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碎影·那年,扬州


多年前,到达扬州时,是一个快要入秋的季节。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美,虽然是三线城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亦是如此。


那时刚刚大学毕业,怀揣着迷茫来到这座城市——或许是因为在昆明读书呆久了,被那温吞又稍显慵懒的氛围带“坏”了,对这种现代化繁华都市的快节奏一下子无法适应,所以选择了扬州这座缓慢小城暂时驻扎。那个时候还不懂得上海的美!

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无法适应这种所谓现代化的文明,是的,很长的时间都表示欣赏不了——那个时候的志趣,更多地是在自然山水之间,那种静谧,不羁。——如今,依旧喜爱,但是确也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命运深处噼啪作响,开始有了变化。


记忆回到那个夏天,在冬秀二姨的迎接下,我拖着大包小包一下子投入到这座城市的怀抱。也是这里,我的社会人生开始发芽。

在找到牧羊的工作前,自己在这座精致小城晃荡了好一阵子。

那个秋天,有一段非常诗意的时光。运河边干净的道路,梅岭新村边的梧桐小道,文昌阁边的江南风韵的道路,瘦西湖边,东关街的夜市;怡园的落雨、文昌阁的秋……两个表妹陪伴了我许多日子,还有在三姨家那些唠嗑的时光。蕴藏在时光里的开心,但是,内心却也有很大的愁烦——许多时候对于未来还是会感觉迷茫!


相较于千年扬州名称的精致美丽,那一年所经历的“人的风景”,让我更为印象深刻。

在小芳三姨家促膝长谈,和表弟、表妹学习游泳。。现在想来,自己是有些太过任性了,在原该奋斗的年华却贪恋游玩。那时十分羡慕苗苗表妹,羡慕她身上的那股开朗自信甚至有些刁蛮的劲头。而这种自信和“刁蛮”,除了城里人丰裕的物质条件外,还得益于一个开明的母亲!

表妹的母亲三姨,相对于那一辈的“传统”女人们而言,的确是一个“开明”(家乡话叫做“时髦”)的女人。相较于母亲和其他姨娘的保守、拘谨而又规规矩矩的守旧派性格,这一点是我最欣赏三姨的一个特质,敢说,敢想,与孩子沟通也很平等而尊重,就事论事不“糊弄”小孩。


在那样一个,以“管制”“糊弄”等传统方式教养小孩的年代,这份尊重与民主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虽然现在也觉得“落伍”了。

——没办法,上了年纪了,必然会因为体力、脑力的局限,开始从人群当中慢慢落到后面的,此为一,另一个,面对晚辈们的”新潮“,老年人许多时候必然也会用“守旧”的方式,对抗年轻人的世界,以维护自己的“自尊”。

但即使落伍,依旧可以看到她身上不同于同辈的”开明“——那次被我指出她相对于年轻人的“不合时宜”后,他脸上有些尴尬,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还是在将一直以来的马尾造型,剪了个清爽利落的短发,在视频里问我好不好看——果然还是跟得上时代节奏的“好孩子”,哈哈。

而母亲和姨娘们,或许是因为年代和环境影响,则显得更为顽固不化和难以沟通一些。对于母亲们,出生年代的更早,更加贴近这些“落后“文化”,随着年岁增长,看着母亲们对这些落后的条条框框包裹得严严实实。



几千年前,董仲舒推出的一整套封建伦理体系,在那样一个时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却又在很长时间内成了女性身上的沉重枷锁

母亲和姨娘们,骨子里的那种保守和固执,有的时候会觉得替她们悲哀——中国“传统”女人们的悲哀;但是对于她们而言,活在这样的系统当中,许多时候会抱怨觉得不舒适,但是又会本能地去维护这种“体系”。

作为晚辈的我们,幸运之处或许在于,因为年轻,有机会去跳出这些个命运的“牢笼”,当然幸运之处,还或许在于,一路游学带来的更大“视野”,与命运抗争的决绝,还有一份独立思考的本能与勇气吧!


正如那年的扬州,带给我的风景与思考……总是要走过很远的路,看过很多的风景;见过大都市的喧嚣,流离于穷乡僻壤的味道,或许,才能知道,自己正站在哪里?

扬州,一个环境宜居的三线小城,没有一线城市最前沿的国际氛,;也没有偏远农村仍停留着祖先意识当中的“过去式”观念形态。就像是一个在夹缝中前行的中的中等生,不急不徐地在时代中变换自己的心态和样貌。

记忆中的自己,正穿梭在扬州古城,被干净静谧、古香古色城市风光洗礼。身边,是一栋栋更为现代精致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七月,金融圈资深编辑,优质内容创业者,喜爱舞蹈、建筑、社会人文,关注社会变迁下的个人成长。心怀美好前行,穿梭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愿自己活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