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2岁,谈过一次恋爱,感染艾滋”

“我,22岁,谈过一次恋爱,感染艾滋”


自己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

最近看了一份华东某市疾控中心早前的报告。

一名叫刘某的20岁男生,就读某985高校,成绩优秀,以排名前三的成绩被所在的专业录取。


但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因为生活和学业压力,他开始在网上“约炮”来减压麻痹自己,酒吧和KTV也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不过江湖上有句老话,“出来约,迟早是要还的,不是以这样的方式,就是以那样的方式。”

而这位刘同学,“还”的方式不可谓不凄惨。

一段时间后,他被检测出感染艾滋。

当刘某从医生口中得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是医生搞错了。


但事实由不得他不相信。


检测出艾滋病毒的刘某不得不接受两个现实。

1. 休学回家,接受亲戚邻居同学的异样目光。

2. 终生服用药物。


其实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

据2018年10月9日,第五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后称:

中国艾滋病患暴增,高校沦为重灾区。


2016年,人民网报道:

“南昌高校学生艾滋病例135例,7人死亡。”


2017年,三湘都市报报道:

“长沙岳麓区发现有106名学生感染艾滋。”


2018年网易行文报道:

“北京大学生艾滋病毒感染者达722例,男生比例高达98.48%!”


虽然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亲身体验,但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对HIV这三个字母都或多或少怀有一份恐惧。

不过老话说得好,“见树不见林”,对于艾滋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魔鬼,我们只看数字和统计数据是很容易的,只感受到它的危险也很容易。

难的是,看到这些数字背后的所有面孔。

年年今天想跟大家一起,来见见树林里那一棵一棵鲜活却被魔鬼缠身的树!


2


知乎有一个贴子:“被查出艾滋,我该怎么活下去?”

题主的情况是这样的,22岁的他前不久有过体检,在此之前也只有过一次性行为,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非常自信,所以他去学校献血。

但没过多久,他就接到献血中心的电话,告诉他血液不合格。

他疑惑地去了献血中心,当时医生就告诉他,HIV双试剂什么阳性,随后给了他几本艾滋病防治小册子,让他坐在旁边看。

无措地坐在那,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医生告诉他,血液可以由他们代交到疾控中心或者由他自己去,他没有犹豫,说自己去。


其实两天后,他都没有勇气去疾控中心。

他很害怕,相比疾病,他更害怕被人看不起。

最对不起的是父母,他们给了他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而他又给他们丢人了。

复习了一个学期的公务员,现在一切都是白费,马上毕业了,他不知道社会有没有他的容身处。

他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当然,这位同学最终还是去了疾控中心,并被确诊感染HIV。

而这位同学唯一的那次性生活,是和班上的一名女生。他满以为同学之间不用带套,没想到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


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不打算告诉父母,毕竟作为成年人要为自己负责。


上次去疾控中心领药,刚好是《我是药神》点映,我全程流泪看完。


影片中出场的病人和早晨领药的病友一样,都戴着厚厚的口罩。


不同的是他们害怕病菌,我们是害怕歧视。


每一个领艾滋病药的人都不会和人多交流,因为他们不过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每一个人的眼神都流露出一个信息: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公务员没有想过再去考。后来去新疆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特地在网上查过了,不会体检HIV这一项。


但我过去后刚适应那里的环境,体检通知还是下来了,竟然有HIV检测一项,我立马就跟校长打了辞职报告,说我不能胜任,离开了。


最舍不得的还是那些孩子们,是我不配当他们的老师。


现在凭着自己的专业,在一家私企上班,工资勉强够生活,也许这辈子就这样了。


“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本该在鬓角渐白的人嘴中听到的话,却从一个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嘴里说了出来。

有一种莫名的心疼,只是,除了一声叹息,又能怎么样呢?


3


小琳(化名)在高三时感染艾滋。

那是她的初恋男友,只发生过两次性关系,一次有套,一次无套。

都是19岁的学生,以为戴不戴套没什么。

加上当时太单纯,根本不知道这世上有性病这种东西,以为安全套只是用来避孕的……

但跟男友交往三个月后,小琳发现男友习惯性约炮,这才第一次恋爱,就遇到这种人,很是心塞。

于是,她删除了对方所有的联系方式,大学考去了别的城市,彻底失联。

后来在大学,上网时无意中接触到关于HIV的知识,越看越害怕,但又安慰自己,不会有那么巧的事,不然可以买彩票了。

后来她还是忍不住买了试纸测,发现两条杆,然后又去疾控中心测,结果出来了,阳性。

刚开始小琳接受不了,想到去死,但怕父母难过,她忍了下来。


浑浑噩噩地躺了三天,起来后该吃吃,该喝喝,按时吃药,隔三差五去健身,心态才慢慢变好了。



现在她的生活就是散步、旅游、读书、健身,偶尔心情不好感觉命运不公时,会找个安静的地方趴一会,或者逛逛超市买自己爱吃的东西,有时也喝点酒,然后好好睡上一觉。

小琳说这世上好人多,但也有坏人,你不能保证遇到的每个人都是好人,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洁身自好,谨慎恋爱,才是重中之重。


4


与上两位相比,男生小王无疑要幸运得多。

小王是一名男同,得艾滋的人是他的前男友。

两人刚认识时,他问过男友一些关于HIV的问题:你和以前的对象上床时戴不戴套?

男友回:我没跟对象上过床!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他问:如果得了艾滋病,我们要不要继续?

男友:当然得继续!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后来假期里同居,两人上床时,小王提出戴套,但男友拒绝戴套(这已经算是蓄意传播了)两人的感情瞬间冷淡了很多。

后来他发现男友劈腿,但是他没有立即发作,接着就在男友包里发现了HIV的药。

小王当时头皮一阵发麻,也没有生气的感觉,只是觉得男友挺可怜的,但是也很可恨。

两人随后分手!


小王说男友养了一条狗,真的当儿子养的,男友说过不会和别人结婚,也不会有孩子,每天虔诚地拜佛,但是药却不按时吃。

他爸妈家人也都不知道,之后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也不会和家人说,一个人和病毒做斗争,这个内心深处秘密的孤独感,只能用一辈子来处理了。

小王觉得,虽然感染HIV很可怜,但是自己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好在三个月后小王也去做了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算是虚惊一场。


5


在梁晓声的知青小说里,艾滋病被叫做“爱之病”。

在艾滋病还是稀奇舶来品的时候,染上该病是可以当作战绩炫耀的。

但现如今,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世纪之病。

艾滋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传染,没有可以根治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虽然几十年来,人们在对抗艾滋病毒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进步,然而它的感染人数却在以夸张的数字逐年增长。

中国艾滋病发病数,至2017年1月至10月已达46206例,是2010年全年发病数的近3倍。

到目前为止,艾滋病毒已造成全球超过3500万人死亡。


在写这篇稿子时,年年曾和朋友讨论艾滋病的相关问题。

朋友问我:如果你知道身边有人得了艾滋病,你会怎么想?你真的能做到不会道德审判他(她)么?

我说:我会觉得很不幸、很抱歉,不过疾病和道德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