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中國戰場上的日本皇族:爺爺臺灣被炸死,孫子張家口被砸死

1895年3月,腐敗無能的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慘敗,與日本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將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等島嶼割讓給日本,並賠償白銀2億兩。


清政府割讓臺灣的做法遭到了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全國百姓的反對,尤其是臺灣民眾更是喊出了“臺民唯集萬眾御之,願人人戰死而失臺,絕不願拱手而讓臺!”臺灣百姓在進士丘逢甲和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人的領導下,組織在臺灣的清軍和鄉勇積極備戰。

當時日本為了侵佔臺灣派出了兩支部隊,一支由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率領的直屬部隊,另一支由與明治天皇爭奪皇位的堂弟,時任陸軍中將的北白宮能久親王帶領的近衛師團。


北白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共有官兵1.5萬人,常駐東京,屬於日本天皇的御林軍。當時北白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仗著自己武器先進,自在高雄澳底登陸以後便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根本沒把守衛的清兵放在眼裡。確實北白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初期勢如破竹,很快便攻佔了臺北和新竹。

但在1895年6月22日,北白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攻下新竹城後,一路順風順水的日軍遭到了臺灣軍民意想不到的頑強抵抗。

近衛師團在新竹大甲溪遭到了黑旗軍和當地民眾組成的義軍的拼死抵抗,日軍在付出了極大傷亡後始終無法渡河。

8月26日,作為師團長的北白宮能久親王在大甲溪進行前線巡察時,在遭黑旗軍發現後進行了猛烈槍擊,他騎著的馬匹被當場擊斃,本人也中彈受傷,在部下拼死掩護下才狼狽而退。

10月11日,近衛師團開始攻打嘉義,臺灣義軍在城外埋設地雷,誘敵深入,炸死數百日軍。日軍在撤退過程中,中途遭到了義軍的設伏伏擊,一顆炮彈正好在北白宮能久親王的身邊爆炸。這名日本皇族中將身受重傷,不久開始傷口惡化,10月28日便一命嗚呼了。北白宮能久親王也成為了日本首位在侵略戰爭中被打死的皇族。

北白宮能久親王死後,日軍展開了大規模屠殺報復,數千人被殺。日本人還於1901年在臺北圓山建立了一座臺灣神社,將北白宮能久親王作為神來祭祀。1944年因飛機失事撞上而被徹底毀滅。

抗戰勝利後,曾有人提議在此舊址上修建忠烈祠,但沒有獲得批准。1952年這裡建成了臺灣著名的圓山飯店。

北白宮能久親王死後45年,1940年他30歲的孫子,時任日軍陸軍炮兵大尉的北白川宮永久王也死在了侵略中國的過程中。


北白川宮永久王出生於1910年2月19日,他的父親北白川宮成久親王是北白宮能久親王的長子。

1940年9月4日,作為日本裕仁天皇堂弟的北白川宮永久王在張家口觀看日軍演習。11時20分左右,一架日軍飛機正在準備降落過程中,突然失去控制。站在空地上原本正在為日軍演習鼓掌的北白川宮永久王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突然墜落的飛機砸個正著。周圍的日軍趕緊上前進行搶救,好不容易將被已經血肉模糊的北白川宮永久王從飛機殘骸裡救了出來,但已經全身多處重傷。拖到晚上19時20分北白川宮永久王也追隨在臺灣被打死的爺爺,一起去修羅地獄還債去了。


北白川宮永久王被日軍自己的飛機的砸死,不但死得極為窩囊,而且也無法彰顯日本皇族的“威武”,於是日軍對外謊稱北白川宮永久王是在轉戰各地中光榮戰死。

9月6日,北白川宮永久王的遺體被運回日本國內,日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靈柩奉迎和全國追悼儀式。


同樣在當時的偽蒙疆政府,將北白川宮永久王作為了蒙疆神社的主祭神行列,還修建了一座忠靈塔。名為“北白川宮永久王戰績碑”。當時的偽蒙疆政府和日軍要求百姓經過這裡的時候,都必須鞠躬致敬,並進行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