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上下功夫“育”上有作为——我市为青年人才搭建发展广阔舞台

齐齐哈尔新闻网4月13日讯(记者 宋家兴)作为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有着鹤城的美誉。这里是装备制造基地、绿色食品之都、生态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潜力巨大。金属新材料、现代畜牧等12个重点产业蓬勃发展。城市投资吸引力位列全省第一、营商环境位列全省第二。

发展中的鹤城,求贤若渴。既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又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在完善人才政策、拓宽引才渠道、优化创业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用满满的“干货”与诚意搭建起人才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一批批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人才在这里集聚成长。

诚意满满广纳“八方贤才”

“名校优生”引进千人计划、选调生培养双百计划、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千人计划、基层见习岗位千人计划、企业见习千人计划、创新创业引领千人计划……

近年来,我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并配套制定42个实施细则,涵盖企业人才引进、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和管理、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名校优生”的实施,破解以往招聘人才工作中的难题,在编制、招聘方式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向优秀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敞开怀抱,只要学历达到要求,就可以报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中,黑龙江籍和齐齐哈尔籍学历相对放宽,让更多在外拼搏的人才可以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从2019年到2021年,我市每年都将通过‘名校优生’选聘不少于1000名优秀人才进入我市各基层事业单位。”市人才发展与服务中心副主任党福庆表示,聘用后,“名校优生”将直接列入我市人才储备库,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符合市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条件的,优先评聘本专业技术职务,不受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原北京小米公司产品经理王旭和原百度公司职员杨添淋,就被家乡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所吸引,放弃高薪被选聘到我市事业单位工作;原牡丹江师范学院辅导员王琦,受党政干部储备人选类岗位成长平台的吸引,辞职考取我市“名校优生”。

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展示出了鹤城对人才的诚意,吸引了大批人才来到鹤城。

厚爱有加助力“闪亮出彩”

对于青年人才,我市始终厚爱有加。不仅在“引”上下功夫,更是在“育”上有作为。

——试用期满、经考核表现优秀且符合条件的定向选调生,纳入优秀年轻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具备条件的提拔重用或破格使用;

——有计划安排“名校优生”锻炼,党政人才后备人选培养“名校优生”侧重到乡镇(街道)等基层一线摔打磨练,承担急、难、新工作任务;

——优先安排“名校优生”参加上级、行业、系统的各类培训;

——表现突出的“名校优生”,可参照省委选调生政策予以提拔,也可按照上级规定调任进入党政机关干部队伍……

通过放到基层锻炼、放到关键岗位考验、破除论资排辈选拔等一系列针对人才的培养政策,我市广大青年人才茁壮成长。如贾鸣燕、佟兴、蔺强等已被提拔为所在事业单位副科级职务,李文佳已调任到公务员队伍……

“我在这里安居、在这里乐业、在这里进步成长。这里为我提供了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为我搭建充满机遇的发展平台。”市档案馆(市委史志研究室)市情信息科副科长孟迪表示,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她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适宜环境下,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才学到了本领,发挥了才能。如今,他们多数人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业务骨干,在各自的岗位“闪亮出彩”。

宽阔臂膀呵护“展翅雏鹰”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有创业的梦想。但往往因为资金压力和没有头绪而压在心底。对此,鹤城在鼓励敢闯、敢试、敢创新的同时,展开宽阔的臂膀,承担风险给创新创业的青年提供圆梦机会。

——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对入驻公办众创空间创业的大学生,无偿提供不超过3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入驻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给予办公场所补贴、生活补贴。场所面积最高不超过30平方米,补贴标准为每月每平方米5元,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自主创业贷款额度最高为20万元,对于创业担保贷款给予全额贴息;

——建立了创业服务体系,对各类人员创业,在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

通过一系列创业政策的扶持和帮助,许多有着梦想的青年人圆了梦。齐齐哈尔函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冰就是其中之一。想起创业之初,工作人员帮她申请创业种子资金、提供免费场所、办理工商执照、解决税务问题、联系进货渠道、定期开展培训时,刘冰很是感慨:“多亏有了政府的帮助,我才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目前公司已经带动就业200多人,对未来发展我充满了信心。有想法的毕业学子们,可以选择鹤城,这里有很多好的政策,可以帮助我们创业,实现梦想。”

后方保障不负“拼搏汗水”

人才,既要引得进、用得好,更要留得住。为了让来到鹤城的人才享受到有温度的优厚政策,使其能够安心投身工作,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我市在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人才公寓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我市以政府引领、市场为主的方式积极推动人才公寓、创业公寓、青年公寓建设,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设、改造公寓共2000 套。目前,已有 77 套公寓陆续投入使用,48 套公寓分两期开始装修,第一期计划在6月底前完工。

优厚政策不仅仅是提供公寓,在公积金贷款方面也有着大力度的支持。“用人单位给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后,即可申请公积金贷款,不受公积金账户缴存余额限制,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市住房公积金经办中心信贷科科长李辉告诉记者,2019年政策出台到 2020 年 4 月初,共为 42 人发放贷款 598.5万元,最高一人贷了62万元。

此外,还对符合条件的定向选调生连续5年每月发放生活补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分别为2000元、1000元、500元),并在我市工作满5年后一次性兑现安家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分别为20万元、10万元、5万元)。

同时,我市还成立了市人才发展与服务中心,负责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具体工作。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专窗,确定 18 项人才专窗受理业务和帮助引导 11 项代办业务,实现了“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城同办、专员制督办、代办单位代办员代办”。

通过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提升对本地青年人才的凝聚力,也增加了外埠人才的吸引力。让有梦想、有追求的广大青年人才可以大展拳脚,尽情挥洒青春与汗水。

“我的青春和梦想在这里启航,鹤城的人才政策,解决了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我更有热情、更有动力建设第二故乡。”市职业服务中心帮扶救助部部长金春燕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