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奇思妙想設計的產品方案怎麼賣出去?

軍哥行走在大西北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作為一個設計師,有想法有創意是做為一個設計師的重要特質。但是設計只有奇思妙想是不夠的,想設計能夠被大眾所接受,還要具備以下條件。

設計以人為本

好的設計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只有好的設計才能被人們廣泛接收。所以,想設計方案銷售出去,一定要是好的設計,好的設計一定要以人為本,從小了說能讓人節約人力物力成本的設計,從大了說可以節約整個人類的資源,更低碳環保的這類設計就叫以人為本。

設計造型美觀時尚

這就是為什麼設計師大部分都是繪畫出身的原因,結構比例,質感顏色,線條流暢都屬於美觀的範疇,有美學概念的設計師才能做到。

找到設計產品對口的受眾群體

這個不難理解,就是找準適合自己設計方案的消費人群。比如說你是一個室內設計師,就像把北歐風格推薦給有消費實力的老兩口,把複雜的法式風格推薦給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小兩口一樣,顯然從消費實力和審美取向它完全是相悖的。找準適合你產品的消費人群這點也很重要。

設計方案的價格定位合理

價位的合理性始終是銷售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換,合理定價是一門藝術。江湖上道聽途說的靠三寸不爛之舌把普通商品賣出天價的那叫騙術,是走不遠而且不道德的!消費者心中有桿秤,現在市場很透明,所以一定要合理定價。正所謂“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銷售態度要誠懇

也許你的真是坦誠短期內看不到成效,但如果長遠來看,一定會給你帶來回頭客。所以,不看眼前利益也是很多成功銷售人士的秘訣。

做到以上幾點,相信您的設計產品方案一定可以大賣!祝您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設計師大璐璐


從問題上來看,並不清楚你的想法落地到哪個階段了。從產品角度來說,產品方案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第一步:市場分析。即我們常說的商業模式,當一個想法的盈利點在哪裡,是短期盈利還是可長期盈利?要花多少錢?多久達到盈虧平衡點?第二步,競品分析。如果你的想法沒有對手,恭喜你了。當你的想法變為產品推向市場,多久會出現競爭對手,你的產品的門檻體現在哪裡地方?你的優勢在哪?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第三步,用戶研究。你的核心用戶的特徵是什麼?用戶數會不會隨著時間變多或變少?有多少用戶是願意付費用戶?toB還是to C?第四步,需求分析。一個想法的主需求是解決什麼痛點?需要附帶的副需求是什麼?需求分析到了可落地還是一個想法而已?第五步,產品體驗。你的想法帶來的用戶體驗該怎麼設計是最好的?用戶軌跡和交互觸點有多少?用戶故事可以達到什麼目標?第六步,產品設計。用什麼與用戶進行交互,是用穿戴設備還是網站還是手機APP,還是小程序?各渠道間消息如何打通?第七步,交互設計。界面長什麼樣,用電腦怎麼操作?用穿戴設備怎麼操作?界面佈局是要簡約還是酷炫?第八步,產品實現。你的想法的實現用例有多少?需要多少人多少時間完成?第九步,產品運營。如何找到種子用戶?如何實現用戶數據爆炸?發聲渠道是什麼?產品的成長期、成熟期的運營策略有什麼變化?這些問題先想清楚,才有可能找風投,現在風投也不是見什麼就投什麼,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人生如產品


本人是一名數控機床機機械工程師,根據用戶需要設計機床,保證產品質量,達到用戶滿意。同時本人也是非標產品設計師,能夠將用戶抽象化的想法以機械圖紙形式表達出來,進而生產製造。


林原46


/不管有多奇思妙想都需要演變成具體的 圖紙 模型 樣品……便於客戶理解。

更要把生意梳理清晰,讓客戶覺得能賺到錢,雖然在造夢但分析的越多 成功的可能越大,也更能賣出去設計。

需要先進行推敲:是否落地?是否能解決生意上的問題?是否能賺到錢?……要符合商業化邏輯,除非是藝術創作可以完全不用考慮。

類似: KAWSA考斯這種 以特有的藝術形式作為商業推動,能將世界上所有的IP形象轉化成自己新的東西。

回到正常設計邏輯 :需要根據現有的生意情況進行梳理,客戶走訪 企業訪談 ……瞭解到市場上需求 痛點 ,以此為根據進行設計創作,減少各方面的成本 代價也最小代價。

學會整理奇思妙想:好的想法可能偶爾會有出現,需要經常 記錄下來, 進行形歸納整理,才能運用到實際案例操作中。

比如這個案例的推演過程,設計的一套可以掛住的餐具,在餐具柄部與頭部相連的地方,有一個特別的凹槽,可以實現它們上其他餐具和廚房收納的功能。

但這個凹槽多大 ?在哪個位置 ?材料? 形式?都需要探討 研究。

賣設計的學問:每個人溝通的方式多有不同,可以講情懷 ,可以講生意 ,可以講未來 ,甚至音樂 繪畫…………用盡可能理解的語言敘述清晰。無論如何都要回到設計邏輯裡邊, 有根有據的進行推導, 讓客戶能看到未來……

想法都是柔軟的隨著創作時間會慢慢凝固變成具體的事物,凝固的過程就是推導

本文為原創,我是空間設計師柯南,喜歡就關注哈!


