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心與百姓同喜憂 多措並舉促脫貧 精準扶貧暖鄉村

農事戰“疫”兩不誤。圖片來源:包頭日報

特色農產品助農增收。圖片來源:包頭日報

金杏節吸引八方來客。圖片來源:包頭日報

5000畝中草藥種植基地。圖片來源:包頭日報

包頭市土右旗面對戰“疫”、戰“貧”兩大艱鉅任務,牢固樹立“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的理念,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戰貧戰略有效實施。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為切實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確保貧困村穩定脫貧兩個目標任務,包頭市土右旗制定脫貧攻堅硬核措施19條,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確保決勝脫貧攻堅。

攻堅克難 十二項措施戰“貧”決勝

持續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嚴格落實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壓實鄉鎮、九管會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督促黨政主要領導緊盯重點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壓實“五個一批”行業部門和 19 個專項工作組牽頭推進責任,對標脫貧攻堅行業目標任務,強化統籌調度,從嚴履職盡責,形成攻堅合力。壓實旗鄉村三級扶貧幹部一線落實責任,保證駐村幫扶成效。

全面提升駐村幹部管理水平。嚴格落實駐村幹部考核和幫扶責任人管理等14項工作制度,駐村幹部要對照18項工作職責,幫扶責任人要對照10項工作職責清單,進一步完善幫扶措施和村級檔案。採取定期檢查、隨機抽查、約談通報等方式,倒逼駐村幫扶幹部認真工作。分級分類對駐村幹部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全力保障駐村幹部生活、待遇、健康、安全,免費繳納傳染病救助責任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險,不折不扣兌現駐村工作補貼和交通補貼。注重發現駐村幫扶幹部先進典型,對在脫貧攻堅中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幹部給予表彰重用。

保障飲水安全和住房安全。全力保障安全飲水水質水量, 啟動全旗供水總體規劃編制和供水管網分佈普查工作,加快推進美岱水廠建設、西線飲水安全信息化工程和蘇波蓋水源地水源井、美岱召鎮部分水處理設備安裝。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健全完善飲水困難地區應急供水機制,加強水質檢測監測工作,做好管網改造和後續管護工作,多措並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加大貧困人口住房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危房因地制宜進行修繕加固或拆除新建,確保貧困人口住房安全。

認真做好教育扶貧。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優先保證享受各項教育資助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實行控輟保學、減免全部上學費用。繼續實行學前教育“一補”、小初學生“三免兩補”、高中學生“兩免一助”、中職學生“三免一補一助”、高校學生“一貸一助一免”政策,完善從學前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

紮實開展健康扶貧。推進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管理和重病兜底保障“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實現貧困人口簽約服務全覆蓋。繼續為貧困患者免費進行慢性病鑑定,貧困人口慢性病分類管理達到 100%。繼續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代繳居民醫療保險。落實貧困人口參保補貼、旗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政策。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滿足群眾就近看病需求。

發展壯大扶貧產業。採取“龍頭企業+村集體+貧困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發展和壯大一批利益聯結緊密、帶貧效益明顯的特色產業,健全完善與貧困人口利益聯結機制。重點圍繞效益高、可持續發展選定扶貧產業項目,結合今年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鹽鹼地改造、安全飲水等方面選定小型公益性設施項目,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建華禽業項目建設,確保6月底投產達效。精準選派產業指導員,發揮好指導作用,提升貧困戶種養殖效益。

拓展推進就業扶貧。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完善社會保險補貼機制等措施,優先安置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為貧困勞動力搭建務工對接平臺,精準推送就業崗位。統籌使用各類培訓資源,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結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開展訂單、定向式培訓,確保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口掌握致富技能。

服務提升金融扶貧。根據春耕備耕和貧困戶生產需求,精準執行“六要素”政策,嚴格執行三年期內的要求,紮實做好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加強與農商行的密切協作,通過貼息、風險補償等形式,引導金融機構放大扶貧資金的投放規模,確保讓符合條件、有能力、有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能貸盡貸。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貧困群眾對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的知曉率。做好貸款監測,確保逾期率控制在合理範圍。

