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就被校队淘汰的迈克尔·乔丹凭什么一跃成为篮球巨星

你知道自己的智商有多高吗?你有没有过算不出一道数学题而抱怨自己智商低的时候?可你知道吗,智商测试的发明并不意味着要根据它的高低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智商测试是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发明的。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在公立学校无法获益的孩子设计出新的教育计划,从而让他们回归正轨。

他从不否认“每个孩子的智力都是不同”的这个观点,但同样,他也相信智商并不等于能力

当代智力研究领域的权威罗伯特·斯滕伯格说:“人类的某项专长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决定的,而是通过有目的锻炼获得的。”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里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告诉我们: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01.我们为何不同?

我们每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只会哭,为什么长着长着有的人就成了马云,有的人只能每天领着几千块的工资算计着怎样才能撑到下个月发工资。《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的一项研究显示:你所采取的观点会对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童年时的本·霍根肢体完全不协调,但在他长大后却成了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摄影家辛迪·谢尔曼没有通过她接受的第一个摄影课程的考试却几乎登上了评选20世纪最重要艺术家的全部榜单。

为什么起点不高的他们最终都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不凡的成就呢?

《终身成长》里说:人的思维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型,一种是成长型。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的。

正是因为拥有这种“我可以”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起点不高的人会获得成功,不被看好的人最终让人刮目相看。


02.还好迈克尔·乔丹拥有成长型思维,不然我们将会损失一个篮球巨星

和大多数人一样,迈克尔·乔丹不是天才型选手。高中的时候被校队淘汰,被自己一直想效力的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拒绝,没有球队签约……一切的不幸好像都发生在这个普通又努力的小球员身上。

被校队淘汰后,他也郁闷过,但他并没有放弃。每天早上六点去学校练习,不停的训练防守动作、控球能力和投篮技巧。最终他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天才。

对于乔丹来说,并没有什么天才,只有不断地努力和留在运动场上的汗水。

也许能被记住的人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但最后却都走向了成功。

杰西·乔伊娜-柯西从1985年到1996年,赢得了7项全能赛,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棒的女运动员”。她说:“一些人将我的变化归功于遗传定律。但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付出了大量努力,是我在骑马道,街边人行道以及学校走廊上努力的结果。”

《欢乐颂》里曲筱绡说:“你们这些人啊,只看到我们人前富贵却没看到我们人后拼命。”

努力,也许不会让我们马上成功,但它是我们成功路上必须要坚持的东西。


03.毕业5年,月薪不到3000,逛街遇到熟人都得绕道

我有一个姐姐,她上大学那会儿,公众号正火,我劝她学学写作,投投稿,赚点私房钱。她想都没想把我拒绝了,理由是不会写。后来,她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我劝她考研,她说英语太难了,考不上。年前,她因为工作不顺心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拿着不到3000块的实习工资,见了同学都要躲着走。后来碰上疫情,大家线上办公,她被老板安排了停薪留职,到现在都没有复工。

她最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我不行,我不会。说着说着,本来能做到的事情最后也变得不行了。


04.改变思维方式,改变结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在我看来,想要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再对自己说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把我不行换成我可以,把我不会换成我试试。

当你真的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你可以,制定计划。

曾经我以为每天坚持写书评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我每天可以写一篇,偶尔还会写两篇。我要求自己:每天早起一小时,看一本书,做出思维导图,找出书中你理解最深的一部分内容,确定文章主题,制作大纲,确定文章结构,拟定初稿,最后先修改成稿。

过程虽然复杂了些,但我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感觉还不错。曾经对我来说不可能的事情现在触手可及。


05.用旧的方法做事,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数学里说:过程错了,就是错了。用了错误的方法,不仅会走很多弯路,得到的结果也是错误的。

芸芸众生中,能被上天眷顾的人太少太少,你我显然都不是。所以想要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拿在手才会觉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