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记疫 《能量》

4月8日 London 阴

院子里有株向日葵。

花期时总冲着太阳的方向,昂着头坚定而舒展。

我希望今年夏季再盛开的时候,疫情可以过去。

昨夜,说是有全年罕见的超大月亮,还是粉红的。在西方,人们总会把四月份的满月称为“粉月”。是离地球最近的超级满月,因此全年度最大也最亮。

当时我都躺下了。想了想又披上衣服下了楼。

本想出张大片。发现即便工具,技术好,但照出的往往也多打了折扣。图像记得下形状,却传递不出心情。

这也好,有回忆。

还好有回忆。尽管多是美化的,回忆就是滤镜。在无数次想起之后,说出的都是美的,呈现的都是印象,而非影像。

那美好的东西,不如就在灵魂深处。再去看再回忆,其实都是物件传递的能量在起作用,给的暗示。这世间不论有形或无形的物体都是一种能量的表现。能量守恒,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销毁,这也是经过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人印证过的事实。

整个宇宙就是能量的一种呈现。自古人们就爱仰望星空,探索无尽浩瀚宇宙的奥妙,寻那暗夜深处的光。光是一种能量,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才有,有多强的光,就意味着多高的能量。

生命,也是分波段的。你是什么样能量频率的人,你就能跟怎样能量频率的人在一起,当这两种能量频率越来越接近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的缘份就会产生。

真正决定我们生命等级的,与金钱、地位、物质无关,而是与我们的能量有关,能量是能够承载的心量。

有很多人虽然拥有财富地位,但内心仍旧空虚,没有安全感。人生的一切得失祸福,只不过是生命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进行转换的一种现象。

要想维持能量,就要关注我们给了多少,而不是关注我们获得了多少。

宇宙是台无比精密的精算器。你付出的任何东西,最后都会以各种形式回到你的身边。

分享个有关太阳的故事。

当年尧做皇帝的时候,舜就在他旁边辅佐他。

有天,尧跟舜说:“我一直想把宗、脍、胥敖这三个小国给灭了,每次上朝的时候一想到这几个小国还没灭掉,心里就觉得不舒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舜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好像生存在蓬蒿艾草之中,您何必放心不下?过去听说有十个太阳一同升起,普照万物,更何况大道的光辉更胜过太阳。”

舜真正想说的其实是:“您多大的人物啊,还为这点儿小事烦恼?您是与大道同齐的人,您就像是同时拥有十个太阳的能量场一样的人,怎么会为这点儿小事而烦恼呢?”

……

我们的烦恼多源自内在拥有的能量不够。格局和所处盘子的大小,决定心量能力的大小。

疫情发生,有多少之前天大的事儿都变得不那么纠结了。大家都在反思,总结。这是外在环境对内在起作用的结果。

生命的长度,是看活的时间;生命的高度,是看问题的维度;生命的宽度,是能否看到事物的另一面;生命的密度,就是感知事物的细腻和丰富程度。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心是静的,灵是动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灵,就意味着自己走不进自己的内心。人拥有的能量大小是和他的心量完全成正比的,心量有多大,吸取的能量就会有多大,能量越大,能力就越强,就可以传递给他人多强。

同样知识的传递,若没有能量作为后盾,就只是资讯,没有生命力的。

知识不等同于智慧。也并不是说读到的越多就明白的越多。

知识是自我,而智慧则是自我的消失。

知识得于学习,智慧是种境界,它是学不来的。

智慧其实也是种能量,而且是高级的、看不见的能量。这就是伟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为什么他们做事就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内心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心念一动,会调动大量的能量来帮助他完成所要完成的事业。

最近在伦敦爱素读书会每周四线上阅读时间,我带领大家重温经典时,时常会为书海中闪亮的智慧所感叹。

感叹我们之前没有好好重视,现在有时间也未必能坚持。万物相通,这又何常不像是对待病毒态度的由大意到重视的转变过程。

一个人生病了,就会虚弱,耗能。休息好,治愈的过程就是能量增强的过程,这是有形的肉体附能层面的。

能量其实是不分正负的。它有强弱,大小之分。现在社会的考量,能量比能力重要。

我常观察周围的人,发现有些人总是情绪饱满,多久看都是状态不错,做事有条理又从容,年纪不大却非常安静。

还有些德高望重的长者,就是什么都不说都不做,也愿意和他(她)呆着,很愉悦舒服。好像充好电的电宝,永动机,源源不断的为别人输送电量,蓄能,就是这个道理。

能量的积蓄决定心走多远。那么怎样获取能量?

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是,真正懂得养生的人,会把自己的情绪修炼到像块镜子一样干净。

一、干净是种能量。

食物素净,圈子简单,情绪稳定。

因为不复杂,所以不内耗。在疫情安排好时间整理书籍,笔记。进行断舍离,清理居家空间。要知道物体能量散发不同的干扰,很大程度影响人的情绪。乔布斯家里干净简单聚能。

二、谦卑是种能量。

唯有谦卑放空,才有再被填补缩小差距的可能。真正的强者从不自夸与彰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行到了,自有成全。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能量俱足,无需以虚名衬托。与其送出一张印制精美、堆砌着众多华丽头衔的物质名片,不如强大自己的内心力量,打造一张属于自己的精神名片。真正的伟人不是因为他们认识了谁,也不是自己的财势名利成为了谁。被久久惦念的能被称为伟大的一定是因为利用自身拥有的能量去影响了谁,温暖了谁,帮助多少人成为了谁。

都说疫情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不仅是社会的运行,企业的模式,自然的环境,交往的状态,还有看世界的心境,生活的标准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之前觉得焦虑的事,发现没那么严重。之前计较纠结睡不着的,在生死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刚刚驻守在医院门外的记者报道,在重症监护室的英国首相约翰逊的病情好转,能从病床上坐起来与大夫聊天,英国人民松了一口气。

活着,健康的活着。爱的人都在,想的人能见———成为多少人疫情之后,人们当下的希望。

这是2020年前100天的总结。

在武汉解封之日的今天,也是伦敦单日死亡近千人的时刻。英国决定继续延长戒严的日期。

今晚BBC做了期节目,采访武汉市民这封城两个月的有什么特别的难忘经历及分享的感受。

有个姑娘说的好,现在伦敦人如同封城之始的武汉。紧张恐慌是常态,但很快就会适应,因为有来自各方的救助;利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希望武汉的经验能够让英国少牺牲些人;只有全球都好起来,我们才能真好起来……

2020年的这个春天不同寻常,来得比往年都晚。但依旧有复活的节日,有满月有春花。英国与中国经历着的疫情事件让我有机会同时有不同的体验。

我每天都有不同的感触心得,才有了这篇篇伦敦记疫。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及读者的关心与问候,让我感受到不一般的能量。

伦敦有很多志愿者每天默默地做着了不起的事情。我也尽可能坚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抱薪取暖,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的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来传递:“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张晓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