗位并不需要物理学家来担当,但负责汽车或飞机设计的主任工程师必须有物理学的严格训练。否则外语教学的体系建设就难免成为沙滩上盖危楼。

非常遗憾,L2教学领域对大脑科学、神经语言学和进化语言学等领域的科研缺乏起码的全面跟进,由此建设的教学体系总在语言“表层结构”里画地为牢,其效果也就难免“少慢差费”。

大脑是地球上进化出的最精妙的生物器官,语言是地球上进化出的最精妙的智慧系统。包括乔姆斯基在内的顶尖语言学家都反复强调:人类对语言的认识迄今仍旧是盲人摸象——这体现了古往今来的大思想家面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与谦卑。但外语教学领域则是另一番景象:人人创方法、个个侃真理,这个学者专家那个民间大牛纷纷断言自己“创新”的教学体系早已完美解决了外语学习的难题。

图6-3 两种智能谱系的对比与乔姆斯基的理论路径

从另一个角度看,乔姆斯基的思路完全契合亘古智慧:语言作为大脑的生物器官,其“学习”的高效框架万年恒存:人类社会自发的本能早已对其完美“解码”。今人所需要做的决不是去发明“创新”——这恰恰意味着鄙视亘古智慧,而是回归常识,并探索如何运用高科技来辅助语言习得的亘古实践。由此,有必要将乔氏理论与亘古常识做对比和对接;我们用图6-3来概括。

认知心理学常区分两大类智能:通用智能与(物种)特异智能[1]。各行各业的知识和技能,是个体运用通用智能而产生的适应性行为。例如培养合格的医生、工程师、会计师、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等等,通常需要十年的训练和经验积累。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特异化的生物智能,可类比于蝙蝠回声定位或候鸟“GPS”导航的智能,等等;它无须专业训练,每个孩童五岁时的出神入化就令AI望尘莫及。L2教学领域也区分“学习”与“习得”,其根本原理在此,只可惜有说法缺洞见,更缺实践。

三. 看图启蒙:学外语有“捷径”

用以下高度简化的语言生物器官生长示意图,更直观地领悟乔氏理论。

图6-4 大脑语言加工靶向区域-构造原理示意简图

图6-4 说明

1:这是高度简化了的思路示意图,真实情况远为复杂;由此该图的细节并不准确,但高度简化后反而易于领悟本质:语言加工的靶向区域-构造和对应的行为活动。注意耳朵和眼睛仅是象征,耳朵象征加工语言(口语),眼睛象征加工文字——听力不过关时的文字。

2:聆听VS听力不过关时的阅读,这两种行为对应的大脑加工有重大差异;它们各自激活的靶向区域-结构、激活的方式、激活的路径,有重大差异;外语学习中的“翻译式阅读”行为,与聆听相比,神经网络激活的模式更存天壤之别;这导致完全不同的神经结构生长,产生完全不同学习效果。

3:聆听直接激活人类百万年进化出的语言中枢区域-构造,孩童由此习得一种或数种母语。但听力不过关时的阅读,首先激活视觉加工区,再传导至通用认知加工区和母语语义区(翻译式思维就如此而来),此时阅读难以引发(新)语言靶向神经结构的正常激活和生长。

4. 这是左视图。实际上聆听同时激活左右两侧的小脑(cerebellum),且右侧小脑可能更多地参与语言加工,特别是句法加工。不详述。

与乔姆斯基理论、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携手并进的新兴实证领域,大脑科学,特别值得教育界跟进。

传统理论曾认定,童年期之后大脑就成为静态固件。从1980年代起大脑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取而代之成为主流理论:人脑有强大的可塑性,它表现为,

⑴. 微观层面,无所不在且无时不在的脑细胞连接或生长,⑵. 中观层面,神经网络重构,⑶. 宏观层面,大脑皮层区域再造(cortical remapping)。由生理学常识,结构决定功能;任何学习结果都是生理功能的行为表现,它取决于大脑神经可塑性所产生的持续重构。由此,大脑科学理所当然应是当代学习理论的核心基石,它正填补着传统学习理论的核心真空,并催生了教育神经学(Educational Neuroscience)。特别的,如前所述,语言习得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它具有独特的“高精尖”的大脑生物器官;L2学习的大道并非理性知识的分析记忆,而是如何实现天赋语言生物器官——从微观细胞突触到宏观神经结构——的正常生长乃至优化生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文至此全凭科普白话,不用佛语禅言。亦有典友用佛法来诠释原典法。不妨关注下一篇文章,原典法的佛法证明。

了解原典英语学习法可添加微信:18784635633进入原典资源群

领取免费资源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