設計柯南


首先提出這個問題表明你有了想法,想法是最重要。想去做某事是前提,好比你想蓋房子已經開始勘探地基了。

但是關鍵是如何找到資源去推銷設計方案這是另一個問題了,下面從設計本身回答下。

這個問題分步驟來看。

首先定位設計的產品屬於什麼類型,比如玩具,家居或者其他產品。手繪或者其他工具,比如spaceclaim 快速概念建模表達方案。

有了方案可以和市面流行的產品比較,優勢在哪,可以問問朋友的看法。

初步確定好方案就要考慮製造了,這是一道門檻,設計的東西不一定能製造出來,比如塑料製品要考慮模具設計,這時候你需要找到這塊資源,可以網上找到私人加工企業可以請他們幫忙,當然有可能付出費用。

另外一個實現方式是目前流行的3D打印,先製作樣品看反饋在考慮細節。

如果運氣爆棚,有人喜歡你的方案想要合作量產,你要做的事先申請專利,量產的東西交給專業人士。畢竟樣品和量產之間有一道很大的鴻溝。



圖紙已是過去式


我是一名產品設計師,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一、自己的定位

我們是產品設計師,只做實用的商業設計,不做藝術的傀儡! 產品設計應遵循市場為導向來進行的一項具科學性和規範化的設計!

二、市場的定位

“追逐熱點,傳媒效應,一部劇可以影響一整個季度的消費轉變,一個熱點傳媒能改變整個大環境的追逐點”這就是大眾消費整體發生轉變的根源!而我們始終要“以人為本”的主題延展設計思路,尋根源,注重產品能帶給新使用者更多高品味,高附加值,高端且設計感十足的經典之作,定義使用者內心渴望的生活方式及使用習慣!

1、年齡:產品使用者的年齡在哪個層次,比如嬰幼兒,兒童,青少年,中老年…,我們要十分精準的捕捉使用者的年齡段!

2、職業:產品使用者所從事何種工作,比如工人,農民,白領,金領,還是老闆等,他們的工作環境及狀況都應有清晰的認識!

3、居住環境:產品使用者居住什麼樣的房子,空間多大等

三、設計落地

1、提案:根據市場分析給出可行性設計方案!

2、設計案:抓住外觀、功能、色彩幾大要素!

3、產品制樣:產前樣,注意細節跟綜,修改及評審到確認!


設計是空Afa


奇思妙想的產品它們的價值是什麼?這是可以賣出去的核心,因為沒有人會為了不需要的產品而買單。

設計的原始動機來源於生活的不便。很多小產品都是這樣進化而來的,比如現在廚房用的刨絲器,這個產品能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大多數人切絲的時候容易切不好,刀工有限。

所以設計了刨絲器。最開始的是一個小鐵片。然後發現可以和菜盆相結合,刨下來的絲直接水洗,又方便了。

過了一段時間又發現,食物刨到最後一點的時候很容易傷手,於是又加裝了一個保護套。這個產品一直在優化,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就繼續改進。

說它是奇思妙想設計出來的嗎?肯定是的,因為它跳脫出了“用刀切絲”的這個原始思維框架,改用“刨絲”,一下子讓廣大不會切絲的人群產生共鳴,直到現在成為廚房必備的小工具。生活中需要奇思妙想的設計,但是一定得有它的價值,價值是決定“點子”能否增值的關鍵因素。





設計是生活的邏輯


您好,設計就是要有想法,有了想法才有靈感,這點最重要。

談到怎麼把設計產品賣出去,其實現在從事設計工作者,都有固定的兼職,無能是線下固定的客戶還是線上互聯網…這現象很平常!自我銷售如果渠道有限,可以去看一些威客網站,能上傳作品也能接設計任務,可以去試試。

操作時毛遂自薦下,上傳自己的作品,讓那些平臺幫我們去銷售,前提是我們作為設計師能拿出好的作品。

其實現在由於網絡原因,有利也有弊,大多數是可以下載或者複製,而作為設計師除了一些優秀的作品會購買外很少買現成的設計作品,其實設計的優勢在於定製,設計師他不是賣作品,更多的是在出售自己設計服務而已,因為大多數設計師是根據實際需要去完成設計,不是自我設計好了去賣成品。

這僅僅是“個人愚見”,大家參考一下。






逆襲的小身板


首先,要確定你的設計確實是奇思妙想;

其次,看你的奇思妙想的設計是否能夠做出成品;如果不能,想辦法修改,使之能夠做出來;

然後,是先把你的奇思妙想申請專利;如果是實用新型,授權比較快;發明專利的話,授權週期比較長;

下一步,就是自己製作出成品,實現成果轉化。自己做(開公司、融資之類的)或者把專利賣給相應的生產廠家。


那一片天空很黃


每做出一款新的床品都很迫切的想讓顧客知道面料的特點,然後再告訴她為什麼要這樣做!