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启动第二品牌?

很多公司对启动和运营第二品牌,情有独钟,总是认为多个品牌操作要好于单一品牌,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要分散风险,同时扩大市场,提升占有率,挤占更多的销量和空间,实现多打一的局面,美其名曰群狼战术。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大家可以在脑子里梳理一下,有哪些品牌,哪些公司是靠这种模式赢得市场,做大做强的。可能没有吧?不要欺骗自己了!大家要知道,运作一个品牌,需要很多的投入和规划,更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培养,所以说,打造一个品牌,让品牌能够为产品赋能,为产品有竞争力,有溢价能力,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品牌打造尚且如此不易,多个品牌出击想要成功,简直是痴人说梦!时间分散,精力分散,资源分散,团队分散,推广及运营分散等等,打造品牌之路千艰万难。如果不打造品牌,只是多品名操作,基本只是短期操作,与长期发展无益!

那就不发展第二品牌或者多品牌了吗?也不是。启动第二品牌是有背景前提和条件的,大致如下:

1.市场

这里指的市场是做存量市场还是做增量市场,或者说是发展中的市场还是成熟饱和的市场。当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需求旺盛,单品牌操作,难以市场利益最大化,多品牌操作应运而生。这样可以更多的抢占市场渠道,抢占消费者购买力,让消费者更多的触点到达产品,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也使公司快速完成原始积累,在野蛮生长阶段快速掠夺。

举个例子,宝洁公司的战略就是基于此。一个洗发露有多个品牌,有去屑的,有养发的,有柔顺的等等,多品牌出击,让不同类别的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宝洁产品,实现利益最大化,也让多个品名完成了品牌的华丽转身。

但是,随着市场由发展期进入成熟饱和期时,战略要有所调整,再靠多品牌,多品名操作,就会吃大亏。因为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把精力,财力,人力等资源高度聚焦,让公司度过白刃战和个性化战场。

2.市场占有率。

这是指成熟饱和期阶段。当单一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再想进一步都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越往上走越难。问题出在哪里?当一个品牌发展处于瓶颈,处于低增长期时,要知道,整个销售通路和销售半径已经承载不住了,代理商数量已经到极致,分销渠道也到了极致,代理商的资金,人员数量,思路思维都已经到达了瓶颈,要突破提升,达到市场占有率70%以上,基本不可能了。怎么办?很多企业会走这一条路,开发周边产品运作,或者介入其他产品和行业。这里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优势的产品品牌,已经没有潜力了,自己已然做到极致,自己的王者地位无人可以撼动,用优势产品来给新的产品输血,以老养新,打造公司增长的第二根曲线。

先不论这种模式对错,我只谈启动第二品牌的事宜。企业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各方面都到瓶颈,对再增长产生束缚和制约时,建议启动第二品牌。单独的团队(下面会单独讲),单独的考核,单独的运营,单独的品牌(前期建议主副品牌运营,当第二品牌成长起来后,再以单独立品牌操作),单独的渠道。这样第二品牌可以在市场中开始成长,由于前期采用主副品牌运营,会快速的招商和启动市场,上量会比较快的,毕竟搭顺风车还是便利的。

这里也举一个例子,公牛插座,成功定位为安全插座后,通过做店招,打广告,庞大的地推人员等等,销量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高达60%!后期运作时,认为插座地位牢不可破,开始做周边产品开关等。现在插座市场下滑很大。如果当时以红牛的市场地位,启动第二品牌,相信公牛的市场占有率会高达80%以上!这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营销案例。

3.团队

如果市场处于成熟饱和期,市场占有率也很高了,想启动第二品牌,团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没有团队,其他的条件再成熟,也无法运营。团队代表着市场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启动第二品牌,团队必须要独立运营,多品牌放给一个团队操作,基本等于自我熄火,不可能会有发展。前期会有爆发,但是很快就会归于平淡,再有点时间,就会打入冷宫,无人问津。这也是很多公司,操作新品牌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独立的团队,代表着新的思维,新的立场,新的目标,新的渠道和销售通路。不要认为,独立团队是把公司的资源分散了,是多花费钱财,是给服务的同一个客户制造麻烦……。所有的一切都是错!看到的只是表像,想成功操作一个新品牌,独立团队是必选条件!

举个列子,伊利公司在操作北京市场时,由于品类较多,分管各品类的人员也很多,大家服务的客户很多都相同,所以总部经过评估,基于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出发,调配出一批人。让一个团队负责所有品类,结果没有多长时间,销售额大幅度下滑,客户满意度也下滑。原因是大家都在做自己熟悉的产品,同时对自己重点考核的产品,另在与蒙牛三元等竞争时,明显感觉非常吃力。不到三个月又换回了原来的模式,多团队运作,每个品类品牌都有独立团队负责,销售额很快有了提升,竞争力也上来了。大家要明白,减少团队人员,一人多品类多品牌负责,是基于管理思维在做,与市场运作的经营思维截然相反,违反了市场的规矩,自然没有好的结果。

启动第二品牌操作,是公司的重大战略,需要谨慎为之,要多方面思考谋划,否则冲击了主品牌,丧失了市场的可信度,更丢失了公司发展做强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