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宅基地可以代代传承?不要想得太美了

相信大部分农村或农村出身的朋友们都对宅基地很重视,都觉得那是祖业、是块宝、是可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无价资产。毕竟,有那么一块宅基地,不管是建成小别野,还是三砖两瓦搭建的寒舍,都是一个温暖的家,不管背井离乡、走到哪里、飞得多高、多远,那个家都始终是心的归宿。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人口来到城市,或流浪打工、或落户城市成家生子,城市宅基地尤其是上面的附着老房子空置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很多地区宅基地行市又水涨船高,甚至有价无市。

那么,宅基地真的可以永远传承吗?怎么保住你家的宅基地?

一、宅基地现状——体量巨大、人均95㎡,闲置2000万亩

目前,宅基地在全国集体建设用地(除宅基地外还有集体经营用地、公益用地)中占据绝对霸主地位,约为850亿㎡。按照目前中国农村户籍人口约9亿人计算,人均宅基地面积约95㎡。试想:95㎡土地在城市可以建多少方的商品房了?尤其是高层住宅小区的话,简直没有可比性。

然而,根据相关机构保守估算,目前闲置宅基地规模约133亿㎡。用平米可能不太直观,我初步换算了一下,大概是2000万亩。

值得思考的是,这么大的体量,在目前城市房地产用地趋紧的情况下,尤其是土地招拍挂中,动辄上千万/亩的国有建设用地价格情况下。2000万亩闲置建设用地的大肥肉怎能不招人眼红?这么好的资源又岂能长期闲置?

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农民可以“卖地”了?

在酝酿并试点运行了数年之后,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为最大亮点。

然而,先别太高兴,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可以直接卖地了!因为卖地的主体必须是所有权人,那么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权人是谁呢?没错,就是村集体。作为农户的个体,即使是你家的宅基地,你所拥有的也只是使用权。

虽然不能直接卖,但对于长期闲置、又不十分偏远的宅基地户主,一旦村集体统筹卖地,尤其目前政策鼓励乡村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人口、资金必然回流乡村,届时肯定能赚不少。而且,目前政策鼓励农户可以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如果是城镇居民来租赁,租赁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

三、宅基地时代传承?不,这是有条件的!

我们先看看现在的宅基地政策: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而你家的宅基地是村集体分配的,你家拥有一块宅基地可以安居乐业,而且被严格限制为“一户一宅”。但是政策鼓励农村村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向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户转让宅基地。因此,你家的宅基地是可以买卖的,但是只能卖给本村村集体内的人,并不能自由买卖,无法随意卖给其他村集体的人。

然而,卖容易,再买可就很难了,要再申请就更没有可能。今年9月20日,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另外需要说的是,城镇居民可是被严格禁止参与买卖宅基地的。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千万别把自家的宅基地卖了,卖了可就没了。

因此,要想做到宅基地世代传承,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从未出售、赠与过宅基地;而且,你们家或者说你们家族必须有人世世代代在村集体内,最少得有一人吧?如果全家外迁了,宅基地可就没法保全了。

四、户口迁出去了怎么办?——尴尬的现实,但这应该是目前很多人面临的状况

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就在外落了城市户口,买了高层、小高层、洋房、别墅...娶妻生子,只有年迈的老父母仍在农村守着老宅,那么很可惜——等父母百年之后,你可以继承父辈宅基地上房屋的所有权,但不能继承宅基地使用权。这也就意味着,你不能对房屋进行翻新重建,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屋自然灭失然后被村集体收回。

随手关注、点下广告;随时更新,共同提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