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即是巅峰,好看刺激有内涵的新片可不多!

紧张。

惊心动魄。


这样的词汇充分贴合铺子看完这部戛纳得奖影片后的心情。


节奏紧凑。


扣人心弦。


区别于通常以为的慢节奏戛纳系影片。


它,不仅有内涵,还好看


《悲惨世界》

Les misérables



不要误会。


此《悲惨世界》,非彼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


该片作为导演拉吉·利的长片处女作,不仅一举杀入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赢得评审团奖。


还冲出《燃烧女子的肖像》等一众佳片的重围,代表法国入围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提名。


近来也登上豆瓣一周口碑电影榜 Top 2


可惜新人导演,又未引进,导致国内关注度有限。


但,不要错过,冷门佳片说的就是它!



法国媒体毫不吝啬对它的褒奖。


《电影手册》用沸腾、灼热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它,并将其纳入去年的十佳之一。


是的,沸腾。


片头伊始就是18年世界杯法国决赛夺冠的场面


戴高乐广场人潮涌动,胜利的喜悦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所分享。


法国人、移民、白人、有色人种……所有的身份芥蒂都被抛开了。


影片的主人公之一,伊萨,也披着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朋友融入了鼎沸的人群中。



随后片名浮现,正片开始。


其乐融融的气氛逐渐散去。


观众随着主角鲁兹去到了法国郊外的一个移民社区。


他是当地警局新上任的巡警。


迎接他的是两名即将共事的同事克里斯与格瓦达


还有,冲突。


接二连三的冲突。



冲突的重要导火索之一,是鲁兹的同事克里斯。

这个外号“粉猪”,自大、冲动、口吐黄腔的种族主义白人警察像一个行走的打火石,走哪儿哪滋火星。



他违规执法,查到少女吸烟便借机羞辱。


被旁人拍下就砸了对方手机。


像极了热搜上仗势欺人激起民愤的城管。



还强逮小孩问话。



无搜查令准备闯民宅......


总之不说是警察简直让人以为是地痞流氓。



另一个冲突导火索是片头露过脸的角色——伊萨。


一个非裔小男孩。


伊萨制造的冲突是熊孩子式的。


他偷了一袋鸡。


被抓到警局,气得他爸抡起拖鞋就扔向他。



但他跟真正意义上的坏人还是有差别。


因为他不图物质。


偷鸡,仅仅是为了玩一下。


后来他还偷了只马戏团的小狮子。


也因此卷起了社区的风暴。



幼狮被偷的马戏团老板佐罗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


发现幼狮被偷后,他操着武器。


带着人马。


直冲市长办事处,逼迫日常跟孩子往来密切的市长团队交出幼狮。


市长也像个帮派头儿。


双方互喷脏话。


眼见争端一触即发,巡逻警察来了。


一场打斗得以制止,但也被要求一天内找回幼狮。



接下来便是追踪戏码。


从哪入手?


从互联网。


“因为他们都是些弱智,屁大点事都要去网上秀一秀。”


克里斯如是说。



而后果真在Instagram上刷到了伊萨跟小狮子的合影。



对伊萨的追捕由此即刻提上行程。


一行人从足球场穿坪过巷,最终在楼与楼之间的空地拦住了他。


伊萨的朋友群也尾随到场。


警察与孩子的对峙一触即发。



没有任何言语谈判。


双方即刻进入攻守状态。


场面一片混乱。


先前在牵制其他小孩的过程中不慎让刺眼喷雾进了眼睛的格瓦达此时突然爆发,用橡皮子弹枪开了一枪。


不料刚好击中从鲁兹手里挣脱的伊萨。


警察开枪打了小孩。


并且,这一切正被一个玩无人机的孩子巴兹拍了下来。



橡皮子弹枪未造成致命伤害,伊萨尚有呼吸。


鲁兹掏出手机意图送医,却被克里斯制止。


只因为一旦让人知道警察开枪打伤小孩必然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波。


人命当前克里斯却武断要求私了这件事。


比起孩子的安危他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前途。



由此,整个社区的权利关系网浮出水面。


警察,市长团队乃至毒贩闻讯都在找寻找无人机的主人巴兹。


有人是为了确保视频不被公开;


