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聲再會吧!上海唯一的一條“騎樓”風貌馬路要顛覆重塑!我們惦念的上海風味會淡去嗎?

在我們所熱愛的城市裡,

總有些事物的存在,本身便足夠美好~

那些形形色色的老馬路上,

承載著老上海人過往記憶的老建築,

有些在變得越來越模糊,

但有些卻也在城市更新中,

將上海風味傳揚著,升級著~

讓更多的新上海人瞭解這座大家所深愛的城市!

有些建築,有些馬路,可能並沒有那麼知名,

但總有一些特別吸引人的點,讓人念念不忘~

比如金陵東路~

它雖沒有南京路、淮海路那麼有名,

也沒有武康路、桃江路那麼有情調。

但如果要比建築風格的獨特性,

金陵東路卻獨樹一幟!

因為金陵東路的騎樓,

是上海唯一成規模的沿街騎樓~

這裡馬路兩側的騎樓外廊,

更是構成了一道寬敞高大的“風雨長廊”!

眼下,它也要迎來更新啦~

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

它的那些事兒~

在上海市中心的眾多馬路中,金陵東路因其是上海唯一一條“騎樓”風貌馬路,而成為了獨樹一幟的存在。

如今,隨著金陵東路北側(寶興裡)舊改項目的穩步推進,這條誕生於1860年的馬路,在沉寂多時,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下一步,黃浦區將對金陵東路沿線10個街坊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努力打造城市新地標——“海派金陵路、活力新走廊”。在這樣懷舊的氛圍裡,我們不妨一起走進金陵東路的前世今生,並期待它的華麗迴歸。

160歲金陵東路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

喜歡復古懷舊的人,

會自然沉溺於老物件上

那迷人的氣息~

同理,老馬路亦然!

南國風韻的騎樓大街

見證百年歲月更迭

金陵東路位於黃浦區南部,

東起中山東二路,

西至西藏中路接金陵中路,

與四川南路、江西南路、河南南路、

福建南路、浙江南路、

雲南南路等13條路相交~

清咸豐十年(1860年)始築。這裡曾是當時上海法租界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也是法租界裡的第一條馬路。當時區域裡有法領館、法使館、商務參贊辦事處、新聞處等機構。外商企業亦集中於此,有通海實業公司、密晉飯店等。

隨著道路的西築,至19世紀80年代,這裡先後開設的商店,數量多,行業全。因法國領事館設此,故名領事館路(Rue du Consulate),中文譯為“公館馬路”,俗稱“法大馬路”。1943年,這條路改名為金陵路。的燈光迷了眼睛。1943年,這條路改名為金陵路。

“騎樓”是發源自歐洲的一種建築樣式,

曾流行於我國廣東地區。

“騎樓”房屋的二樓向外伸出,

以立柱支撐,如此自然形成遮陽避雨的“走廊”。

由於緊靠黃浦江,

1876年成書的《滬遊雜記》中提到,

當時附近聚集了很多擅長做埠際貿易的

福建、廣東商人。

而在閩廣地區,

騎樓是街頭常見的建築形式。

隨著法租界人口稠密、工商發達,

馬路交通變得很擁擠。

1902年,法工董局制定了

《公館馬路中之拱廊》的規定,

這也是關於金陵東路騎樓的最早文字記載。

在這個規定中,詳細規定了金陵東路騎樓的開間、進深、高度、柱子大小等尺寸。2008年,同濟大學有研究者曾專門在金陵東路上做過實地測量,發現外觀上整條街的騎樓樓底基本在一個高度,人行道、柱子等尺寸也與規定一致,這說明“《公館馬路中之拱廊》的規定基本得到了執行”。

