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越有本事的人,越有這3個表現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他善詩能文,博覽經史。晉陽起兵後,投靠秦王李世民,積極出謀劃策,典管書記,選拔人才,成為秦王府得力謀士之一。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謀杜斷"。房玄齡的成功告訴我們:越有本事的人,越有這3個表現。

一、高瞻遠矚,未雨綢繆

房玄齡是一個有大志向之人,可是在李世民府上,按照當時的現實情況來看,很難有更大發展,因為李世民是一個秦王,李建成才是正式冊封的太子。但是房玄齡知道,以李世民的能力來說,取代李建成只是時間問題。

於是,在平時李世民的隊伍作戰時,很多人都喜歡在戰爭勝利之後掠奪錢財,房玄齡則十分高瞻遠矚,去籠絡賢才,每次都將一些賢能之士拉入李世民麾下。

這樣的房玄齡,不僅成就了李世民的霸業,而且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所以我們在平時,要學會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只有這樣抓住機會,實現理想。

二、低調做人,明哲保身

房玄齡自己有清楚認識,一是自己是"空降"到李世民那裡的,所以資歷不夠老,二是他也不是李家親戚,沒有請強大的背景和地位,因此房玄齡非常低調,他平時總是小心謹慎,不敢過分招搖過市,與其他人形成鮮明對比。比如當時的尉遲恭,就十分高調,敢打李世民的親戚李道宗,還有魏徵更是膽大,隨時把李世民罵得不敢說話,要是換一個皇帝,估計早就小命不保。

所以不管是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首先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不要盲目自大,只有學會低調做人,明哲保身,人生才不會翻船。

三、學會說話,促進成長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成功的人士都是知道如何說話的人,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話。

房玄齡有一次他想勸誡李世民要愛民如子,就去跟李世民一起講了很多關於隋朝皇帝楊廣的事情,李世民本來就對隋煬帝十分有意見,在聽完房玄齡的話之後,和房玄齡一直說了很多楊廣的錯事。房玄齡安靜聽完,最後只需要說一點總結即可,李世民將會明白房玄齡究竟是什麼意思。

說話是一門藝術,當給別人提意見的時候,並不是越直接越好,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候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