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開講:人活著就要幹一番大事

本週的開講嘉賓

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

防護工程專家——

錢七虎

開場的時候

錢院士帶著自己近期獲得的獎章和證書

登上講臺

和在場的年輕人分享這份特殊的榮譽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這個獎項象徵著

國家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

前!方!高!能!

小撒“先下手為強”

請注意他的表情

噹噹噹當

再來一個近景

全場觀眾紛紛投來羨慕的眼光

現場酸味十足

錢院士說這是他獲得的

最大的證書和最重的獎章

去年來開講的王澤山院士

是該獎項2017年度的獲得者

當時他獲得的獎金是500萬

其中450萬用於科研

剩下的50萬可以由個人支配

但這次發生了一點小變化

獎金漲了,不多,也就漲到800萬吧

而且還全部由個人支配!

觀眾聽了眼睛都發亮了

感覺現場的檸檬味更濃了呢

那麼錢院士是怎麼使用這八百萬的呢?

錢院士霸氣!

而之所以能獲得到此項大獎

這和錢院士在防護工程領域所作的貢獻

有分不開的關係

1、什麼是防護工程?

古代的武士格鬥

一手拿矛,一手拿盾

盾是保護自己,矛是進攻敵人

打仗的時候

我們不但要有可以消滅敵人的武器

更需要有保護自己的防護工具

而與國家而言

防護工程其實就是國家的盾

國防工程的重要程度

與國家的和平息息相關

它是我們和平生活的重要保障

2、我和防護工程的情緣

被安排上了!

優秀的人不管在哪都會發光

都能一展自己的實力

錢院士就是這樣的人

錢院士現場透露自己最開始的夢想

其實是想做一個建設水電站的工程師

但“陰差陽錯”地被選到了哈軍工

一年預科學習後

再次面臨選擇問題

最終專業選擇了錢院士

兩度服從組織安排

他從此與防護工程結緣

3、成就是建立在攻克困難的基礎上

回想起自己科研生涯的第一個挑戰

錢院士依舊記憶猶新

當時是為空軍設計計算地下飛機庫的大門

在理論落後、設備缺乏、硬件不足的情況下

錢院士選擇迎難而上

不但自學計算機的語言編程

還創新理論、優化軟件

最終解決了大門計算不精確的難題

成功完成了任務

回顧一路走來的經歷

錢院士感悟甚多

他說——

十七歲參軍,進入哈軍工學習

是他一生最重要、最無悔的選擇

而對於科研而言

只有不畏艱險,敢於挑戰、創新

最後終將攀登科學頂峰

作為年輕人更應該勤奮努力

為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

付諸於實踐、行動

因為成功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關於在平凡崗位上,如何實現非凡的人生價值,青年代表與錢院士展開了精彩的交流。其中一位本科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青年代表,在畢業兩年後做起了賣粉條的生意,他對自己當年的抉擇抱有遺憾,畢竟沒有學以致用。而錢院士認為,任何平凡的崗位都可以成功,都可以作出非凡的貢獻,錢院士還現場教授了成功秘笈:要用科學的方法來做粉條的買賣,要高要求,讓粉條達到國家最高水平,要多考察,讓粉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不管是搞科研,還是做粉條,無論怎樣的成功,其實一切非凡都源於平凡。

節目最後,青年代表一個不經意的提問,讓之前還談笑風生的錢院士頓時哽咽,眼眶溼潤。是什麼樣的問題讓一個82歲老人如此動容?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擴展鏈接”觀看本期完整節目,一起走進“鑄盾先鋒”錢七虎的世界。



(演講全文)

