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當年《歲月》被禁是因為這

最近把電視劇《歲月》緊鑼密鼓,一集不落地看完了,次日就去新華書店買了原著《滄浪之水》,還頗費了些周折才拿到了這僅存一本的現實主義小說。

這是我繼《天道》之後再次由熱門影視劇追溯到原著,深入分析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影視劇固然拍得好,但要研究精髓還是要看原著的。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書中那些振聾發聵,顛覆我過往十幾年學生固定思維的詞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啟迪和幫助。

讀原著就像在和靈魂交談,發現、認識、接納和完善自己,我就像那個橫衝直撞,書生意氣,懟天懟地懟別人,假清高的主人公池大為。

歷經歲月洗禮,不得不在現實面前軟下來,服從和適應規則,併為自己所用,最終找到人活著的真正意義。

一如文中所說,世界在變,人也在變,不變的人是沒有的,關鍵在於你怎麼變。

1 我把內心把那些將物質的享受和佔有當作人生最高目標的人稱為“豬人”,在精神上與他們劃出了明確的界線,並因此感到了心靈上的優越。

2 人應該追求意義,意義比生活更重要,不然怎麼還叫做人呢?

3 根本就沒有對話的可能,羊在下游喝了水,上游的狼還說羊弄髒了自己的水呢。要對話除非你自己也變成一隻狼,成為一隻老虎就更好,實在不行了,也要成為一隻狐狸。

4 現實從來不怕別人不服氣,服,得服,不服,也得服。

5 誰以為憑自己一腔熱血能感動了誰,那就大錯特錯,再以為憑這點血性之勇能改變什麼,那更是大錯特錯。動不動就要救世界,幻覺比真實還要真實。

6 有水平的人不要做那副嘴臉,但總要不動聲色地體會了意圖,順著去想去做,想達到目標不付出那是不可能的。

7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高貴,上去了不高貴也是高貴,下來了高貴也是不高貴。高貴不高貴要看現實,不能看自己的感覺。

8 會有人給你動手術的,到時候別人不換你自己換,不過那時候就太晚了。

9 做個自由人,不看張三李四的臉色,不向王五趙六傾訴委屈,挺起來而是一條漢子。

10 有了小自由,丟了大自由,大自由要付出小自由的代價,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11 人間真實從來不從原則出發,厲害才是真的,原則只是一種裝飾,一種說法。

12 看丁小槐跟領導走路的樣子,側著身子走,頭扭著跟一株向日葵似的,我看了要把眼珠子挖了才好。

13 捨不得是一種說法,不能壞了規矩又是一種說法,有些人左邊說過來右邊說過去,左右都是說法,那些說法是狗,跟在他們後面跑,都從來不跟在我們小人物後面跑的,連說法都被一些人承包了。

其實說法是個屁,有權才是真的,過去有理,現在有理,永遠有理,垮臺了就沒有理了。

14 一個人把錢看得太重,他的境界就高不到哪裡去。

15 玩虛的解決不了問題,能解決問題的才是真的,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錢真的是人生一大主題,不服氣不行啊。

16 世界上沒有比錢更淺薄的東西了,可也沒有比錢更深刻的東西了。人活著要解決那一大堆問題,解決問題就要錢,這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硬道理,比合金還硬,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17 首先是活著,然後是怎麼活。怎麼活?還不是去追求生活質量?

18 沒有人會主動想起來你的難處,想起你是個好人。

19 很多事情都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問題是自己臉要放得下來,把手伸出去,要做得出,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可如果不是被逼到絕路上,我又怎麼做得出那一種姿態?

20 一個人在他特別關注的事情上,由於情感還有利益的遮蔽,總會有盲點,使他不能客觀地去認識事情。人就是有偏見,有了偏見就不可能有客觀性,也不可能有自覺的公證。

21 世人都有一些生活原則,可又都本能地把自己當作這些原則的例外,原則的手電筒都是用來照別人的。

自我是人性的盲點,人太愛自己,本能地從自我的立場去體驗一切,評判一切,本能地排斥那些對自己不利的東西。

22 人們對事物的態度總是由自己的情感和利益決定的,沒有什麼客觀性可言。

23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贊成和反對,不管事情轉了多少個彎,說到底那個緣故只能是你自己。

24 偏見無法根據邏輯來矯正,它本身就是一個邏輯起點,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25 人有腦袋,可他的腦袋是由屁股決定的,屁股坐在哪裡就說哪裡的話,而且堅定不移堅如磐石。

26 道理是假的,利益是真的。道理隨著利益轉,因此各有各的說法。小人物如此,大人物更是如此,不同的是小人物沒有力量左右事情的方向。

27 做一個邊緣人有好處,像個現代隱士與世無爭。沒有麻煩事來找我那是最好。可久而久之我覺得沒有事情來找我,說明這個世界不需要我。

28 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清高的結果是清而不高,白白給別人做了墊腳的石頭,到頭來一事無成一錢不值一無所有一敗塗地。

29 想參禪又不能入定,人是什麼東西?你要想著人是什麼好東西,你一輩子苦惱就沒個完。對人對世界你不抱希望了,那倒有點希望了。

30 你想著自己順那個勢並不是向哪個人低頭,這樣你的苦惱就不是苦惱了。

信念就是信念,這是一種情感的選擇。情感的選擇不能以理性去作無窮的反思,無窮的追問,沒有什麼崇高和神聖經得起無窮的追問,把一切追問到底,必然是摧毀一切。

更多精彩原著分享,敬請關注後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