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香茶、有田園、有文化,烏當新場有塊“養心”之地

不僅有香茶、有山水、有花果、有文化、有民族風情,還有屬於自己的“養心”之地。這是一個唯美的地方,一個養心的地方,它就是貴陽市烏當區新場鎮王壩村。4月7日,都市新聞記者來到這個清幽的小山村,體驗了村子裡豐富的香茶、山水、田園、文化……

王壩村的春日色彩,翠綠、恬淡是主基調。隨意尋到一處茶園、一片山坡,都是滿目春色。正是一年採茶忙,被採茶姑娘稱為“野放茶”的是一種白茶,採後的茶青被送到茶葉加工作坊炒制。走進作坊,在大門處就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茶香撲面而來,半成品的茶香別有韻味。

據茶師介紹,茶青被送到茶坊,要進行萎凋、殺青、攤涼、窩堆、做型、提毫等工序,將新茶多餘的水分和青草氣散發出來,經過各種複雜的工序後,茶葉才能散發出它那獨特的香味。

茶園主人泡了幾杯白茶,茶葉在熱水裡漸漸舒展開,白色的茶毫在熱水裡打著轉,茶水湯色清冽,口感甘甜,回味悠長。這就是王壩村種植的白茶!

王壩村是一個集農業旅遊、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距新場鎮政府一公里,毗鄰花畫小鎮和蓬萊仙界。村內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村民有著悠久的民族傳統素養,村內處處都有著極具民族特色的牆畫,每道牆都是風景。

不要小看它是一個小村子,卻保存了悠久的傳統文化。村裡有一座村史館,館中收藏著王壩村民間藝人創作的各種民族文化工藝品,有民間簸箕畫、雕刻、傳統土法織布、烙畫等等。這是一個有文化的村子!

田園,對王壩村來說,不僅是風光,也是財富。茶園、苗圃、蔬菜、大棚,都是村子裡的聚寶盆。830畝茶葉種植和加工基地,1000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500畝都市現代觀光園,200畝優質水果種植基地,這些都是王壩村人的主要經濟來源。

大棚內的羊肚菌,是時下成熟上市的土產,也是該村的特色產品之一。因其種植難度大,採摘期短,營養價值高,味道十分鮮美,身價也高,銷往貴陽市及周邊城市,成為提高種植戶經濟收入的支柱。

王壩村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讓人眼前一亮,這裡的村民懷揣著對大自然的情感,努力建設自己的生態文明家園,無論是池塘邊整齊的房屋,還是古樸的文化長廊,都令人心靜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