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海 之 光 (1843年—1949年上海史人物誌)

吳淞口失守(之一)

上海名稱的變遷勾勒出城市的發展軌跡

上海城的崛起並且昂首挻胸站在世界名城前列,實在是一箇中國奇蹟。

縱觀上海城的發展歷史,從上海的名稱變遷中,我們就可以管窺到上海城的誕生和發展的粗略軌跡。

在那遙遠的遠古年代,現在我們所看見的上海還是一片茫茫大海,浪濤起伏,水波盪漾,一望無際。在她身後綿延千里的廣袤大地上,從青藏高原出發的長江,曲折蜿蜿,一路喧騰,直奔大海。它走得累了,就把沿途攜帶的大量泥沙丟棄在出海口,然後一頭扎入大海,融入到更寬廣的水域之中。那被拋棄的一層層泥沙,默默無語,在長年流逝的時光中一點點積累長大,它們朝下緩緩地把海水擠幹,朝上慢慢地隆起,最終把一片淺海演變成一大片陸地。

近年考古學者在青浦崧澤遺址、上海馬橋遺址、金山查山遺址等地,發掘出石斧、陶罐、玉鐲等不少古人遺留下來的文物。經過考證,它們分別屬於距今6000年到4000年的新石器時期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換言之,它們表明6000年前上海西部已經成陸,在如今的青浦地區,上海的先民已經在忙碌地栽種水稻,而現在美麗的浦東當年還沉睡在大海的懷抱裡。當然,如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市區,在6000年前還是水勢滔滔的一片汪洋。到了2000年前,上海東部地區就是如今的上海市區,成為可以行走的寬廣大地。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上海就這樣降臨到了人世間。

春華秋月,朝暉夕陰,上海在時光的流淌中發育成長。

時光流淌到商末周初,在今天閔行區馬橋鎮一帶已出現有村落。時光流淌到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上海成為越國的屬地,後來又併入楚國的版圖,傳說楚考烈王以戰國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黃歇為相,封其為春申君,於是,上海成為春申君封邑的一部分。黃浦江由於泥沙淤積,河床變得越來越高,導致江水常常氾濫成災,危害四周生活的百姓。春申君黃歇帶領百姓開浚黃浦江,高築堤壩,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福利。人們為了紀念他,將黃浦江改稱為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人們就以“申”代稱上海,上海有了第一個非正式名稱。

時光流淌到公元265年至420年的晉朝,上海臨水濱海的以捕魚為業的居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當時江流入海處稱之為“瀆”。這種捕魚工具廣泛使用於吳淞江即蘇州河下游一帶,人們將“扈”插入江水之中,潮來被浸於水中,潮退則露出,許多鱗光閃閃的魚兒隨著潮水而來,退潮時則被“扈”攔住。因此,當時這一帶地方被稱為“滬瀆”,“滬瀆”成為上海的代稱,梁朝留下的石像碑上就有“淞江之下,號曰滬瀆”的文字記載。後人將“滬瀆”簡稱為“滬”,上海有了別名:滬。

話說唐朝天寶十年即公元751年,中央政府在上海地區設立了華亭縣;到了北宋淳化二年即公元991年,因為吳淞江上游不斷淤積,水道不暢,外來船舶被迫停泊在吳淞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海浦位於如今外灘至十六鋪的黃浦江水面;南宋鹹淳三年,即公元1267年,政府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名為上海鎮。

時光流淌到元朝至元十四年即1277年,華亭縣升格為華亭府,第二年設置松江府,下轄華亭縣,其駐地就在如今的松江區。時光流淌到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即公元1291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正式設立上海縣,這是歷史上首次將上海設立為一個縣,它標誌著上海正式建城了,上海的“戶口簿”上有了堂堂正正的正式姓名:上海。

上海還有一個雅稱叫“雲間”,古代松江地區俗稱“雲間”,元朝明朝的松江畫派被稱為“雲間畫派”。雲間的名稱,給上海帶來一種超脫人間煙火的文化飄逸。

上海在時光的流淌漸漸成為一個人煙稠密的水上縣城,百舸爭流,千帆競渡,車載船裝,舳艫千里。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清朝政府在上海設立了海關,官署就設在上海縣城內。到了清朝乾隆、嘉慶年間,上海已經成為中國的貿易港口和漕糧運輸中心,被譽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1843年上海開埠前夕,上海縣城集聚著縣署、上海道臺府和江海關等衙門,政府色彩濃郁,權力部門聚集。這時,上海已經修建有城牆與護城河,縣城東門外的十六鋪地區更是街道繁密,大船小舟往來如梭。上海開埠前10年的1833年,上海縣城已經有12萬人口,擁有60餘條縱橫交錯的街道。

《上海縣誌》記載的上海修建城牆前的地圖

上海的名稱主要有“申”、“滬”、“上海”和“雲間”,另外還有滬江、滬濱、滬上、淞滬、春江、申江、海上和華亭等,林林總總,豐富多彩。

就在上海名稱的歷代演變期間,上海時光已經從春秋時期流淌到1843年上海開埠,流淌了2000多年,流過了春秋戰國,流過了影響深遠但卻短命的秦朝,流過了漢朝三國兩晉兩北朝,流過了隋朝唐朝宋朝,流過了元朝明朝,又流入了以殺人立國的清朝,上海也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一個交通便利的貿易港口和一個喧鬧的商埠,完成了一個從小漁村到中等規模縣城的華麗轉身。現在常有人說,上海開埠前是個小漁村,因而有了“從小漁村到大都市”的說法,那是看低了上海在開埠前的地位了。那時,上海在中國在世界的版圖上,已經不是一個炊煙裊裊的漁村,而是一個人煙稠密的濱海縣城,是一個交通發達的沿海貿易中轉口岸,當然其總體上還是一個以自給自足為主的大城鎮,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國際大都市,路途遙遠,前程茫茫。

中英《南京條約》 簽訂情景

就在此時,上海爆發了鴉片戰爭,它徹底改變了上海城的發展走向。歷史的鉅變,往往由某一歷史事件促成,而這一歷史事件的的發生往往由多種因素所造成,並且是一個長期積累的結果。

叩問歷史,導致鴉片戰爭爆發的因素在哪裡?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