有人则为了利用视频除掉警察。


巴兹甩开警察躲到了穆斯林兄弟会的餐厅。


所有势力尾随赶来。


为索要视频卡,打火石克里斯不出意料地冒了一次火。


然而他的怒火却只显得一无是处。


好在更守礼的鲁兹出面请求与穆斯林的精神领袖萨拉赫单独谈判。



谈判中,鲁兹提到了2005年发生在法国的那场暴乱。


在那个事件中,两个青少年藏在一个无名电力变电站逃离警察是触电身亡。


由此而来的三周愤怒中,政府大楼和汽车被烧毁,3人被杀,导致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数千人被捕。


它还导致了更严格的反移民措施。


鲁兹借此希望说服萨拉赫引起暴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是的。

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但愤怒的积压却是一颗定时炸弹。


萨拉赫把视频卡给了鲁兹。


而后归还幼狮被带往道歉的伊萨却又遭了一顿羞辱。


那个不好惹的马戏团老板佐罗推着伊萨带进大狮子笼。


狮子发威伊萨吓得小便失禁。


警察更是拔枪对准猛兽,发了狂地让佐罗立马放伊萨出来。


短暂的示威恐吓让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而这,就是整个社区的处事方式。


无法无天。


蔑视一切。



就此,仇恨的种子已然埋下。


暗流涌动。


危机四伏。



次日,在警察受了一番挑衅后,伊萨现身。


带着他因枪伤而毁容的脸朝警察点了一只炮。


恼羞成怒者追捕肇事者。


不料却落入了他们的巢穴。



昏暗破旧的楼道里,上有埋伏,下有“追兵”。


警方三人进退两难。


金属重物不断自楼上滚落。


楼下成群的黑衣蒙面少年持棍点火。


擦枪走火已成必然。



市长现身大怒,“黑衣人”们无人敢动,却在伊萨给了市长一棍后,群起攻打市长。


暴乱升级。


支援警员驱车赶往,亦遭围攻。



局势已至白热化。


克里斯眼部负伤,巡警三人困于楼道一角。


伊萨手拿点过火的酒瓶出现在近三人的楼梯上。


燃烧瓶一旦扔下,火烧身,不死亦重伤。


命悬一线,鲁兹恳请伊萨停手,却也不得不举枪自卫。


有那么一刹那,伊萨神情透着迟疑。


因为这个新人警察是整场事件中唯一闪现的良善——


他第一时间准备送伊萨就医;


他在追踪巴兹的夹缝中买药给伊萨处理伤口;


他不惜掏枪解救怒狮跟前的伊萨。


然而正片却终结在了这个警察与移民对峙的画面。



“我的朋友们,记住这一点,


从来没有坏的庄稼或坏的人。


只有坏的种植者。”


片尾,维克多·雨果的话出现在漆黑的画面上。


一语将观众从追逐打斗拉回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反思。


悬念变得不再重要。



将惊险刺激的叙事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是许多法国媒体对这部影片的褒奖。


惊险刺激的叙事体现在在影片的节奏、情节推进上。


而社会现实问题的体现则在于题材。


该片立足于欧洲当下的热门话题——


难民。



这些年欧洲多国出于责任及人道主义接纳了一些来自中东北非动荡地区的民众。


但由于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以及经济、公共安全等现实考量,一些当地民众对难民移民怀有恐惧、偏见乃至敌意。


比较极端地,就像片中的克里斯一样,是种族、民族主义者。


他认为这些人落后、蛮荒,会在言行上侮辱、敌对难民移民。


当然,偏见和敌意也不是单方面的,移民对警察也怀恨在心。


这一点从片中一个刑满释放出来的移民Rap便能充分感受到。

(Rap内容见下图)



这种互相的敌意正是片中暴乱发生的导火索。


整个街区几乎时刻充斥着不安的因子。


不武装自己就得不到对方的尊重。


然而,以暴制暴又得到了什么呢?


从片中看,得到的是更大的暴力与悲剧



该片在法国取得如此关注亦有其现实原因。


过去巴黎市中心发生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加剧了隔阂,安保政策更趋强硬。


同时也暴露了法国移民融入问题处理不善,导致边缘化群体出现极端化的隐患。


被排挤的穆斯林生活艰难,未来没有出路。

无望的处境挤压着这些人,敌对只会加剧把他们引向了又一轮暴力。


暴力不仅仅是身体的。


也是言语和心灵的。


雨果那句话,“从来没有坏的庄稼或坏的人。只有坏的种植者。


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敌意永远是罪恶的燃料。


它从一粒火星燃成整片熊熊大火。


透过火光,最终显现的只会是人形背后的野蛮、残忍和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