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養老院,會成為你養老的選擇嗎?

如何養老,無論是對身為子女的年輕人還是對身為父母的老年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養老,無非就有三種方式:

1.和孩子住在一起,一起生活:每天都能看見自己的子女,看見孫子孫女,是每個老年人所期望的。但是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兩輩人難免會因為一些生活習慣上的差異,而且還會有婆媳關係,生活矛盾等一系列的問題。

2.自己和老伴單獨住,獨自生活:獨自生活,雖然會避免很多和子女之間的生活矛盾,但是有時候也會出現生活不便,感到孤單,想念親人等問題。

3.進養老院生活,讓陌生人照顧:這應該是最迫不得已的一種養老方式了吧,當然不排除有些老年人自己就想去養老院的情況。

目前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和建立,老年人的養老方式會逐步向“社會養老為主,家庭養老和自養為輔”的方向發展。如果你老了你會去養老院嗎?

1、我是打算去養老院,但是我不會送我母親去的,因為他們這代人思想裡還存在著養兒防老的觀念,認為去養老院都是無兒無女的人,我會給她養老送終然後自己老了去養老院。

2、無論將來我的兒女多孝順,我都不想擾亂他們的生活。人至中年,家庭與工作是必須承受的生命之重,無一可卸載,無一可逃避,唯有我能退出他們的世界,減輕他們的負擔。不添亂,不拖累,是我對孩子最後的奉獻,最後的關愛,心安之處哪裡都是家。

3、養老院有很多老人在一起,不會感覺到空虛寂寞,即便是身體很差,也不會最後關頭的時候連叫救護車的人都沒有。老年人的生活總體而言無非就是吃飯、看病、休閒,想出去遊玩,身體不行了,所以休閒的時候比較重要。一群同齡人在一起,共同語言應該是比較多的,不會感覺到空虛,打牌,下棋稍作休閒,豈不是很好。

4、去農家院,抱團養老,種種花草,養雞養魚,與事無爭,管它與你我,生不芾來,走不帶去,快快樂樂每一天,生活條件充許,該玩玩,該樂樂,該吃吃,該喝喝,別等,動不了,吃喝不下,那就晚了,人生苦短,轉眼就老了。

5、我父母80歲時,獨自在50公里開外的開發區居住,母親老年痴呆,父親因高血壓多次摔倒,一次摔倒在門外,我當時恰好在侍候母親,及時發現。身邊沒個親人不行。我和弟弟在當時的情況下,經過商量,及時把他們二老送到了養老院。人老了,有子女的,還是應該聽子女的安排。

6、我願意去。人老了,去養老院。也減輕兒女的負擔,不是說兒女不孝順,因為壓在兒女身上的負擔太多,一是工作要做好,二是兒女要照顧好。再加幾個老人,誰承擔起來誰不費勁。只有經歷過才知道。老人進養老院,能減輕兒女負擔,最基本的兒女不用總惦記父母,因為養老院會給予周到的服務。

當你老了,你願意去養老院嗎? (單選)
0人
0%
願意
0人
0%
不願意
<button>投票/<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