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抓住疫情下的改革机遇

新冠疫情已成为全球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势必将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给全球经济带来影响。

首先,在供给方面。各国经济发展与全球供应链的融合程度已较高,新冠疫情势必将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供给扰动。然而,当前的全球供应链依然是围绕发达经济体展开的分工体系,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独特地位是其他新兴经济体无法替代的。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长期来看,只要全球供应链没有出现系统性危机,就没理由认为这种供给冲击会带来持续的影响。

其次,在需求方面。新冠疫情对总需求冲击的判断还比较困难,市场预期也比较混乱,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各国的防疫抗疫理念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所采取的措施仍在不断变化之中。不同的防疫抗疫对策,带来对需求的冲击也会不同。从现有趋势看,防疫抗疫措施对总需求的抑制效应或将越来越强。

3月26日,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各方在加强国际合作、及时分享信息、保障医疗物资供应、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向世界传递出全球合力抗疫的积极信号。加强全球经济合作已时不我待。

反观国内。当前,中国仍处于经济转型期,增长潜力仍在,大量制度红利有待释放。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中国的宏观政策空间也是最大的。这些都是中国的潜在优势。近期,多个省份密集推出了体量庞大的投资计划。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势必会同网络、互联网、5G和云计算等“新基建”投资相关,这其中蕴含着的巨大改革红利值得关注。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暴露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短板,比如基层的公共卫生系统较为薄弱、供应链的部分关键环节缺失、社区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这些也都将是未来政策发力的主攻方向。建议能够在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政府投资,推动相关机制取得实质性改变,引入更多的投资、更多的竞争。

如果我们把握住了这些改革机遇,疫情之后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必将更有韧性和活力,在世界经济风云中驾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