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杠杆迅猛!3家券商一季度新增借款合计超200亿,发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等是主要方式

“杠杆”一词,在资本市场上,令人又爱又恨。但对于多年维持低杠杆经营追求稳健的证券行业,近期提升杠杆率以寻求更高的回报成为大势所趋。

4月7日晚间,长江证券、国信证券、南京证券等三家券商集体发布公告,称当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二十。四天前,华安证券也同样宣布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二十。

发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等成券商新增借款主要方式

总体而言,几家券商的公告格式大致相同,但内容略有差异。

南京证券指出,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的净资产为 112.05 亿元,借款余额为 66.96亿元。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公司借款余额为 98.27 亿元,2020 年 1-3 月累计新增借款金额 31.31 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 27.94%。

南京证券的借款变动主要有:债券余额较 2019 年末增加 24.35 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 21.73%。其他借款余额较 2019 年末增加 6.96 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 6.21%,主要是收益凭证累计新增借款金额 11.96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 10.67%;两融收益权转让累计减少借款金额 5.00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4.46%。

长江证券公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为282.02亿元,借款余额为494.61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借款余额为 581.28亿元,累计新增借款金额 86.67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30.73%。

长江证券的借款变动主要有:债券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14.00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4.96%,主要系新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其他借款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72.67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25.77%,主要为以下项目:1、收益凭证累计新增借款金额17.36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6.15%;2、同业拆借累计新增借款金额6.90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2.45%;

3、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累计新增借款金额48.41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17.16%。

国信证券公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562.55亿元,借款余额为1080.64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借款余额为1196.67亿元,累计新增借款金额116.04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20.63%。

国信证券借款变动包括: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银行贷款余额较2019年末减少0.31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0.06%,主要系短期借款减少。债券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48.26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8.58%,主要系公司债券增加、短期收益凭证减少所致。其他借款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68.09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12.10%,主要系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增加、拆入资金减少所致。

从上述公告内容来看,券商新增借款以发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同业拆借资金和收益凭证为主,较少使用银行贷款方式。

三家公司均表示,上述新增借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范围。公司财务状况稳健,目前所有债务均按时还本付息,上述新增借款事项不会对公司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上述三家券商一季度合计新增借款达234亿元。

监管审慎支持 券商加杠杆成趋势

于券商而言,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筹资,尽管会付出一定资金成本,如果遇到市场行情走好,自然可以获得更多利润。以券商融资融券业务为例,目前各大券商标准融资利率为8.35%,而如果券商按照3.5%的年利率进行筹资,每当融资余额增加100亿元,就将获得4.85亿元税前利息净收入。但如果市场需求不足,所借来的款项未能找到好的去处,则自然要因负担资金成本而损失利润。

去年三季度开始,券商加杠杆渐成趋势。多家券商曾因类似新增借款达到信披标准而发布公告。2019年年报来看,从头部券商到区域性券商,提升杠杆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提升ROE的重要途径。

3月19日晚间,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信证券的净资本为949.04亿元,净资产为1335.57亿元,各项风险准备之和为568.64亿元。2019年底,中信证券的风险覆盖率从年初的183.92%下降至166.90%,减少了17.02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从年初的247.92%下降至151.15%,减少了96.77个百分点。净资本/净资产则从73.32%下滑至71.06%,减少了2.26个百分点。

加大自营投资比例是中信证券杠杆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年末公司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这一指标从年初的28.91%上升至48.40%,上升了19.49个百分点。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这一指标从年初的230.75%上升至289.59%,上升了58.84个百分点 。

此外,从监管层的诸多动作来看,对券商提高杠杆采取了审慎支持的态度。

近期,证监会决定将中金公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66家证券公司纳入首批并表监管试点范围。初期对试点机构母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系数由0.7调降至0.5,表内外资产总额计算系数由1降至0.7。

国开证券指出,试点券商按照新政计算的风险覆盖率和资本杠杆率都将提升,实际上是放宽了对风险覆盖率和资本杠杆率的要求,有利于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扩大业务规模(尤其是自营和两融等重资本业务)。长期来看有利于券商做大资产负债表,提高杠杆率,进而提升盈利能力。

某大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亦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2015年6月之后,由于监管趋严,整个券商行业经过了一轮去杠杆过程。近三年券商杠杆率一直在低位徘徊,随着去年8月监管松绑和市场需求,内地券商行业加杠杆是大势所趋。与海外投行相比,内地券商杠杆水平非常低,如美国的投行杠杆率水平可以达到10倍以上。但这部分也与海外的监管环境与混业经营有关。另外,要提高券商盈利能力,即净资产收益率,加杠杆是必要的途径。内地券商要做强做大,才能在金融开放之下更好面对海外投行竞争。

目前券商一季报披露即将来临。国信证券、南京证券、长江证券等集体公告表明,相比去年四季度,券商加杠杆仍在进行中。清明节后首日,A股市场以大涨报收,与资本市场高度正相关的券商板块也表现强劲。不过,面对近四十家A股券商,市场人士仍然对龙头更看好——如国开证券建议,关注试点券商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

封面图来自摄图网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