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為什麼說是亡於東林黨》

明萬曆前期經過張居正的變法,明中後期出現了難得的中興的希望。隨著張居正的去世張家被萬曆皇帝抄家,張居正的變法被廢黜。明王朝就加速了滅亡的步伐,明亡既有東北滿清崛起,又有西北民亂。我認為明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明中央政府收不上稅,無法為軍隊提供充足的軍餉,馬匹和訓練招幕新的士兵。這一切都是因為明中央政府沒錢。是國家沒錢還是那時的明王朝真的窮的一窮二白。

不是國家沒錢是政府沒錢,明王朝中央政府沒有一個高效廉潔的官僚機構。明王朝沒有能力行之有效的收稅,地方稅收呈現出一筆糊塗帳。地主官僚宗室大量兼併土地,隱藏土地,政府無法從中收取稅收。還有東林黨為主的官商地主聯合的官僚集團,不斷削減商業稅,甚至免除商業稅礦稅。明王朝的財政來源日益枯竭,致使明王朝不得不依賴農業稅。地主官僚宗室佔有天下大半多土地卻不納稅,僅靠普通農民繳納的稅收。顯然是不足以供養一支規模旁大的軍隊,再者明軍與清軍在遼東反覆撕殺。急需大量的錢糧,而明王朝無更多的稅收來源。只好加重剝削普通百姓,普通百姓生活更加艱辛。大量農民破產,一時間中原烽煙四處。農民起義軍四處攻城拔寨,中原大地的生產遭到極大的破壞,明王朝局事更加惡化。明王朝又急需錢糧安撫災民,剿滅農民起義軍,外抵清軍。而掌權的東林黨則熱衷於宮鬥,黨爭,對明王朝的困局不聞不問。致使關外清軍,中原叛軍曰益做大。江南地區商業繁榮政府卻無法從中收取到多少稅收。大商人,官僚,地主富的流油,國家卻窮的連軍餉都發不出來。東林黨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不斷破壞變法,破壞商業稅。致使明王朝商業稅幾乎沒有,明王朝明亡於流寇,清軍,實亡於混亂的稅收制度。明王朝後期財政幾乎崩潰,既無錢養兵,也無錢安撫災民。最終在流寇和清軍的夾擊下土崩瓦解。

如果東林黨和江南士族有那麼一點國家民族良知,明王朝也不會亡的那麼快。以東林黨為首的江南士族精英如果不要一味地只顧自己私人的利益,能實行行之有效的稅收政策。能把全國各地的稅收,有效按時的收上來。明王朝也不會出現,外不能禦敵,內不能平叛的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