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群音之猛龙过江•张信哲


1995年,张信哲约满巨石,自立门户组建潮水音乐工作室,并加盟EMI旗下厂牌种子音乐。

张信哲当年的离开,有点“负气出走”的意思。

1987年大二时候,张信哲在一次校园歌唱比赛中夺得冠军,给评委丁晓雯和郑华娟留下深刻印象,觉得小伙子虽然长得磕碜,但声音真是好听,遂向滚石强烈推荐。不久,滚石给张信哲打电话,让他去面试,张信哲的第一反应不是激动,而是——绝对不可能,一定是骗钱的!直到他来到位于光复南路290巷3号5F滚石楼下,且和偶像陈淑桦擦肩而过时,才明白了此事的真实性、“严重性”。我觉得吧,张信哲还是清醒的,至少没有跑到南巷路的飞碟唱片,一进门高呼“我在滚石,我很重要”,非得让打一顿不可。

滚石大佬对张信哲面试很满意,将他签入滚石子公司巨石,先从助理干起。1989年3月,等了1年的张信哲,终于推出了首张专辑《说谎》。

拍摄《说谎》封面时,身为大三学生的张信哲可是遭了老罪了,由于他没有经验,不会摆pose,摄影师拍了半天也不成功,最后气得哇哇乱叫,直接扔下相机去找老板诉苦。张信哲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悻悻地跟着去解释,便听到了以下对话:

“老板,这活干不了,那小子根本不会照相。”

“年轻人嘛,有个学习的过程,慢慢来,别着急。”

“老板,这还是小事,主要是……是他太丑了,怎么拍也拍不出效果!”

得,原因其实在这。谁能想到,风靡万千歌迷的“情歌王子”,当年竟被嫌弃成这样?最后,摄影师只能从一堆随机拍摄的照片里挑了一张充当封面。


《说谎》


尽管《说谎》的封面有些一言难尽,可歌却是实打实的,受到人们的喜欢。滚石和巨石高兴极了,直呼“捡到宝”,不过,庆祝香槟喝到一半,老板们猛然想起一件事,唉声叹气,兴致全无。原来,1989年底,张信哲要去服兵役,眼看势头刚起来就要灭了。

怎么办?老板们一拍脑袋,有了,在此期间给他疯狂发片,势必将其价值吃干榨尽才行。

所以,那一年,张信哲由歌坛新人变身歌坛“超人”,一连发行了三张专辑——3月《说谎》;7月《忧郁》;11月《忘记》。林隆璇、齐秦、李宗盛、小虫、黄韵玲……连番上阵,对他进行“折磨”,权当是入伍前的适应训练吧。

1992年,张信哲归来,浑身充满战斗力,凭借《难以抗拒你容颜》《爱如潮水》《别怕我伤心》《有一点动心》等大热歌曲,一举登上“情歌王子”的宝座。就像文案写道:“是难以抗拒容颜的深情款款,还是情人最美丽会微笑的脸,是与旧爱分离时的黯然心碎,还是心底一直不能说的感觉,其实这个声音有一个名字,我们都叫它——张信哲。”

但是,这样的张信哲,是真实的张信哲吗?至少他本人不这么认为。

几年下来,张信哲的歌曲基本都是同一类型,即使听者听不厌,可歌者确唱厌了。巨石后期,张信哲一直努力想摆脱“苦情歌手”的设定,唱一些有自己想法、追求的歌,然而公司不同意。你想啊,张信哲现在的形象、歌曲早已深入人心,做出改变后万一大家不接受、不埋单呢?这关乎到营利、挣钱问题,因此没得商量。

另外,张信哲还对当时的版权规定很有意见,那时,歌手创作、演唱的作品,版权一概归公司所有,歌手只能获得一些版税和名气。张信哲觉得,唱歌不止是赚钱,还应真正保有自己的作品。可想而知,公司就此事的回应只有三个字——想得美。

这些,均让张信哲愤愤不平,他决定做出反击。

那位问了,张信哲外表斯斯文文,歌声深情款款,一看就是“老实人”,他能干出啥出格事?别忘了,兔子急了还咬人,狗急了都跳墙,更何况张信哲貌似“安分守己”,私底下却喜欢尝试各种新鲜刺激的东西,比如蹦极、潜水等等,年轻时也是逃过课、给女生写过小纸条的人。


说了这么多,那他究竟怎么做的?这个,一开头不就讲了嘛,1995年约满巨石后,他拒绝续约,而是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潮水音乐,并加盟百代EMI。你可千万别认为“就这”?滚石和巨石当时可疼痛之极,他们没想到,“乖乖仔”竟然会“叛变”,跑得不是张信哲,跑得是棵摇钱树啊。

何况就张信哲个人而言,这个行为已是一次很大的“叛逆”了。说到底,张信哲再如何喜欢刺激、“人不可貌相”,然则天性摆在那,决定了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的事。他所谓的“反叛”“抗争”,主要是思想上的,比如你告诉他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但他偏不要。就像滚石、巨石的老板和大哥、大姐们劝他“阿哲不要胡闹,留在这吧”“开工作室的想法很幼稚”,反而使他坚定了决心。

让张信哲没想到的是,加盟EMI后,他的歌路依然延续以往,并无变化。其实很好理解,所有创片公司都不敢也不愿意冒着赔钱的风险,让歌手去追求理想、去做实验。公司和歌手,本身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别急着骂EMI是势利商家,令张信哲希望落空,如果没有它“循规蹈矩”“安全起见”,我们又怎会听到《宽容》《不要对他说》《过火》等好歌以及《宽容》《梦想》《挚爱》三张大碟?张信哲的“不幸”成全了我们的“幸”。

在EMI的安排下,张信哲一边巩固国语市场,一边开始征战香港乐坛。为此他搬到EMI香港公司住了半年专门学习粤语。

1996年2月,张信哲首张粤语专辑《深情》面世,该专辑制作阵容强大,集合了蔡国权、林夕、伦永亮、张美贤、向雪怀、杜自持等填词、作曲,还拉来彭羚对唱了一首《注定相爱》。可惜专辑内的歌曲大多属于前一年《宽容》专辑粤语翻唱,了无新意,故在香港仅卖了一万四千张,比之《宽容》三四十万的销量,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深情》

EMI不甘心,当年12月,再次给张信哲制作了粤语专辑《思念》,但销量仍无起色。

之后,张信哲在EMI没有再出过粤语专辑,不是EMI死了心,而是张信哲于1997年扑向了SONY新力的怀抱。

新力同样拥有让张信哲“征服”香港的梦想。1998年7月,张信哲的第三张粤语专辑《到处留情》发行,结果嘛,哎,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就此,张信哲彻底告别了粤语歌。

张信哲闯荡香港乐坛成绩平平,留下的唯有几段深厚友情:张国荣自他到香港发展就一直十分照应;王菲伙同那英与他一起开了《好友音乐会》,以壮声势……

相信张信哲每每忆起香江岁月,温暖是大于困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