由此也形成如今總體

比較整齊劃一的騎樓街風貌。

金陵東路是目前

上海唯一的一條“騎樓”風貌馬路。

金陵東路全從外灘到西藏路,

“騎樓”連綿不斷,

除了西藏路拓寬時拆除了部分,

以及四川路附近有部分被拆外,

大部分保留完好。

仔細看來,

上海的騎樓還是和廣東的騎樓有差別的。

金陵東路的騎樓十分高大,

一般都有兩層樓高,

除了有開闊的外廊,

騎樓上還有歐式風格的雕刻,

拱形的窗戶和典雅的配色。

每一個老上海人,

都對這條街有種莫名的親切感,

稱它為“過街樓”。

因為在這裡不管下雨天還是烈日當頭,

不打傘照樣可以優雅地逛街。

在那個年代,

住在“金陵路騎樓後面”的老黃浦人,

更是因此覺得臉上特別有光彩。

曾經“上海四大商業街”之一

樂器愛好者的天堂

當年,“法大馬路”的

商業氛圍曾排名上海第一。

十九世紀20年代以後,

這裡更是集中了50多個行業,

200餘家商店,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當時,法商的四條有軌電車線路

全部都駛經這條路。

20世紀初,金陵路商業日趨繁榮,

從外灘到西藏南路的兩側商店密集。

據光緒22年(1906年)

《上海華商行名簿冊》記載,

金陵東路有商號192戶,分屬62個行業。

後據1918年《上海商業名錄》描述,

共有163戶57個行業。

到1925年,金陵路商號又增加了

文具儀器,金屬材料,建築材料,

美術用品,酒樓,茶館等,

另外,進出口業也興旺起來,

擁有三星、大亨、元興等洋號10多戶。

風水輪流轉,

後來霞飛路(今淮海中路)崛起,

金陵東路這才退居為

當時法租界的第二條商業街。

在上世紀90年代,

金陵東路曾和南京東路、

淮海中路、四川北路

並稱為“上海四大商業街”,

地位可想而知。

當時,南京東路上很多名店、老店,

諸如老介福呢絨綢緞、培羅蒙西服、

吳良才眼鏡、三陽南貨、冠生園食品店等,

都扎堆到金陵東路開設分店。

加上原有的名店,

連長記體育用品商店、鶴鳴鞋帽商店、

老紫陽觀南貨店、上海理髮用具商店、

中南雨具商店等,

使金陵東路被稱為第二條南京路。

隨著時代發展,

金陵路騎樓後面很多老房子都空在那裡了,

騎樓廊下的商業也大多冷清。

後來,金陵東路被認為是一條著名的樂器街。

各式各樣的樂器鋪,一家挨著一家,

堪稱樂器愛好者的天堂。

(往年資料圖)

如今,隨著金陵東路的改造,

那些慢慢累積起口碑的店鋪

或關門歇業,或人去樓空,

曾經飄揚在路上的悠揚樂聲,

再也聽不到了。

慢品沿線建築

閱讀有故事的老房子

從外灘出發,

金陵東路沿線坐落著不少歷史建築,

每一幢大樓的背後,

都有一段故事值得我們品味。

金陵東路8號原為雷米洋行,是一幢四層磚木結構體系大樓,房屋平面形式呈梯型,姿態挺拔。入口大門為木製,有特色,整個立面紋飾豐富精美。雷米洋行於1848年由雷米先生開設,經銷茶葉、瓷器、絲綢和紙張等等。雷米洋行是上海開埠以來第一家法國洋行,如今是一棟居民樓,路過的時候,當街晾曬的衣物在風中招展,像一道風景線。2005年該大樓被列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

金陵東路14號為約克大樓,現名現金陵大樓,該樓立面簡潔,豎向線條強烈,是辦公室兼公寓的建築。

金陵東路279號所在的這棟建築,則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第一個出版發行機構——新青年社總髮行所的所在。啟蒙馬克思主義、傳播東方革命理論、傳播啟蒙知識、啟發社會公眾意識,它無疑是那段紅色時期的先鋒之一。

1949年12月,上海市第一個居民委員會在位於金陵東路300弄的寶興裡成立,當時的名字叫做“黃浦區寶興里居民福利委員會”。2011年,寶興居委會被列入黃浦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且待未來精彩

目前,金陵東路北側(寶興裡)舊改項目,

正在穩步推進。

截至2020年4月5日,

已簽約2107戶,簽約率高達99.43%。

據瞭解,未來的金陵東路沿線

將成為延安東路發展軸和

黃浦江發展軸交匯的核心功能節點,

成為彰顯騎樓風貌

和海派里弄建築風貌的特色空間,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文/圖_冰語 風起 範筱明 部分來自網絡 製作_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