築牢社會保障兜底扶貧。繼續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將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範圍,做到應納盡納、應保盡保。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

著力促進生態扶貧。積極爭取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等項目資金支持,通過安排生態公益性崗位,優先支持貧困人口參與林業生態建設,支持具備條件的村、貧困戶發展經濟林、林下經濟和生態旅遊,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認真落實各項林業生態補助資金,讓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參與林業生態管護工作,增加貧困人口轉移性收入。

強化扶貧資金監管。加強扶貧資金使用監管,財政局、審計局、扶貧辦對2017年以來實施項目適時進行跟進審計、督查,嚴格執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對新實施項目加大指導,從嚴落實公示公告制度,實行績效管理,強化風險防控。

完善項目庫建設。統籌推進扶貧產業和小型公益性設施項目庫建設,及時儲備優質高效項目,並組織項目申報、評審論證、手續辦理等工作。加強項目管理服務,實現產業項目和小型公益類項目齊頭並進,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激發動力 七舉措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鞏固提升建檔立卡數據質量。常態化推進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嚴格把握識別退出標準和程序,做到扶貧對象“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建立穩定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管理員隊伍,旗鄉村三級聯動開展數據分析、清洗和維護。加強與行業部門溝通銜接,始終保持異常數據清零。堅持把核實校對貧困戶明白卡、扶貧手冊信息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推進,錯誤數據即知即改,疑點數據反覆核實,讓貧困戶熟悉認可上牆信息,真正讓明白卡明白。

建立健全返貧致貧預警監測機制。探索推行貧困人口“防貧保”,有效防止貧困戶或邊緣戶因病、因災、因學致貧返貧。建立專項救助基金,對因災、因病等突發情況造成剛性支出較大的貧困戶和邊緣戶家庭進行臨時救助。充分發揮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作用,對系統中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返貧人口進行重點監測,凡是人均純收入低於5000元的貧困戶,有勞動能力的產業項目全覆蓋,無勞動能力的政策兜底全覆蓋,因病因學剛性支出較大貧困戶及時納入專項救助範圍。

全力推進社會扶貧。鼓勵企業通過投資興業、合作共建、捐資捐助等形式,開展包鄉包村扶貧,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為支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認真組織開展“10·17”扶貧日活動,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大力開展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等公益慈善活動。

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和電商扶貧,積極推進扶貧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進市場,拓展貧困戶增收渠道,穩定脫貧成果。以將軍堯鎮、雙龍鎮、海子鄉、九管會為重點,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要支持對象,協同拉動已脫貧戶和非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推廣“以購代捐”的消費扶貧模式,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打造消費扶貧新格局。

引導推進“志智雙扶”。緊扣“志智雙扶”工作要求,採取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形式,引導貧困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艱苦奮鬥脫貧致富。高標準建設示範愛心扶貧超市,探索建立貧困人口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引導貧困群眾弘揚傳統美德、改掉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推動貧困群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防範化解扶貧領域風險。著力克服疫情影響,防範和化解扶貧資金使用、扶貧產業發展、低收入群體返貧致貧、扶貧小額信貸還款等風險。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弄虛作假和麻痺厭戰情緒,加強監督執紀問責。

全面開展檔案資料規範化建設。旗檔案局牽頭對全旗脫貧攻堅檔案工作人員進行專門業務培訓,提升檔案資料規範化建設水平。旗政府辦牽頭,扶貧辦、檔案局等單位抽調工作人員,組建專門檔案資料建設隊伍,落實專門辦公場所和檔案室,全力保障專項工作經費,集中力量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為全旗脫貧攻堅收官驗收打牢基礎。(包頭日報 鍾海濱 董娟 趙丹 魏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