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摆脱听过道理却过不好一生?告诉你两个方法

“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有多少人在听到这句话时,忍不住点头赞同呢?

读了不少书,听了不少道理,可依然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乱七八糟,难道仅仅是知易行难吗?

01.以为知道,其实并不知道

在这个人人可以发声的时代,会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写作可以帮助建立个人品牌,提高个人影响力,在本职之外还有副业收入。总之,写作的好处数不胜数。

既然知道写作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为什么还没有开始写作,把写作这件事坚持下来呢?

我在《学会写作》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作者粥左罗说:“大家对写作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很多人把表达当成了一个结果,结果完美才能示众。其实,写作是一种学习手段,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写不好,说明没有掌握好,如何掌握好?不断的进行写的训练。”

在这之前,我以为我知道写作是怎么回事,但其实我并不知道,我对写作有着认知偏差。我就是粥左罗说的“大多数”,把写作当作结果展示,而不是学习的过程。

所以,当我每次想要写作的时候,一想脑袋里的念头不足以支撑写一篇文章,写不够800字,我就干脆不下笔。

当我摆脱认知偏差后,我的写作练习才得以进行。我没有等到脑中成文才开始写,而是把发朋友圈、留言评论,赞叹美食,吐槽电影都当成写作,它们都是我思考的过程。虽然只有50字,100字,300字,没关系,写下来。

当我们在感叹自己知道这个道理、这个理论,却不去践行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知道这个道理吗?我对它的理解有没有认知偏差?

那我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认知偏差?如何摆脱自己的认知偏差呢?

都说当局者迷,我们很难摆脱现有的认知,直到接触一个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解释,才会知道当前的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未知总是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持续学习,通过书本知识,通过前辈分享,通过经验见识,用新的认知来打破旧的认知。

02.只停留在听,没有践行

当下定决心要学写作后,我找了不下10本教写作的书来看,记了很多笔记,说起写作方法来,我也能如数家珍。讽刺的是,我的写作练习总是断断续续。

我知道写作有很多好处,写作是我思考的过程。可我难免还是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让写作难以持续,自然也没有感受到写作带来的好处。

鉴于只靠自己的毅力,难以坚持写作,于是我加入了“死磕微写作小组”,在组织的监督下,每天必须写作。在这10天里,我平均每天写600~800字,“持续写”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惯性和问题,并能根据问题进行修改。

有两篇文章被点评官评为精选,虽然只是小小的反馈,但也激励了我继续写下去。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我开始持续写作了。

李笑来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很难想象那些说一件事好却不去做的人,因为当你去做这件好事时,就会发现有源源不断的好处随之而来,那你怎么还会停止做这件事呢?

行动会带来正向反馈,正向反馈会激励行动者,让行动者越发感觉这是一件对的事,并且持续做下去。

反之,如果一直没有行动,自然也没有好的结果,形成了负循环,只能哀叹“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当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一说,它就成了无数人想要达到的境界,知行合一何其难?不能速成,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能做的是持续学习和持续行动。持续学习,确保这个知是正确的;持续行动,让这个知带来进步。正循环形成了,我们会越来越靠近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