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吐魯番市


吐魯番市

城市概況

吐魯番地理位置優越,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是烏魯木齊的門戶,是新絲綢之路和亞歐大陸橋的重要交通樞紐。蘭新鐵路、南疆鐵路在這裡交匯,與吐魯番機場、G30線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具有“連接南北、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區位和便捷交通優勢,實現了烏吐區域經濟一體化。西氣東輸一二三線、亞歐光纜、第二條出疆光纜、西電東送750千伏輸變電線路橫貫全境。

吐魯番旅遊文物資源豐富,已開發旅遊景區(點)20處,其中:國家5A級景區1處、4A級景區5處、3A級景區5處,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6處。

吐魯番文化積澱深厚,曾經是西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已發現文化遺址200餘處,出土了從史前到近現代4萬多件文物。從出土文物考證情況來看,吐魯番至少使用過18種以上古文字、25種語言。大量文物和史實證明,吐魯番是世界上影響深遠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伊斯蘭文化四大文化體系和薩滿教、祆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七大宗教的交融交匯點。

歷史文化保護

根據吐魯番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內容,吐魯番市歷史文化名城確定的保護範圍為吐魯番市域範圍15738平方公里,其中歷史文化街區3個,分別是新城歷史文化街區、蘇公塔歷史文化街區、葡萄溝歷史文化街區,東大寺、哈孜喀納清真寺、吐魯番西大寺、清代棉倉、清代糧倉、嬰兒墓等歷史建築和特色民居,作為歷史文化遺存相對豐富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吐魯番市把嚴格保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基本原則,嚴防保護範圍的縮減,歷史保護建築和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文化街區的破壞,防止區域文化特色褪色。

歷史文化

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有四千多年的文化積澱,曾經是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已發現文化遺址200餘處,出土了從史前到近代4萬多件文物,從出土文物來看,吐魯番至少使用過18種以上的古文字、25種語言,大量的文物和史實證明,吐魯番是世界上影響深遠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伊斯蘭文化四大文化體系和薩滿教、祆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七大宗教的交融交匯點。

葡萄節

1990年6月9日,吐魯番葡萄節組委會在自治區人民會堂吐魯番廳舉行首次新聞發佈會:從1990年起,每年8月20日在吐魯番舉辦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

吐魯番的葡萄

風俗禁忌

吐魯番的少數民族同胞多信仰伊斯蘭教,不吃豬肉、豬油和一切用豬肉、豬油做的食品。不吃未經唸經宰殺的牲,不吃病死的牲畜和家禽,不吃任何動物的血和貓、狗、驢、騾等動物的肉。

不允許將吃的食品隨便亂扔。在吃飯和交談中,禁止吐痰、放屁、擤鼻涕、打呵欠等。

藝術

吐魯番木卡姆被稱為新疆十二木卡姆的古老源泉之一,流傳中心地區是鄯善境內的魯克沁。魯克沁是吐魯番郡王府所在地,歷史上一度是吐魯番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吐魯番木卡姆》正由這裡興起發展並得到傳播。《吐魯番木卡姆》的歌詞除由古典詩歌和民間歌謠組成,具有兩種語體風格外,還使用了多音節的長句“艾則勒”格律詩。《吐魯番木卡姆》是吐魯番本土古老而又傳統的藝術奇葩,現已結集出版,並榮獲國家大獎。

風景名勝

吐魯番旅遊文物資源豐富,截至2017年3月,已開發旅遊景區(點)20處,其中:國家5A級景區1處、4A級景區5處、3A級景區5處,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 截至2017年底,吐魯番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21處。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約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墓葬按家族種姓分區埋葬,以天然礫石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

是一條10多米的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墓室頂為平頂或穹窿形。在古墓中出土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尤其珍貴的是這裡出土的乾屍即中國木乃伊,可以與埃及的相媲美。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

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博物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最繁華的高昌路西側,1989年建成,

佔地9畝,由主館和巨犀陳列館兩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吐魯番博物館有藏品3287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5件,二級文物260件,三級文物640件,是新疆地州市中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吐魯番出土文物陳列廳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8件。舉世聞名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有契約、籍帳、官府文書、私人信札等。這些文物都是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資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數民族文書是研究少數民族古文字的珍貴資料。

沙山公園

沙山公園位於鄯善縣闢展鄉境內,北側緊靠鄯善縣城,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園是利用庫木塔格沙漠北緣綠洲接觸帶的特殊地裡環境建立的一個公園,1990年始建以來已初具規模。公園分南北兩部分,以沙山邊緣東西向橫穿的緩流分界。北部佔地500畝,東側為水上活動區、文化娛樂區、兒童活動區、花卉觀賞區和葡萄園。西側為草坪區、植物園。南部區為沙漠,有沙漠活動區、沙療區和沙漠植物區。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位於吐魯番市以東偏南約46公里火焰山鄉所在地附近。高昌城歷經高昌郡、

庫木塔格沙漠

庫木塔格沙漠高昌王國、西州、回鶻高昌、火洲等長達1300餘年的變遷,於公元14世紀譭棄於戰火。1961年,這裡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西漢時,是“車師前國”的都城。唐代為西州所轄之交河縣。唐王朝派駐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一度曾設在這裡。後遷至龜茲(今庫車縣)。六世紀的曲氏王朝在此設立了交河郡。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

艾丁湖

艾丁湖為吐魯番盆地的“盆底兒”,南距吐魯番市約40公里。湖盆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面積約152平方公里。湖面低於黃海海平面154.43米,僅次於約旦的死海(-392米),被稱為世界第二陸上低地。

火焰山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處,東西走向,長98公里,寬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西遊記》裡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聞名天下。

火焰山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

吐魯番郡王府


吐魯番郡王府

吐魯番郡王府位於吐魯番市區東郊的葡萄鄉木納爾村,距吐魯番市區2公里,毗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公塔。吐魯番郡王府據史科考證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是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務、指揮軍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間吐魯番維吾爾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指揮的中心。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坐落在吐魯番市東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溝河谷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僅15公里,是新疆境內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

吐峪溝

吐峪溝位於新疆吐魯番鄯善縣境內,東距吐魯番市約55公里。這裡曾經是佛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