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的枭雄一生:香港武侠真正头牌,台湾“三大血案”参与者

昆汀的偶像、李小龙的师父,还混过黑道,王羽的传奇一生太精彩

疫情期间,许多国际上知名的大导演没片拍,都关在家里无所事事。

他们中很多人纷纷放下导筒,在互联网上发光发热。

大卫芬奇开网课,扎克施耐德办在线观影活动,昆汀则搞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影评。



昆汀撰写的几篇文章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许多中国观众的注意。

这是一篇关于香港古早打星王羽的文章。



从文章标题,就不难看出昆汀对这位香港传奇影星、导演、制片人的敬仰——

《WANG YU: SUPERSTAR! SUPER DIRECTOR!》(王羽:超级影星!超级导演!)

在文中,昆汀化身超级迷弟,对王羽的成名史、作为演员导演的不同风格,以及港台圈内的一些恩恩怨怨的八卦,可以说是比许多中国影迷都要了解不少了。



昆汀毫不吝啬对王羽的溢美之词,把王羽拿来和莱昂内等世界公认的大师并提,而且盛赞王羽作为打星,对港台乃至整个华语世界的武打文化的开创性。

今时今日,许多影迷和国人恐怕只知李小龙、成龙等等,却对王羽不太熟知了。

真正要称呼起来,王羽自成是李小龙的师父,港台第一代打星,恐怕都丝毫不为过。




王羽出生于1944年的上海,此时的上海战乱聘任。

王羽自小就展现出了动作天赋,从小就是家附近几里之内的孩子王,以打架很厉害为周围同龄的小混混所熟知。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羽的这个年轻阶段,有一个后来一直追随王羽脚步的邻居,也成长为了极具国民度的演员,她就是郑佩佩。



王羽真正传奇的人生,还是要等到19岁举家迁往香港才算开始。

在这里,他碰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轨迹的人,那就是张彻。

1964年,王羽应征前往电影《虎侠歼仇》的选角处。



现场选角导演也就一个要求——现场表演自己最拿手的一套功夫。

王羽气昂昂的上场,表演了自己熟稔于心的一套刀法。

20岁的王羽,凭借着自己良好的底子,抓住了第一个机会。

王羽从三千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担当《虎侠歼仇》的男主。



这部电影没有很快上映,但王羽通过自己从小的街头智慧,和剧组人员,特别是张彻打成一片。

混熟了才有饭吃。

第二年,改编自平江不肖生小说《江湖奇侠传》的电影《江湖奇侠》开拍。

这部影片,填补了当时人们对于武侠电影的需求。



要知道,在李小龙在世界范围内蹿红之前,一直以来,都只有日本男性动作明星,三船敏郎、高仓健等人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

华语世界的同类银幕形象,是由王羽来填补的。

王羽的第二部电影就这样拍完了,尽管作为演员,王羽眉宇轩昂、雄姿英发,少年侠气显露无疑。

王羽的演绎能力和身子功底获得了界内的一致认可,但作品并没有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不用着急,再过两年,王羽就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爆点。

1967年,王羽出演了张彻执导的作品《独臂刀》。

影片在整个香港电影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以至于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武侠电影的先河。



昆汀这样形容《独臂刀》的成功创举:我们现在所谈论“武侠电影”都是在《独臂刀》的成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是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破百万的电影,同时让王羽和张彻跻身百万行列。

《独臂刀》用极尽浪漫主义色彩的方式来呈现暴力,人的手臂被砍断,鲜红得不真实的血浆从房间的一头洒到另一头。



昆汀之后为世人所知的“暴力美学”,也可以说是建立于此基础之上的。

《独臂刀》之后,王羽成了港圈内的“大侠”、“武侠”的代言人,身价和名气逐日上涨。

之后,张彻-王羽这一对黄金组合接连推出多部作品。



都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了大小成功,《大刺客》、《独臂刀王》、《神刀》等等。



这一对组合的好景不长。

王羽一直以来与顶头老大邵氏兄弟的关系就不算太好,并对邵氏的低片酬非常不满。

在一次采访中,王羽放出话:“不是他们捧红了我,而是我给他们赚了钱。”