人活著就要幹一番大事

演講者:錢七虎

1.國防工程是和平生活的重要保障。

首先我想在這裡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們防護工程是幹什麼的。

我們知道古代的武士格鬥,他必然是一手拿矛,一手拿盾。盾是保存自己,矛是進攻敵人,保存自己是消滅敵人的基礎和前提。那麼

我們的防護工程就是我們國家的盾,它對付的敵人的矛,不是長槍大刀,而是敵人的飛機、大炮、炮彈、炸彈、原子彈和氫彈,也就是核彈頭。我們就要建大量的國防工程、人防工程。大家看過上甘嶺戰役,上甘嶺戰役裡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在敵人飛機、大炮攻擊的時候,他們在坑道工事裡面保存了自己,等到敵人飛機、炮彈衝擊以後,他們就衝出坑道來消滅敵人。由於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才能迫使強敵在朝鮮戰爭停戰,保證了我們國家幾十年和平安寧的環境。所以由此看來,我們的國防何等重要,我們的軍隊何等重要!希望全國人民,我們廣大的青年朋友,在和平時期要提高我們的國防意識,要提高我們的風險的意識。因為我知道我們新的生活來之不易,這要從我的童年時候的經歷講起。

1937年淞滬抗戰,八一三抗戰以後,日本兵打到我們江蘇,往南京方向打過來了。我是在逃難路上出生的,嬰兒要啼哭。但我父親是個膽小的人,他怕我的啼哭要引起日本兵的注意,如果發現我們逃難,大家就活不了了,所以我的父親叫我母親要捂住我,不讓我哭,甚至說你要捂死他,但是我母親沒有這樣幹。所以大家看,我們當時國家弱,就要受到欺凌、受到侵略。解放以後感到確實是解放了,確實是像歌裡面講的,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當站在人生的岔路口,面臨多個選擇的時候,要秉持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人民的需要,事業的需要相結合。

我十七歲的時候有兩個選擇。因為當時我們中學畢業,由於我政治表現比較好,同時學習又比較好,所以畢業的時候最開始告訴我留蘇,到蘇聯去。當時我記得非常憧憬,為什麼呢?當時有一個電影演員叫黃宗英,她到我們上海中學作過個訪問蘇聯的報告。她說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祖國的明天,所以當時,我是夢想著去蘇聯。當時我就想為祖國建水電站,做一個水電站的建設的工程師。但是後來哈軍工陳賡院長派了人到我們母校上海中學選拔優秀的畢業生,當時雖然有一點遺憾但是沒有二話,我就選擇了。我記得當時通知書上這樣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是我國培養軍事工程師的最高學府,錄取你為哈軍工的學員,這是你的光榮,也是我們的光榮!所以當時我沒有去留蘇的遺憾,已經衝得一乾二淨,我是滿懷光榮走進了哈軍工。



經過一年的預科學習,面臨分系、分科、分專業。當時有五個系:空軍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軍工程系、裝甲兵工程系和工程兵工程系。當時很多人不願意報考工程兵工程系,所謂就是和黃土打交道和洋鍬十字鎬打交道。我報了第三志願,錄取了我去工程兵工程系,服從了組織的分配。

我現在看來,十七歲十八歲時候的選擇,是正確的、無悔的選擇,從此我和防護工程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人生有很多岔路口,有很多抉擇,我們要秉持,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人民的需要,事業的需要相結合。這是我過去人生的感悟。

3.對於科研來講,沒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艱險、敢於挑戰、敢於創新,才能取得成就!

那麼在防護工程領域,做了一些工作,我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給空軍設計計算地下飛機庫的大門。核試驗以後飛機庫的大門,裡邊的飛機沒有壞,大門沒有壞,但就是打不開了,大門打不開意味著飛機出不來,出不來就不能進行第二次反擊。為什麼打不開呢?就是我們飛機庫大門的計算變形,計算得不精確。要解決這個問題當時面臨著很多困難。一個是要有先進的理論才能計算大型的複雜結構的變形,先進的理論當時世界上剛剛開始,叫有限元法的理論。


第二個,計算這個變形要有大型的電子計算的設備,當時的中國還沒有集成電路的計算機,只有晶體管的計算機。一個晶體管大型計算機有一個房間,幾十平米都是它,而且全國只有少數幾個單位,比如說研究航天的,研究火箭的這些單位才有。白天的時間是他們用,而我們只能中午、晚上去用。

