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愉悦的时候总是喜欢抱着转圈?

我们表达愉悦情绪的行为有很多,抱起来只是其中一种,相似的还有抛起来、举起来、抱住、简单身体接触;转圈也只是其中一种,冲刺、跳跃、拍打、撞击同样很常见。我们选择哪个行为来表达愉悦,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情境、我们的经验和肌肉力量。

要理解为什么出现这些行为反应,首先要理解愉悦情绪的意义。作为最典型的趋(享)近(乐)性情绪,愉悦的出现和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刺激紧密的联系——食物、繁衍权力和后代的出生。也就是获得食品或者战利品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愉悦的体验。而一种情绪的行为反应除了体验的因素之外,还受到传播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愉悦的行为反应要能广泛的传播开来。那么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举过头顶。这样,不管远近,同部族的人都能最迅速地获知。之后,这种行为泛化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庆祝的时候不都是举过头顶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举不动啊!我们就采用了更简单的姿势,比如抱起来,甚至抱住。这些行为虽然在传播上不如举起来,但是同样可以宣布对愉悦刺激物的所有权啊。当然,另外的原因是双方还没有建立足够牢固的关系,如果被抱的人挣扎的话真的是很难抱起来的,所以退而求其次,抱一下了事,这个之后还会提到。

转圈这类的行为,是高兴奋水平时常见的动作,其实不仅仅出现在愉悦的时候,愤怒、恐惧、烦躁的时候都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其实转圈的本质就是瞎跳,不信的话可以看看小朋友们转圈,其实都是随机步伐的乱蹦乱跳,跳着跳着就散了。跳啊、跑啊、打啊、喊啊,这些的核心意义在于释放储备的能量。高兴奋的状态意味着警戒状态,代表着高心率和血压水平,其适应性的意义在于为了高水平的活动做准备。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这种血液供应反而可能对其他器官造成损伤。

虽然,从发出动作的角度能做出部分解释,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可能有更有力的说明。因为被抱起来的人觉得刺激,就是这样的体验。

不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被抱起来(有些人是知道自己的体重管理出问题了),尤其在对于对方的友好程度和力量都不能确认的时候,被抱起来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明显的恐惧,会哭、会挣扎、会四肢胡乱挥舞,遇到这样的小(女)朋友,请温柔地把他们放下来吧,他们是折翼的天使,飞不动的。也不要带他们去蹦极、跳伞什么的了,他们真的会杀了你的。乎电子书《怪诞心理学》,作者 冯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