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今年最大的皇帝新装?

《罗马》感觉还行或者说比较一般。即使不抱那么高的期望,也只能说比较一般。卡隆想通过他的童年回忆营造一个七十年代初的墨西哥社会,可惜这个数码黑白画面严重拖了后腿。

墨西哥是色彩浓烈的国家,电影本身的美术、道具、选景以及镜头调度这些也都是一流,只可惜摄影机像是得了他妈白内障。有好些个中远镜头的景明明不错,可惜就像是隔了一层灰蒙蒙的纱在看。好想给摄影机滴莎普爱思。

我在这里恶意揣测一下:用的Arri ALEXA 65的65mm数码摄像机拍摄,画质锐度太高,加之大部分实景的光影关系并不突出,导致最后出来的画面没有纵深,非常扁平化,没有立体感,相应的也就没有质感和厚重感,如果再用彩色画面的话,恐怕无法衬托出年代感,所以干脆就黑白了。

完全搞不懂网上对这个垃圾数码黑白画面的盛赞。崇拜权威导致皇帝的新装?实在不行去看看今年另一部黑白片《冷战》,黑白电影该有的光影和质感,你对比一下,得出一个结论不难。

《冷战》

《罗马》

叙事这些也没什么好说的。不差,但是远没达到网上吹捧的“个人命运与社会巨大变革交织而成的史诗”。牛逼电影且不说,就和我们华语电影比:

比细腻小人物刻画,比不过许鞍华的《桃姐》,《一一》这些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这部电影太私人,是导演内心深处的一次挖掘。那些场景以及对话,如果不是亲历者,能感受的有限。而要论大时代的变迁,又没什么大的变迁,缺乏跌宕起伏的戏剧效果,客观讲,这方面还不如《1942》的记者看野狗吃尸体。

但这个不怪导演只怪傻逼网友强行加戏。整个电影时间跨度也就一年多,又谈不上是外敌入侵军阀割据的大乱世,有个几把的时代巨变啊。反正我看完有感触,但感动绝对谈不上。看着网上那些小清新戏精们自称看完后痛哭流涕不能自己,我以为她们是卡隆的保姆转世,要不然就是泪腺过于肥大,建议就医。

总之,是一部私人化非常严重的电影,但确实不太高明。整个电影几乎没有质感。

PS:回过头来修改加一句,其实也没那么差,主要是被那个黑白画面和某些网友的无脑吹捧给气的。有点迁怒于人的意思。卡隆导演,您受委屈了。

另外还要说,至少是现在,胶片拍摄仍然是衡量一部电影能否达到牛逼标准的必要条件之一。这里要夸一夸昆汀和诺兰,胶片电影的捍卫者。

如果你get不到这个点,建议仔细看看胶片的《八恶人》《星际穿越》,再去看看数码的《湮灭》《罗马》,如果还看不出区别,那就当我没说吧。是在下输了。对了,数码画面还能看的,也就是之前科恩兄弟那部《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但即使视觉呈现天才如科恩兄弟,数码画面看起来也是绚丽轻佻,毫无质感。精致的塑料花。

最后,至少是现在,网飞确实是电影届毒瘤,利维坦的培育者。利用大数据判断大众喜好来拍电影,大规模铺开数字化拍摄放弃胶片。就凭这两点,我对网飞就没有任何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