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如何与“学法”同步?四个方面须深入探讨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这就决定了教与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教法和学法是这个统一整体的两个方面,教法对学法有指导性,学法对教法有依赖性,教法和学法之间还有互补性,它们相辅相成,辩证地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教与学之间的这些相依关系,或是只注重教法研究,而忽略学法指导;或是只要求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而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这样,教法与学法不协调、不统一,便会出现教不得法、学不得法的现象,使学生的智力潜能被压抑,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因此,研究教法与学法同步协调发展势在必行,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教育目的与学习目的同步

教师为什么教? 学生为什么学? 教育目的与学习目的的统一是教法与学法同步的前提。

从素质教育出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以聪明,授人以才智,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敏锐的洞察力,思维敏捷,善于抽象和概括; 对问题的态度,事实求是,认真细致,执着追求,锲而不舍; 对问题的处理,善于想象和联想,富于幻想和创造,并能有条有理地独立解决,使学生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研究所必需的知识、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在人的理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要用正确的教育目的作引导,结合教材内容,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一切自然学科是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学科,是锻炼培养人的能力的学科。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做基础,就很难接受和学习其他知识,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使他们感受到需要学习,直至发展到有目的地刻苦学习。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教或学”,端正到“因为知识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教或学”上来,把教育目的与学习目的自始至终统一起来,师生为共同的目标———强国富民而教与学。

二、教学环节与学习环节同步

教师都熟悉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等,每日、每月、每学期,如此循环往复,但是学生怎么学? 学习的基本环节是什么,却被一些教师所忽略,这势必会导致教学环节与学习环节脱节,而影响教学质量。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显而易见,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没有“传道”就不可能“授业解惑”,何为“传道”? 就是教会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既有为人处事之“道”,又有学习修炼之“道”。

目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趋势就是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重教轻学的做法既不符合古人的教诲,又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所以,教师要做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和调控者,配合教学环节,抓好学生的学习环节。

把教学环节与学习环节结合起来,构成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就一定会使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三、教法的优化与学法的优化同步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能动地接受外界信息,激发和挖掘自身智力潜能的过程。学习方法的优化应该是能动地、积极地去接受信息,刺激大脑进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把外界信息变为自身的能力,而教法的优化必须有利于学法的优化,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多向交流的诱导法进行教学,既可以暴露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将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此法的程序为:

(1) 提出问题。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相互提出有关的“子问题”,因为“对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这时教师走向学生,了解学生提问情况,搜集有关典型的“子问题”,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2) 多向交流。这一阶段是针对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子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到各组参与探索,诱导他们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的多向交流中,学生作为独立主体,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

(3) 揭示本质。这一步的核心是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把问题解决的来龙去脉显示给学生,让他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教师当堂答疑,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包括失败的思路暴露出来,使学生从中领悟成功的奥秘。

( 4) 反馈小结。本阶段是组织学生把上述过程进行归纳小结,反馈信息,改进教法与学法。

通过上述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缺陷和知识漏洞,以便自我进行针对性训练与复习; 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改进学法,逐步形成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内容,可及时掌握全班学习情况,便于修改教案,改进教法。

在这里,教法的优化与学法的优化同步展开,紧密结合,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无论选择何种方法都应注意: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只要我们从培养良好的学法人手改革教法,从规范教法人手来规范学生的学法,使优化教法与优化学法同步发展,就能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教师人格形象与学生个性品质同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毅力等非智力的状态如何,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们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 “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因此,研究教法与学法同步,必须把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密切结合,否则,“教法”与“学法”均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在学生面前,老师的头上似乎闪烁着圣洁的光环,因此,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的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这种人格形象体现在: 具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教研精神,以及对数学教育的执着追求和对全体学生的无限热爱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上进,主动学习,愉快接受并积极探索好的“学法”,发挥其有效功能,真正达到数学教法改革的目标———使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老师与学生,本就是共同存在的主体,若要想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二者必须得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行。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使“教法”与“学法”相同步!

何提高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和学生相处、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
如何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找到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

戳“了解更多”你会在这门课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