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我的家乡

图为大埔县高陂镇五家輋的“天上”

  自我懂事起,就对家乡那座叫“天上”的山墩非常好奇。它明明就是几亩田地,没有古刹、没有神像、更没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唯一让孩子们向往的是每年的重阳,因为那里地势高且宽阔又没有电线杆之类的阻挡,是放风筝的天然赛场。

  “上天打五家輋去”如果你在我家乡,听到这句话大可不必感到惊讶,这是一句真话。因为你要到“天上”去,必须经过五家輋。而每当外乡人问起“天上”的由来时,作为五家輋人却答不出所以然,只能干瞪眼。为什么叫“天上”呢?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的童年。

  随着年岁增长,求学和工作的环境由村到镇,到县,再到外地。领略了湖的宁静、河的奔放、海的博大、山的磅礴;曾驻足西岩山顶,看日出,日落;陶醉于满山的葱郁、惊讶过破土的种子。环顾大地,感受着这广袤神秘的大自然,而每一次碰撞,都会勾起我对“天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好奇心,那种好奇心就像烙印般,刻于心头!我曾无数次问过长者,也曾在梵文中找寻,甚至无数次奢望在睡梦中找到答案。说不定“天上”跟七仙女、牛郎、董永或者是得道的圣人有关。可惜不是!

  时光清浅,岁月阑珊,大自然速写了一段如梦似幻的流年,“天上”由种植水稻改为种茶,再改为现在种柚子。再后来柚田承包给外乡人。也许,那个外乡人并不知道有“上天打五家輋去”的说法。而老一辈人,特别是“上山下乡”插队过五家輋的知青们,他们早已返回城市,“天上”已鲜有人提起。

  “上天打五家輋去”这句话就像古老器皿带着一种神秘的光泽。“天上”又像是婀娜的女子,戴着面纱,舞步轻盈,身姿曼妙,而我就是那位倾慕于她的男子,在可遇不可及中魂牵梦绕……

  有一年春耕时,看到人们在田间劳作时的情景,突然顿悟,终于明白“天上”之所以叫“天上”的原因:五家輋的先人们因逃避祸难,流离迁徙,最终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开创基业,繁衍生息。其中就把“天上”这块本来是长满荆棘、灌木和杂草的山墩,以愚公移山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开垦,最终开垦出三大块各五亩左右的土地,再引帽山之泉水灌溉,荒芜的山墩成为耕耘的天地。田间灌满水,微风吹着水面,阳光下泛起鱼鳞般的微波,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因地势高且孤立,每一块田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置身田间,天空就在脚下,山下的屋舍炊烟袅袅。环顾四周,一座座山重峦叠嶂,心旷神怡,遐想连篇:人世间的美好莫过如此!

“天上”,“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