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熟练工人紧缺、职工流动性大,一直是制约纺织行业发展的难题,疫情让这个问题更加凸显。柴桑区一家老牌纺织企业——江西智盛科技有限公司,干脆把因疫情空出来的两个月当成了“修炼提升”季,自主研发了智能投纱手机器人、纱锭物联自动传感器、3D纱锭无序抓取机等智能装备。公司董事长助理叶长基告诉记者说,这些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将助力企业实现无人工厂。今年下半年,公司将对这款机器人进行量产,逐步把它投放到市场。

“智能+”让江西智盛科技公司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而在研发中,企业还萌发了进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大胆想法。

近年来,我市坚持聚焦企业的成长性,从科技政策、培育企业、金融服务、优化环境等方面发力,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为“九江制造”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6家。

位于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的星火有机硅厂是亚洲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以往人工忙碌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远程数字化操作和智能化生产线。变化的背后是企业历时几年完成了80多项技改,有机硅单体产能也由每年30万吨提升到50万吨。目前,永修县星火工业园聚集了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世界一流的气相二氧化硅生产企业——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与有机硅直接关联或配套的企业达85家,具备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硅产业链条。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上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市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并拿出真金白银,通过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予以重点扶持,着力培育一大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德安县江西美宝利医药敷料有限公司是江西省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之一,为出口型企业。疫情发生以来,为满足国内防疫需求,公司产品由出口转为内销,并且口罩日产能由最初的十万只增长到现在的百万只。随着国内疫情形势不断好转,公司也从三月中旬开始慢慢恢复外贸订单生产。公司外贸经理涂怀宇表示,截至4月初,企业已经接了2000万只口罩订单,主要市场就是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市场。为了使物资能够尽快到达客户的手上,公司由原来的海运改为现在全部都由空运,原来需要四十天左右,现在基本上两到三天就能到达客户手上。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该市积极启动“科贷通”工作,与省科技厅、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签署“科贷通”三方合作协议,目前已为企业融资9800万元,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不仅如此,我市还全力推进科创平台和载体建设。2019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品牌1项,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1家、省级13家。其中,九江经开区国家级电子电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成为科技部在全国布局的5个重点电子电器产业基地之一。中船航海“江西省惯性导航重点实验室”、禾益化工“江西省农药原药及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中医院“江西省中医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3个项目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同时,积极组织申报了“颐高众创空间”“天兴星创天地”等省级孵化器25家,有10家通过省专家评审,培育认定了市级科创平台和载体3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