第三個困難,我們的飛機庫大門結構非常複雜,它的計算單元非常多,內存量非常大,但晶體管計算機的內存量不夠。

因此有限元理論我需要學習,計算機的語言編程也需要學習,不但要自己編,而且還要創新,怎麼樣使得你編的軟件的內存量最少。上面三個困難沒有難倒我,後來這個大門計算出來了,建設成功了。所以從這裡我想告訴青年朋友,對於科研來講,就是馬克思講,沒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艱險,敢於挑戰,敢於創新,才能取得成就!

4.修建長江隧道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即使面對再多挑戰也要努力克服。

作為防護工程的院士,又是首屆院士,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不是光是軍隊的院士,也要關心國家經濟建設的重大工程。2001年我提出來一個建議——中國需要建長江隧道。為什麼?我考慮到中國之大,長江之險,需要南北的通道。當時長江已經建了很多橋,接近了六十座橋,長江是中國的黃金水道,但是建橋以後,對航運有一定的影響,當時已經出現過不少撞橋的事故,廣東、九江甚至把橋撞斷了,死人了,影響了航運。所以世界上都問,中國在長江能不能建隧道?綜合地考慮航運和南北的交通,建隧道既不會影響長江的航運,同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是建設的必要性。


不久中央就批覆要在武漢、南京、上海修建長江隧道,我受命擔任長江隧道的專家委員會主任。原來的設計單位提出來的方案叫沉管法,就是在長江底下挖一個溝,然後用路上預製好的管段,一百米左右的管段放在管溝裡面然後連接起來,是淺埋的工法。但是經過研究、調查和查詢資料,我感覺這個方案有風險,有安全的風險,是什麼呢?就是長江上游大家都知道,當時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已經是要接近尾聲了,長江三峽大水庫建完以後,大量的泥沙要沉在江底裡面,因此長江中下游衝淤就不平衡了。所以我就提出來,長江中下游不能搞沉管法,而是要在深層用盾構法來建。

但是長江的地質條件非常複雜,南京、武漢段下面都有很多石頭,這引起了刀具的磨損,刀在沙子、土裡面轉、切,它的磨損很小,但是碰著石頭,磨損就很大。刀具磨損的預測預警裝置出了問題,最後推不動了。刀具磨損了,我說,刀具磨損可以換,可以修,不會報廢的。後來我們專家委員會集體研究改進了刀具,用中國的刀具提高了功效,最後把長江隧道建成了,我也因此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一等功臣的第一名。


5. 人生應當勤奮學習,我們認為正確的事一定要付諸於實踐,付諸於行動。一些看似偶然的機遇都是獲取成功的機會!

根據我的人生體驗,科技的成就或者人生的成功,有時候看來好像是一個偶然的機遇,但是我想說,機遇永遠只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我們要做好迎接成功的準備。

愛因斯坦就講過,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安逸和享樂當作人生的目標,那是豬圈的理想,豬才要吃得好睡得好。人生應當是勤奮學習,我們認為正確的事一定要付諸於實踐,付諸於行動。另外我們年輕人要長知識,同時更重要的是長身體的時期,有時間就積極鍛鍊身體,我現在還是堅持每星期有兩次游泳,每次遊五百米,這是我給自己的指標。所以我有信心地說,雖然我已經八十多歲了,但我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站著演講沒問題。青年人要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團隊精神,任何工程事業都是集體的事業,不是個人單打獨鬥就能成功的

,因此一定要處理好個人和群眾的關係,個人和集體的關係,要做到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別人莫放心上。

這是我最後和大家交流的人生感悟,希望我們今後再繼續交流,謝謝青年朋友!

戳文末“瞭解更多”看本期完整節目✌️

每週六晚十點半檔,鎖定CCTV-1《開講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