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這一伏擊戰,被列入為世界十大經典戰術之一

《亮劍》李雲龍為了戰士過冬有秋衣,誤打誤撞打掉一個日軍戰地觀摩團。李雲龍部隸屬129師,其打得一些經典戰役和人物性格都和王近山很相似,大多數人認為李雲龍的原型就是王近山。李雲龍虎亭據點外殲滅日軍軍官觀摩團一戰參考的就是王近山韓略村“巧遇”全殲日軍軍官觀摩團。除此之外,王近山還打過很多經典戰役,其中有一場不起眼的伏擊戰,被英國一位軍事學家將這次戰役列為世界十大經典戰術之一。

1937年10月中旬,八路軍129師得到總部命令阻擊日軍向娘子關增援,10月25日師長觀察地形,發現七亙村這個地方適合打伏擊。當天又得到消息,一股日軍已經即將經過七亙村,往前線送物質。於是師長將伏擊任務交給了386旅旅長。旅長得到命令後,將任務交給了772團,副團長就是王近山。王近山帶領5個連的兵力在附近設伏,26日上午,王近山有意放過了先頭部隊,老鼠拉木鍁 大頭在後邊。日軍輜重部隊進入了包圍圈,772團突然進攻,七亙村路面狹窄彎曲,日軍很難展開攻擊隊形,很快就殲滅日軍幾百人,我軍傷亡30餘人,繳獲了大量馬匹和軍事物資。

國民黨前線撤退,並勸129師也撤退。師長分析了當時情況,抗日戰爭伊始,日軍囂張至極,一點小小的損失他們根本不會在意,而且前線又急需物質,日軍必然會重走七亙村往前線運輸物質。決定在七亙村再次設伏。

10月27日,日軍去七亙村附近收屍,129師假裝撤退,然後又命令772團在七亙村設伏,10月28日上午,又是同樣的套路,八路軍對敵人輜重部隊發起進攻,擊斃日軍百餘名,繳獲騾馬幾十匹。

3天之內在七亙山設伏兩戰兩勝,“兵不重伏”,是兵家傳統用兵原則。說的是部隊從來不在兩個地方埋伏。可是我軍反其道而行之,打了日軍一個出其不意。第二戰區副司令衛立煌認為七亙村“重疊待伏”是“兵家所忌”的一次大膽妙用,表示“還是八路軍機動靈活的戰術好”。“重疊設伏”堪稱中外戰爭史上的經典戰例。(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