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到2019,十年后再读《蜗居》

2009年,《蜗居》火遍了大江南北,以至于让近乎从不追究我,通宵达旦的看完了全局,甚至又反复追了几遍。犹记得当时,该局因“过度真实”几次被封杀,而变得更加的名气大噪。年幼的我尚不能理解这部剧如此热烈的原因,但仿佛感觉到了他的牛x之处。

小贝成了所有女生的倾心对象,一时间文章成了所有男孩竞相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向南还是小贝;

海藻成了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她是骨子里的荡妇,也有人说她是被社会污染的莲花,而我也因为他的清纯、可人,为她找了无数条变堕落的理由;

宋秘书更是成了所有男孩奋斗的目标,10年过去了,“宋秘书”依然魅力不减变可见一般,有钱、有权、有情调、有技术,当然也有家庭有妻儿;一句“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俘获了众多少男少女的心;

海萍则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仿佛整部剧中只有她是恶人,只有她没有让人喜欢的理由,但我还是要替她辩解一句,她是最最真实的现实人,她一直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

多年后,我对此剧仍然年年不忘,因为我觉得它本来是一部奋斗路上的“圣经”,但我却把他错过了。

第一个把房地产的现状搬上荧幕的大作,哪怕稍微有那么点经济头脑,我也会买上一两套投资!近几年,我一直在找有没有类似的剧被我错过了,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什么致富的启发!

创业路上的陈寺福是聪明的,他不是红顶商人,但却把官商“结合”到了极致,宋思明无疑是他创业路上指引着、庇护者。在中国经商,谁不该学一学呢?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有了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今日新闻,某高官贪污560万,背叛有期徒刑10年。在当今社会,10年后会有人因为他是贪官而疏远鄙视、唾弃他吗?我想大概率不会。

剧中写了四个家庭,一个是宋思明一家、一个是海藻父母一家、一个是海萍一家、一个是李老太太一家。四个家庭千差万别,但不幸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有的是因为有了钱,有的是因为没有钱,有的是因为想有钱,看似都是因为钱,其实不幸的根源是对欲望的不节制,是对底线的不坚守。宋如果不贪图权利、钱财、女色,也不会不得善终;海藻父母如果不是没原则的纵容,海藻也许不会走上歧途;海萍如果不是在捷径中不能自拔,想必生活也会幸福起来;李老太太如果不是太“聪明”,幸福也许不会是悲剧的模样。

人生兜兜转转,绕来绕去,又回到了起点。哲人曾说,欲望的满足有两种,一种是克制欲望,一种是尽力满足欲望,而欲望的无穷的,何时能够终极满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