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欢喜》看家庭氛围对一个孩子的影响

最近在追一部很火的剧《小欢喜》,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能火都是有原因的,首先剧情既要现实又要精彩,引人入胜,其次就是演员的演技也很重要,演技好带入感就强,观众才能引起共鸣。

《小欢喜》这部剧对与以上这两点就做得很好,剧情讲的是三个高考之家的父母与孩子,邻里与朋友之间的小故事。既接近现实生活,又是有老演员老戏骨加持,就连几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演员的演技也毫不逊色。

这样的一部剧大概想不火都难吧!

三个家庭,各有特色,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家庭氛围好孩子就乐观开朗,家庭缺失关注关爱,孩子就冷漠少言,家庭严格又缺少沟通,即使你对孩子再好,孩子的感受有可能是身在牢笼。

不难看出,三个家庭里方一凡的家是幸福指数最高的,这也铸就了方一凡乐天活泼的皮猴样,虽然学习不求上进投机耍滑,但心态好嘴巴甜人也讨喜又擅歌舞,未来的人生也是一片大好。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到底有多重要,你看看林磊儿就知道了。

磊儿母亲早逝,父亲和后妈对他都不上心,刚来北京的时候文洁带着一家人去机场接他,我看这段的时候真的以为磊儿就是个智商很高的傻子,楞楞呆呆木木纳纳。

但后来在小姨家住上一段时间以后,虽然性格上还是有些敏感,但已经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做事说话完全就是一个小‘方一凡’,很是可爱。

是什么可以轻易抚平一个受伤的脆弱的心灵?是爱,是一家人的关心呵护,更是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带给孩子的温馨与快乐!

剧中的乔英子看上去家庭殷实富裕,父母虽然离异但各自都是对英子好的没话说,学习成绩又名列前茅,但就是这个看上去不需要操多大心的孩子最后却成了让父母最头痛的。

有人说乔英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作,但在我看来我完全可以理解。没有人想要像木偶一样被操控,特别是像他们这样的年纪,十八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人格和自我,再像小时候那样打着为他们好的名义安排一切决定一切,即使你对他们千般呵护万般疼爱,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是窒息的压抑,和想要逃离的痛苦。

英子的中度抑郁,一方面来自妈妈无处不在的压力管制,另一方面是家庭的缺失。父母离异对于一个孩子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了温馨快乐的家庭不说,两个最亲最爱的人彼此成了不可饶恕的敌人,夹在中间的孩子当然是最大的受害者。

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不管是否成年,心里的疮疤与缺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每个孩子心目中理想的妈妈大概都是刘静那样的吧,她不会去逼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更不会对孩子当头棒喝管东管西。她温文尔雅,温柔大方,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要,也难怪一向与妈妈无法沟通的英子,却能跟这位阿姨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在对于自已孩子的问题上,由于多年缺失的陪伴,刘静夫妇与孩子之间也有很大的隔阂与误解,但在一家人的相处过程中她无疑是智慧的。她理解儿子的叛逆心理,也尊重支持老公的工作性质,在儿子和老公之间她成了很好的粘合剂,这样一位知书达理的好女人大概是所有人的理想型吧。

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对待孩子可能是童文洁式的‘河东狮吼’夹杂恨其不争的‘拳打脚踢’,也有像英子妈,高标准高要求严格把控每一个小细节。但我们很少能做到刘静那样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的孩子一切,给予永远的支持和鼓励,即使是人人都以为能决定命运的高考,她也能够看的开,认为孩子开心最重要。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渗透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最影响孩子的不是方式本身,而是我们自己。

孩子就是我们生活里的镜子,你笑他也笑,你悲他也悲,你给与他肯定和鼓励,他回报你自信与乐观,你给足他信任与支持,他回报你独立与坚强,你给他温馨与呵护,他回报你关爱与感恩。

所以你的家庭氛围是什么样,滋养在其中的孩子就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