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突破常规尺度的幼女性侵电影 照进现实 到底还有多少“养父”

道貌岸然: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



不想过多再介绍,太过愤怒,也不信现在还会有人不知道这件事。

几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嘉年华》,至今都觉得这部电影值得每个人看一遍。

别再说不敢看了。



2017年上映的电影《嘉年华》在豆瓣评分8.2。



影片讲述的是小米、小文、小新三位未成年少女所经历的社会险恶与成长困惑。



16岁的小米是一家海边酒店打黑工的服务员。



12岁的小文和小新是一所学校的小学生。



一天深夜,小文和同学小新因为唱歌唱得太晚了,不敢回家,怕家长打。

被小新的干爹带到了小米所在的酒店开了房。

进行了性侵。



12岁的年纪也许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直到第二天上学,小文因为气不过同学偷拍自己而争夺手机,倒地不起。

腿间的淤青让前来制止打架的老师发现并通知了家长。

带去医院做了检查,这才让整件事的真相浮出水面。



原来带着小文和小新去酒店开房的“干爹”是小新父亲的老上级刘会长。

小新父亲为了巴结刘会长,让自己的女儿认“干爹”。

这才酿造了小文和小新的悲剧。

弱小无助的小文,听着大人之间的争吵。

12岁的她在承受着本不该她承受的痛苦。


而好友小新却对两人的遭遇一概不知。


父母离异,小文被判给妈妈,因为忙长时间不管她。

小文的妈妈遇到自己的女儿被性侵,把所有的错都归到了小文身上。

剪掉小文的长发,丢掉小文最喜欢的长裙,小文恨她的妈妈。

毁掉了妈妈所有的化妆品去找了爸爸。


而同时被性侵的小新,因为父母关系,告诉她没有事发生。

所以小新以为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



一起幼女性侵案件,把当时的警察、医生、父母、律师的态度都用电影的手段刻画了出来。

警察:被会长收买,刻意拖延办案进度。

一次又一次的让小文回忆案发经过。


医生:两次给小文检查,结果却截然不同。

第一次说她是被性侵了,第二次在媒体面前却说没有。



小新的父母:签下不追究协议,不告诉女儿真相。

劝说小文的父亲也接受刘会长的“道歉”。



小文的父亲:因为离异给小文带来的痛苦而自责

坚持要为女儿讨回公道。



律师:应该是剧中除去小文的父亲以外,存有良知,愿意寻求真相的正常人了。

当律师把小米偷拍的视频交给警察时,警察和律师之间的对话。

警察:郝律师,干这行多久了?

律师:十几年了,怎么?

警察:都是这类案子啊?没想做点别的。

律师:这类案子需要做。


《嘉年华》这部电影的导演文晏,从女性视角出发,揭露了现实社会问题。

小文和小新同时被性侵,双方父母的态度、教育方式完全不同。

这也促使让小新和小文可能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心创伤。

这部电影开拍前,导演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告诉导演,在他们接触到的人里大多都是成年人。

但是这些成年人是幼年的时候受到过侵害。

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家人的做法都是让他们忘记。

但是当他们成年时面对谈恋爱、婚姻,童年的创伤往往会影响到他们。

我们可以从小文和小新父母的态度上看到。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太重要了。

小米同样作为一位未成年人,应该上学的年纪,却出来打黑工,为了留在这所城市而去敲诈。



而作为案件的主要罪犯:刘会长,一直没有露正脸。

属于一个隐藏人物,他控制着警察改变着医生的诊断结果。

这样的人物叙述,让人感受到了那股暗处的可怕,恶魔真的在人间。

只是你没有遇到的时候,就会觉得夸张而认为故事纯属虚构。



《嘉年华》这部电影导演文晏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些困境没有因为一个案件就解决、停止、结束。”

改变是每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考虑自己在这个社会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能做什么去帮助这个社会。

因为太多的失职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影片结尾一直是很多人争议的点。

广播里:刘会长、警察、医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揭露真相的小米,偷回电瓶车,开在公路上。

她喜欢的玛丽莲梦露被车载着行驶在她的前方,

小米做出了一个选择,哪怕未来是未知的,她也选择要走。



广播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我们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广播,每天都有这样的小文、小米,还有那些道貌岸然的刘会长。

有些电影来源于生活,让我们真正意义上去认知生活,探讨人性。


END

我是 ,期待和你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