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有多奇葩?某些健身房还未开业就已经营收1000万

从事健身行业快十年了,我至今仍然觉得健身行业很多事情是一个奇葩的存在。比如,健身房的平均寿命超只有2年,比如中层管理往往没有一线教练工资高,再比如健身房一直做着一锤子买卖,复购率连15%都没有。所有这些里面最奇葩的是,总会有些门店往往还没有开业就要实现营收1000万,老板还对这种模式推崇备至。

前几年在杭州有一家4000平米的健身房,开业前已经有几家成熟门店,但是盈利都不高。老板签下这家店后,因装修、器械采购等造成资金链压力巨大,幸好健身房没开业也可以收钱,这就是预售。老板为了快速回笼资金,采取了2个措施来提高预售业绩。第一就是提高预售销售佣金扩充预售团队,整个预售团队快速扩充到上百人,浩浩荡荡的预售团队在门店周边三四条街内轮番轰炸,那段时间周边没有人不知道这里有家健身房要开业,宣传效果确实很好。第二个措施就是提高成交单价,为了提高成交单价,抛弃正常1年卡的销售,大力推广5年、8年、10年等长期卡。同时为了保证成交率,把卡价设置的非常低,多年卡的价钱算下来平均一年还不到600元。这个价钱对每一个客户都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再加上周边声势浩大的宣传团队,客户也越发觉得这个便宜必须要占。最终持续30天的整个预售不负众望,创造出1000万的销售业绩,老板资金链瞬间得到缓解,参与预售的销售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客户也确实得到了实惠,看起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其实不然,这个时候预售的华丽谢幕,运营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精致装修的健身房

首先还是谈钱,1000万对于一个健身房来说确实是一个漂亮的数字,但是实际落到门店利润里的有多少?上百人的预售团队,高额的提成佣金,光工资成本就直逼40%。剩下的钱花在装修和器械上,虽然也够了,但是帐不能这么算。不要忘了,卖出去1000万的会员卡是要持续的提供服务的,一张卡按均价4000来算,那么至少就有2500个会员。这2500个会员要持续提供或5年或10年的健身卡期服务,这1000万又在开业前就已经差不多花完了,只能依靠健身房在接下来的运营中继续卖卡招收新会员,才能足够维持庞大的会员服务成本。收新会员的钱来支撑服务老会员的成本,永远不能停下来,一旦发生断档,就是资金链断裂,这是健身房跑路的基本困境。

健身美女

其次就是开业初期前2个月的运营压力。经常健身的朋友应该知道,健身房每个月都会新入会很多新会员,但是每天到健身房锻炼的人数却都差不多,看不到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健身房不同时间段和不同项目对会员做了分流,还有就是很多会员中途放弃锻炼,不再来健身。有新进的也有流失的,这样就维持着会所锻炼人数的平衡。预售的这2500会员由于还没有经过时间和项目的分流,大家刚办卡也还没有开始弃卡不练,所以在开业初期会集中到场。一个4000平米的会所同一时间最大接待量不会超过400人,开业初期的集中到场就会出现人群拥挤、排队用器械、排队洗澡、泳池下饺子等状况,场地工作人也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会员。这样开业初期的大量投诉和会员不满就会产生,半数以上的会员会在前三个月纷纷弃卡不练,不满情绪会影响到周边所有潜在客户,设想你的客户都来自周边1千米的社区,而在这个范围内,有上千人到你这锻炼过几次就都不练了,对你的口碑影响有多大!这导致以后很难吸纳到新会员,没有纳新的收入,健身房又如何维持运营成本,这成了一个死结。

那家健身房因预售产生的这些后遗症整整处理了一年时间,这一年一直在亏损,幸好这是一个连锁品牌,还可以其他成熟门店的利润来补贴这家店。经过了2年的阵痛之后,这家店通过对会员服务的提升,逐渐获得好的口碑转变,才从亏损中走出来。如果是一个新创业的老板,只有这一家店,经历这些事情大概率是撑不过去的,跑路是常见的结束方式。

最后,愿以后的健身房的预售只是招募部分初始会员,适可而止。愿我们这个行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愿意走良性发展的路线。预售是健身房最大的奇葩现象,在预售中真正挣到钱的只有预售团队。他虽然让很多没有太多资金的创业者能够靠预售来的钱把店开起来,却也给健身房埋下一颗炸弹,一颗开业就爆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