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檢察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本報訊 去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堅持把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為重大使命,主動服務全市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主動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站位、精準發力,立足檢察職能,強化司法辦案,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自覺融入大局護航經濟發展。圍繞保障民營企業發展,持續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2019年,全市檢察機關依法起訴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390人。舉辦民營企業法治講堂、召開檢察護航民企懇談會、設立檢察護航民企流動工作站,助力民營企業守法合規經營,持續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

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部署,深入開展大調研活動,研究制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若干措施,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546人。去年,全市檢察機關依法起訴脫貧攻堅領域侵吞、私分扶貧資金等犯罪20人,對因案致貧返貧建檔立卡戶司法救助10人42萬元,以“法律扶貧”助推“精準扶貧”。

維護和諧穩定助力平安通遼建設。市檢察院以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重點,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據統計,2019年,全市檢察機關共依法批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2521人,提起公訴5988人。其中,批捕涉黑犯罪嫌疑人247人、已提起公訴288人,批捕涉惡犯罪嫌疑人199人、已起訴159人。持續精準發力“破網打傘”,立案查辦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5件7人。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順應人民群眾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美好需求,“朵蘭·未檢”持續發揮品牌力量,推進“一站式”詢問、朵蘭驛站、救護中心機制建設,完善未成年人綜合救助措施。

堅持依法打擊犯罪與增進社會和諧並重,堅持司法辦案與促進基層治理並重,在依法嚴懲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嚴重刑事犯罪的同時,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整合12309檢察服務中心職能,打造成“一站式”便民驛站。落實群眾來信7日內回覆制度,開展為期三年的“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全年化解信訪案件339件,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

聚焦民生民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市檢察院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充分運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宣傳智慧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當好市委政府的法治助手,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通遼市保護西遼河等河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全市開展湖河“四亂”清理專項行動,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4件、立案13件、辦結8件,發出督促履職檢察建議9份,發現刑事犯罪案件線索1件,移送偵查機關。

全市檢察機關聚焦民生民利,重點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等持續發力,積極開展公益訴訟工作。2019年,全市檢察機關圍繞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等領域,收集線索1100件,立案61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598件,提起公益訴訟20件。通過辦案,督促相關行政機關治理被汙染損毀的耕地、林地、草原等9萬餘畝,恢復“大棚房”用地319.4畝,清理汙染和非法佔用河道4.88公里。配合行政機關與相關侵權單位協商,已交納生態損害賠償金314.7萬元,司法確認3000萬元,督促追繳人防建設費517萬元。

“更加自覺主動顧大局是檢察機關今後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主動適應人民群眾更高司法需求。以‘政治引領、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制度保障、科技支撐’為工作遵循,充分發揮檢察職能,進一步做實做好服務大局各項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檢察產品。”市檢察院代檢察長王彥春說。(王瑩)

唱響檢察好聲音

傳播法治正能量

朵蘭·未檢

通遼指上檢察

通遼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