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付出,討好型人格難以享受愛情

張愛玲說:“愛上一個人,心會一直低,低到泥土裡,在土裡開出花朵來,如此卑微卻又如此欣喜。”

愛情會讓人盲目、迷失,但真正的愛,不應該是卑微到骨子裡的付出,也不是孤注一擲的痴纏。

它應是兩個人的彼此尊重,互相成就,共同付出。

但許多討好型人格,卻常常自覺不自覺的把戀愛談成了偏愛。

偏愛會變成一種習慣,當所有的付出都變成了理所當然,當全身心的依賴被對方當作一種負擔,那麼天平終將無法平衡,關係也難得長久。


圖自網絡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總是卑微付出的一方,又如何享受愛情的甜味。

01 過分遷就與依賴,初初著迷,最後窒息

知乎上有個網友分享了和討好型人格女孩談戀愛的感受。

女朋友非常溫柔體貼,為了愛情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愛好,遇到分歧從來遷就男友,對要求也很少拒絕。

這樣善解人意的女朋友,想必是許多男人夢寐以求的對象。

網友卻說,這樣的遷就,初初讓人著迷,最後讓人窒息。

因為愛的投入,女友把他當作了生活的中心,可以因為他的一句肯定開心很久,也會因為他的一句批評難過半天。

最開始的時候,他覺得自己遇到了世界上最對的人,發誓要對她好一輩子。

但是在享受對方付出和依賴的新鮮感過去後,他逐漸感覺到這段關係的沉重,彷彿身上套上了枷鎖。

到後來,女友的依賴甚至有點病態,網友分享說,一次晚上下樓買菸十分鐘的過程,女朋友從頭到尾打了七八個電話問什麼時候回來。

時不時的查看手機社交信息,對和普通異性的往來也緊張兮兮,疑神疑鬼,甚至要寫下承諾書保證不會離開。

當兩人的相處沒有了適當的距離,當一方的自留地被全面入侵,縫隙就在不知不覺中出現。

隨著女友的痴纏愈演愈烈,他覺得愛情的甜味越來越淡,這段情感的天平也越發傾斜。

女朋友還在一如既往的付出,越發依賴,他卻覺得身上的禁錮日漸沉重,開始想要逃離。

最終爆發突如其來,經歷了一系列萋萋怨怨的離合後,兩個人身心疲憊,愛情還是走向了破碎。

竊以為,愛是可以付出和犧牲,但愛上一個人,不要放棄自尊和底線,把所有的一切過錯,都歸結到自己身上。

人人生而平等,在感情中更是如此,只有平等才能建立舒適而自然的交往模式。

無底線的遷就,以為在為愛犧牲,卻親手埋葬了愛情。

02 討好型人格,壓抑自己很不快樂

其實討好型人格在社會中並不少見。

有一期《奇葩說》,蔣方舟大膽直白的分享了自己的”討好型人格”特質。

活了28年,才發現沒有一個可以毫無顧忌暴露自己最真實一面的朋友。

害怕跟任何人產生衝突與矛盾,無論是在生活、工作還是愛情裡,都始終扮演著討好他人的角色,儘量去迎合別人的觀點,不敢也不會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不會跟對方爭吵,害怕起衝突,害怕讓別人覺得不高興。

男朋友在電話裡指責自己,可以不停的道歉兩個小時,還讓男朋友覺得不滿意,繼續來電轟炸。

面對密密麻麻的來電顯示,卻連句“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在這樣我會生氣的”這樣的狠話也不敢說。

圖自網絡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像蔣方舟一樣深陷在“討好型人格”裡不能自拔。

在工作中,不好意思拒絕同事幫忙的請求,哪怕自己有一堆的事情未做,對上司的無理要求也不敢提出異議,因為害怕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感情裡,始終做“善解人意”的那個,一切以對方為主,放下身段迎合討好,為了維繫愛情哪怕有委屈和不滿也吞進肚子裡。

在人際往來中,把別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求回報,即使對方提出為難的請求,也不懂拒絕,更不敢與人發生衝突。

總結來看,太過在意別人的感受,習慣性以他們的評價來定義自己,忽視甚至刻意壓抑自己的內心,這就是討好型人格。

03 討好型人格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求

張靚穎最終還是和馮軻離婚了,這段感情一直爭議不斷。

在2015年的那場演唱會上,張靚穎的公然“求婚”,馮軻的姍姍來遲和敷衍了事,已經讓大家看到了這段感情裡張靚穎的屈從和卑微。

作為一個父母離異,成長在生活拮据的單親家庭女孩,張靚穎的骨子裡,是極度缺乏安全感和渴望愛的。

因為渴望愛,她對這份愛情格外執著和珍惜,把生活和工作完全交由馮軻主導和控制,哪怕和母親鬧得不可開交,卑微到當眾對馮軻當眾求婚得不到回應,也依然無悔無故。

在這段感情裡,她很明顯的成為了一個討好者。


圖自網絡

網上有人分析過討好型人格的成因。

有的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在成長經歷中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或認同。

處於這樣的家庭,小孩經常會感到自己是個累贅,如果自己不存在,父母會過得更好。為了讓自己顯得“有用”,他們特別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把他人的感受放在自己前面,變得特別敏感。

有的則是因為自身價值缺失衍生了強烈的自卑心理,為了迎合主流,錯誤的認為“討好”才是正確的情侶相處之道,所以他們在愛情裡患得患失,希望通過一味付出來“拴住”伴侶。

一方面因為犧牲了太多,一旦得不到對方回應,或者回應的程度不到預期,他們就會覺得伴侶不愛他們,容易情緒失控。

另一方面,討好型人格一味的付出讓伴侶背上嚴重的心理包袱,且一味迎合沒有自己的主見,長期相處容易乏味,反而加速了愛情的枯萎。

歸根結底,討好型人格對於別人的愛與關注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

,心裡彷彿有一個無底洞,只有不斷從外部尋求認可和讚賞來填充它,才不會感到空虛。

討好型人格因為過於壓抑自己,往往會很不快樂,雖然害怕失敗和拒絕,卻很容易遭受挫折。

他們渴望愛與被愛,又害怕失去,以至於交往中進退失據,既沒有讓自己得到快樂,又容易被對方嫌棄。

《家有喜事》裡的大嫂吳君如,為了家庭甘做黃臉婆任勞任怨,老公卻百般嫌棄還在外面包小三,最後離家出走,過上自己的生活,反而煥發魅力重拾了與老公的愛情。

所以說,愛可以是一個人無怨無悔的付出,但真正美好的愛情,一定是互相滋養的成長。

不管是愛情還是生活,活出自己的模樣,才是對的。


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