终于,在王羽一把火烧掉了包括自己合同在内的100分档案后,王羽和邵氏分道扬镳。

王羽脱离邵氏,和徐增宏到台湾自立门户。



事实证明,王羽自己才最懂的观众爱看“王羽电影”的真正痛点。

他随后推出的几部影片《黑白道》、《追命枪》、《独臂拳王》等等,即便是没有张彻,仍然延续了过往电影的一贯风格。

不过,到了台湾之后,王羽也或主动或被动的和黑道扯上了瓜葛。

当时台湾的最大帮派竹联帮,帮众人数最多时达到了十万之众。



王羽因为名气和身手,被竹联帮的老大陈启礼看中,想要把王羽拉到麾下。

初到台湾的王羽,以为一切还是如同过去那样,就拒绝了陈启礼的邀约。

不过很快,王羽就通过一件事,看清了当时台湾社会的真正规则。



1976年的一个晚上,王羽和几个伙伴在酒店喝酒,酒店名字叫做杏花阁。

酒店是做有色生意的,王羽看中了一个姑娘,点名要她来陪酒。

或是气盛、或是不懂规矩,在这个姑娘的百般推脱之下,王羽仍然不肯罢休。

姑娘找了个借口,出去之后找到了四海帮的几个骨干成员诉苦。



四海帮当时的帮众也不在小,几个混混听说自己的禁脔被犯,脑袋一热,立刻就点燃了导火索。

王羽也不是闹着玩得,他很快就请了几个打手和枪手过来现场帮忙。

帮派火并,多死多伤,后来被称为是台湾三大血案之一,“杏花阁血案”。

之后躲回香港,就在本以为台湾已经容不下自己的时候,竹联帮大佬陈启礼出手帮他从中斡旋,摆平了此事。



当王羽再一次去到台湾时,就已经成为了竹联帮的主要成员之一了。

不过,王羽和四海帮的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1981年的一天,王羽在天厨餐厅吃饭,一桌好友有说有笑。

突然间,他感觉后背一凉,滚烫的液体从脊背流下。



原来是四海帮大佬指派的几个杀手,早就得知了王羽这一天会在这里吃饭,设下埋伏。

王羽一共被砍了七刀,命大,活了下来。

后来,这件事被称为“天厨血案”。

三大血案中的两个,都和王羽有关,那第三个呢?



“天厨血案”被砍后,王羽决定将事情放在明面上来解决。

王羽抓到砍自己几人的把柄,把他们告上了法庭。

都是混黑的,四海帮不想把事情放在白道上处理,派了几个人去私底下找王羽调停。

结果哪想,王羽丝毫不理会,还反过来找人把这几个人砍成了重伤。



四海帮见到王羽如此这般,也管不了太多了。

反过来又重新告王羽。

又是王羽曾经拒绝过的陈启礼再次出面,才又把事情调停。

王羽一辈子不弱于人,不论是在电影内还是电影外。

只是,到了晚年,光景却不太好。



王羽的二女儿王加露面对媒体说过一句话:

“我的父亲,是一个行走需靠轮椅,进食需靠鼻胃管,日夜需要有人翻身拍痰照护的失智老人。”

当王羽获得香港影协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时,这位王羽女儿的第一反应,不是为父亲感到高兴。

而是觉得,如果让世人看到曾经的少年侠客,如今成了一个口角流涎、疯疯癫癫的失智老人,该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2017年,美国知名电影评论网站MTC做了一个统计调查,对影史动作明星进行盘点,看看谁的影响力更大。

结果出人意料,在李连杰、史泰龙、施瓦辛格等等动作明星齐聚的情况下,王羽仍然高居榜首。

英雄暮年,江湖上仍有英雄的传说。

江湖子弟江湖老,一入便是不归人。

就让这位大侠的风范,永远停留在那个器宇轩昂的侠客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