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迈向全球帝国的第一步——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

美西战争,又称西美战争

(英语:Spanish-American War,西班牙语:Guerra hispano-estadounidense),是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进而控制加勒比海而发动的战争。

西班牙帝国的衰落

西班牙帝国(西班牙语:Imperio Español)或西班牙殖民帝国(Imperio colonial español)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1790年其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被认为是领先于大英帝国的第一代日不落帝国(1492年-1975年)。

西班牙帝国国旗

西班牙帝国国徽

西班牙帝国疆域

西班牙本应能够恢复其帝国的余晖,但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却令它的愿望落空。

西班牙在19世纪第一个失去的主要海外领地,就是辽阔的西属路易斯安那领地。它一直向北方延伸至加拿大,是在1763年由法国割让而得来的。1800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按照秘密签订的《圣伊尔德丰索第三条约》夺回其统治权,并把它卖给美国(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

而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中,西班牙主力舰队被法军下令击毁,降低西班牙防御和维护其帝国的能力。另外,拿破仑大军在1808年入侵西班牙(详见半岛战争),有效切断西班牙与其帝国之连系。但其实,结束其内部纷争的是美洲。

“丘鲁卡之死”,关于特拉法加海战的油画

拿破仑于1803年将路易斯安那领地卖给美国,引起美国和西班牙的边界之争。

美利坚的崛起

1865年南北内战结束后,美国开启了重建时期,这段时期不仅是对南方的重建,更是扩大了国内市场,期间政府所执行的政策和措施影响了国家农业、工业、交通和教育各方面的发展。美国生产力迅速变革。1859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3.8%,到1889年工业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7.5%,食品、纺织、钢铁和木材等工业,作为美国的四大近代工业,占全国工业产值的54%。

美西战争的导火索

到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品的产量已大大超越国内需求,美国垄断资本家需要开展争夺海外殖民地。1895年,古巴与菲律宾的民众发生革命,开始反抗西班牙暴虐的统治,但官方进行残酷的军事镇压,又株连不少民众,波及美国侨民。消息传来,美国人相当愤慨,又加上美国政府觊觎加勒比海已久,情势紧张。

美国政府派军舰缅因号至古巴保护侨民,却在1898年2月15日于

哈瓦那近海爆炸沉没。爆炸的威力巨大,几乎炸掉前侧三分之一的船体,其余的残骸迅速沉入海面。此事件造成266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士兵,爆炸时全舰军官几乎都在舰上,只有两名军官在岸上。对此次爆炸事件的起因及经过至今没有明确的调查结果,但在当时美方认定是西班牙所为,并授意新闻媒体煽动,激起美国报刊强烈反弹和国内民众的愤怒。

缅因号驶入哈瓦那港

沉没中的缅因号

1898年3月27日,美国通过驻西班牙公使,提出要求西班牙在古巴停火和取消集中营等条件。西班牙为了避免对美作战,于4月9日宣布休战。但美国国会发布决议:“承认古巴独立,要求西班牙军队撤出古巴。同时授予总统使用武力的权力,并宣告美国无意兼并古巴。”4月22日,美国海军封锁古巴港口。诺希维尔号军舰捕获到一艘西班牙商船。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国宣战,美国于次日宣战。

战争在古巴波多黎各吕宋同时进行。开战后,美海军部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后来的美国总统,俗称“老罗斯福”)辞去职位,组建志愿军第一志愿骑兵团前往参战。

在古巴

美国早就为战争做好了准备。美国已经建立了一支号称世界第三的强大舰队,部署在世界各战略要点上,其中驻香港的亚洲舰队早已升火待发。国会已征兵20万,并拥有速射野战炮、电报、电话等先进装备。反之,西班牙毫无准备,在古巴的20万西军只有1.2万人能打仗,其余多是老弱病残。海军仅有一些旧式木壳军舰。在菲律宾也只有4.2万人的军队,而且西班牙政局一片混乱,军政界人士普遍认为同美国作战没有获胜希望。

在古巴,美军打着“帮助古巴独立”的旗号计划从圣地亚哥港登陆。但西班牙军在此地部署了严密的防线,使美军无法登陆,只好封锁港口。6月10日,美军陆战队从关塔那摩湾强行登陆,但遭到西班牙军队的顽强阻击。6月底,防线被突破,美军成功登陆。老罗斯福率第一志愿骑兵团(即莽骑兵)节节获胜,击败了西班牙在古巴的陆军一部。7月1日,美军攻占圣地亚哥东北部和东部的据点埃尔卡纳和圣胡安,对圣地亚哥港形成包围之势,从而让战争的陆上形势对美国有利。7月3日,西班牙海军上将帕斯夸尔·塞韦拉指挥的加勒比海舰队试图冲破美军的封锁,但在古巴圣地亚哥海战中被美军彻底摧毁。7月17日,圣地亚哥市向谢夫特将军投降。

西班牙漫画讽刺美国对古巴的行为:渴望领土的山姆大叔

在菲律宾

在吕宋,美国海军准将乔治·杜威的舰队在马尼拉湾海战中大获全胜,马尼拉港被封锁,西班牙失去在太平洋的制海权。8月13日,美军在菲律宾起义军的配合下占领菲律宾马尼拉。同时,从香港出发的美国舰队歼灭了驻守在菲律宾马尼拉港的西班牙舰队。两国于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签订《巴黎和约》。根据和约,西班牙完全放弃古巴,割让波多黎各和关岛等原殖民地给美国,西班牙自此完全丧失美洲殖民地。此外,西班牙须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把吕宋(菲律宾)卖给美国。

签订《巴黎和约》

菲律宾革命中人民一直期望可以脱离西班牙独立,美国也支持菲律宾人民发起民族独立战争。菲律宾起义军协助美军打败西班牙后,美国以2000万美元得到菲律宾的主权引发菲律宾人民的不满和抗拒。1899年2月4日,美国对菲律宾革命军发动袭击,次日,菲律宾第一共和国向美国宣战引发美菲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菲律宾沦为美国的殖民地。

马尼拉外的菲律宾士兵

1898年,美国士兵在桥上守卫。

暴行

美军暴行

因为在萨马岛游击战惨败而愤怒,贾可布·H·史密斯将军对当地居民进行格杀勿论的攻击以作为报复。他的命令——“杀掉所有十岁以上的人”——成为了1902年5月5日《纽约新闻报》的漫画标题。星条旗展开在美国国徽上,而秃鹰代替了白头鹰。副标题写道:“他们是罪犯,因为比我们占领菲律宾早十年出生”。史密斯最终被美国军方送上军事法庭而勒令退休。

美国方面对乡村的攻击通常包括使整个村庄都被烧毁的焦土策略、水刑的折磨和把村民押送进“保护区”。1901年11月,费城公众记事报的马尼拉通讯员报道:“这次战争并非不流血,而是一场讽刺的交战;我们的人变得残酷无情,杀害男人、女人、儿童、囚犯、俘虏、叛乱分子以及10岁以上有嫌疑的少年,菲律宾人只比狗好一点点的观念盛行一时……”

菲律宾人的死亡人数始终是个争论议题。1908年,曼纽尔·阿瑞兰诺·雷蒙多(Manuel Arellano Remondo)在《菲律宾群岛普通地理》写道:“在1895年到1900年的五年之间,由于战争因素导致人口锐减。在第一次暴乱开始时,人口估计为9,000,000人,而现在(1908年),群岛上的居民人数不超过8,000,000人。约翰·M·盖兹(John M. Gates)估计至少34,000名菲律宾军人被杀,另外有将近200,000个平民死亡,大部分肇因于霍乱疫情。菲律宾历史学家小圣胡安则主张有140万菲律宾人在战争中死亡,构成了美国方面的种族灭绝行为。

扩张

美国的领土扩张性质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19世纪领土扩张:

19世纪时,美国国内的政治开始流行“天定命运论”认为美国人民是“天选之民”必须要扩张领土与势力。在美国的扩张主义思潮领导下,美国以新的共和国的理想,发起朝西边广阔无际的原野拓展运动。美国攻灭印第安人土地,从1803年至1848年,美国的面积比成立时几乎扩大三倍,在“路易西安纳购地”之前便已深入内陆。1812年,美国为了并吞英国殖民地加拿大爆发了1812年战争,但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民众强化了控制北美洲大陆的理想。1848年美国攻入墨西哥首都,彻底赢得美墨战争,墨西哥不光承认德克萨斯并入美国,也割让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一半的领土给美国。

南北战争后的海外扩张:

南北战争后,美国政府鼓励民众向西移民,还鼓励修筑铁路,连接西部至经济较发达的东岸地区,带给美洲原住民更多冲突。1890年,美国屠杀印弟安苏族人不久后所有的土著都被赶进保留地。在美国本土安稳之后,美国成功占领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发动美西战争胜利后吞并波多黎各等西班牙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又在美菲战争获得菲律宾等海外殖民地,使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列强之一。

20世纪后的美国:

与欧洲列强国家不同,美国本身拥有广大的国土及丰沛的资源,并不需要透过海外殖民地扩张来满足本国的经济发展。美利坚殖民地所着眼的,多半是基于军事战略的理由,而非掠夺殖民地的原物料或发展热带栽培业等经济理由。

古巴和波多黎各作为加勒比海的要地,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实际上控制了加勒比海,古巴成为美国向南美发展的一个跳板。而菲律宾原是西班牙美洲与东亚贸易的中转站,也是一个通往东亚大陆的跳板。美西战争首次以强硬的方式公开向世界宣告了美国的崛起。战后美国陆续占有了关岛、萨摩亚等地,初步建立了一个海外殖民体系。

古巴和波多黎各作为加勒比海的要地,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实际上控制了加勒比海,古巴成为美国向南美发展的一个跳板。而菲律宾原是西班牙美洲与东亚贸易的中转站,也是一个通往东亚大陆的跳板。美西战争首次以强硬的方式公开向世界宣告了美国的崛起。战后美国陆续占有了关岛、萨摩亚等地,初步建立了一个海外殖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